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负山河浩荡,不负星翰灿烂。</p><p class="ql-block"> ——磊口乡清凉山村</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村因寺因山而得名。据安阳县金石录记载: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爰诏立寺,以此谷四面山势状类城埤,因此给额名天城寺,山为天城山。”东魏兴和三年(公元541年)大将军尚书令高澄又改为“城山寺”。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八月,文宣帝高洋见寺前两水合流又改为“合水寺”封方十里,禁人樵采射猎,派武士官兵守卫营造。</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皇帝给寺的封地太多,寺内虽有五百僧人,还是种不完封地内的田地,只得租赁给游民散户耕种,由于户口的不断增加,在寺东依山傍水的地方逐步行成了村落,当时村名叫“合水村”。</p> <p class="ql-block">隋开皇三年十月,隋文帝为纪念创寺僧张猛“薰修致定”改寺名为“修定寺”香花供给一同齐日。封张猛为“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据《永乐大典》卷13824引《相台志》修定寺条云:清凉山初名合水山,金代改为清凉山。同时《合水村》改为《清凉村》,清朝改为清凉山村,村名沿用至今。1957年归安阳县许家沟公社管辖;1977年三月归安阳县磊口公社管辖,1983年安阳县磊口公社改为磊口乡后管辖至今。</p> <p class="ql-block">《清凉》与佛教的释义。清凉世界就是一个既远离尘世烦恼,又超脱世俗享乐的佛禅境界,在此无忧也无喜,一派清虚飘渺如同夏日清晨的山岚透着沁人心脾的清凉气息。修定寺明朝万历三年地界碑记载:自北齐文宣帝,封方十里,至明万历三年的,东至东傍佐官道。结合清凉山村口口相传《清峪、清池、清凉山,南北韦底到马鞍》的民谣,和清池村东的粉红江河道内的大池,与清峪村西的粉红江石门及江两岸的山谷,可以推测为,原古道是沿粉红江两岸向西的。两村各取《清凉村》的清字再配地理实况一字,分别取村名《清峪》、《清池》。同属修定寺封地。</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村是安阳市唯一个有两个国字头的小山村。如今的清凉山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修定寺塔就位于村域范围内,村域内的清凉山风光秀丽;2019年6月被评审为中国传统村落。2020年9月被评为河南省特色旅游村。清凉山村四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有红色旅游资源–跃进渠穿村而过。清凉山村交通便利,好清线依村而过,村东通安姚路可直达安阳市区,区位交通优势,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便利。</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村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无公害农产品。</p> <p class="ql-block">种植的无公害谷子</p> <p class="ql-block">生产的无公害小米</p> <p class="ql-block">种植的金丝皇菊</p> <p class="ql-block">桃花红梨花白</p> <p class="ql-block">栽种红薯</p> <p class="ql-block">生产的红薯粉条粉皮。</p> <p class="ql-block">油菜籽葵花籽食用油</p> <p class="ql-block">生产的无公害面粉</p> <p class="ql-block">土法生产豆腐皮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