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从幼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是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心理和行为、社会人格等方面全面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伴随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就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这一主题,我校心理教师刘丽丽于12月22日下午为八年级学生作了主题为《青春期异性相处那些事儿》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同桌的你》响起,美好中又流露着伤感的青春之情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那么怎样把握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分寸,让同窗之情多些单纯美好,少些伤感酸涩呢?刘老师从“‘自然’拥有好心态”展开,与在场同学们分享了“异性效应”,原来适度而自然地与异性同学相处,不仅有利于心理平和、人格健全,还能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在青春期异性相处的中,“早恋”现象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刘老师通过案例解析,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理性应对青春期“恋情”,并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发展、家庭、社会影响以及自我因素等方面做了解读,阐释了自我因素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及主要作用。 异性间的交往,既是艺术,又有技术。通过讲座,同学们懂得了异性交往中应掌握的技巧和原则,正确健康的交往理念深入心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