劳动记忆—打席

静夜思

<p class="ql-block"> 打 席</p><p class="ql-block"> 杨七斤</p><p class="ql-block"> 席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席”是编织成的铺垫用具,铺在室内供人坐卧其上。古人登堂入室必先脱鞋,然后席地而坐。《周礼·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郑玄注:“铺陈曰筵,藉之曰席。”贾公彦疏:“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孙诒让正义:“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礼记·乐记》、《史记·乐书》都曾记述古代“铺筵席,陈尊俎”的设筵情况。</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把用竹篾编织的席叫“筵”,用草本植物编织的席叫“席”,二者统称“筵席”,后来作为铺垫用具,“筵”和“席”统称席。因为古人饮食宴会都在席上,所以筵席一词逐渐由宴饮的坐具演变为酒席的专称。于是引申出“酒筵”“酒席”等词,“摆酒席”、“摆酒筵”也就随口可说了。这个最初铺在地上的席子,作为宴饮坐具,后来就出现了“吃席”、“坐席”。坐席的座位,可以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比如“主席”,按当初的意思只是“席子上的主要座位”,后来成了一个职位;“席位”,按当初的意思也只是“席子上的一个位置”,后来成了团体或集会中的一个位置。其他如“首席、出席”、“列席”、“入席”、“退席”、“缺席”等等,都来源于席子,但如今却与席子没有什麼关系了。</p><p class="ql-block"> 席子作为铺垫用具,却与六盘山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张竹席铺在土炕上,冬天耐高温,夏天凉快,倍受人们青睐。</p><p class="ql-block"> 六盘山区的人把编织席子叫“打席”。农村人过去盖了新房子或给儿子娶媳妇时,都要为新盘的炕打上一页席。俗话说“炕上席,脸上皮”,炕上有无席子可以判断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如果说谁家炕上连席都没有,那说明这家人真的很穷,可见席子在当时普通百姓家中的重要性。有些地方用芦苇秆、高粱秸来编席,而六盘山区的人主要是用竹篾打席。因为六盘山盛产毛竹,用竹篾打的席光滑柔软,经济耐用。</p><p class="ql-block"> 打席的工序不少,从关山(六盘山)割来竹棍子后,经过去竹芒、剔梢、破竹篾子、起篾子、编席子、合口、收边等多道劳动工序后,一页成品席才能诞生。 若按工艺过程和时间顺序来分,可将这些繁杂的工序分为备料、编席、收边三个主要环节。</p><p class="ql-block"> 备料,首先备好竹子,即从关山割竹子。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人的生活是离不开竹子的。村民进关山林区,割竹子扎扫帚,破竹蔑编炕席、背篼、筐子、笸篮、竹笼、牛嘴笼等“山货”,自家用或拿到集市销售,作为度日的经济收入。</p><p class="ql-block"> 割竹子是很艰苦的劳动。村民进山割竹子,通常都是在黎明前动身,到深夜才回来。有时生产队组织青壮劳力住在山里,专门割一月时间的竹子。他们在密不透风的森林里钻进钻出,汗流浃背。割竹子时还要眼明手快,挑选枝杈少,茎杆粗壮的好竹子,割完后还要削去枝杈,剁齐,捆好,沿林套中溜到山下,然后背起一百多斤重的竹捆,翻山越岭,走上几十里山路,才能从深山里把竹子背回家。最苦的还是冬天进山割竹子,村民们脚穿麻鞋,腰别镰刀,踏着厚厚的冰雪,往往是脚和鞋袜冻在一起,饿了啃着结有冰渣的干馍。割回来的竹子打切成竹棍子,留一部分自家用,其余的背到集市去卖钱补贴家用。</p><p class="ql-block"> 打席用的竹子,要选端直匀称的,这样劈制的竹篾就长而完整,编织竹席时就可以减少席面上断竹篾接头。将选好的竹子用锋利的刀刃破开,一般关山割来的竹子破成均匀的四半就行了,这道工序叫破竹篾。将破好的竹篾再用磨的锋利的刃子起平,起篾子时将竹篾内部朝上,一头用脚踏住,竹篾外部用一块小木条横着垫住,木条中间有一个凹下去的小槽,这块木条叫起子。将竹篾平放在起子的小槽中,再把刃子平放在起子和竹篾上面,刀刃向外,即把竹篾夹在起子和刃子中间,双手握住刃子和起子,从脚踏的一端向前推到竹篾的另一端,一根竹篾就起平整了,这道工序叫起蔑子。起篾子时要求竹篾条宽窄薄厚基本一致,并根据竹子表面的不同深浅颜色分开存放,以便编织时有规则地搭配使用,使席面的图案更加美观。</p><p class="ql-block"> 料备好后就进入打席阶段,打席要先从中间起头儿,起头起不好,编织出来的花纹就乱。先将两根竹篾叠压互相垂直,从中心起编,三根竹篾并排一组,排篾挑两组压两组,编加形状成规则的长方形“人”字纹织面。正常编织时,每加编一根竹篾之后,都要用竹尺对刚加编好的篾子挤拍几下,一定要将篾条之间勒紧靠实。不然的话,篾子一凉干炕席就会出现缝隙,那就是质量不过关。有的技术高超的人,编织出来的炕席盛水都不漏。炕席大小没有固定尺寸,完全按照需要。</p><p class="ql-block"> 打席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合口收边,这是编织席子最难的,编到符合要求的尺寸时,为了席面的整齐美观,将席子四边的竹篾头反压到席的背面,折成边往回编,这是炕席质量优劣的关键之处。反压竹篾时要点上火把熏一下,这样竹篾就柔软不会折断。围完边儿后的第一步是挑两篾条压两篾条,走两格后开始变线,或挑仨压两,或挑两压一个,然后就进入正常的挑两压两的人字纹工序,这一段儿叫圈裙子边儿。</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打一页6尺长、6尺宽的席子,从早忙到晚大约需要一个礼拜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普遍使用椅凳沙发一类坐具了,不会有人席地而坐。城里人都住上了带暖气的楼房,各式的床上铺着舒适的“席梦思”床垫,床垫上铺着花式毛毯,彻底告别了土炕与炕席;农村的平房虽然也有土炕,但是早已看不见当年的炕席,取而代之的是图案色彩丰富美丽、易刷洗、易更换的纤维板、地板革等。打席这一古老的行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