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往 (上冶院回忆系列之三)

沈松年

<h1><b> 过 往</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你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中山东一路一号,或称外滩一号或亚细亚大楼。</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詹美珍在驱车路上拍下了这张照片。没变,依旧在我梦里。变了,拐角处巳一落到底开了扇小门。就好似我们没变,为曾是上冶院的一员而自豪。然确实变了,已变得临街破窗开门了。</p><p class="ql-block"> 扯过闲话,回归主题,沈松年的美篇《我们的回忆》《曾经的同事们》一经发布,争相阅读,平添趣味,我还特意去了中山东一路一号(我愿意这般称呼),保安不让进,说現没有购票的展出(现大楼为久事国际艺术中心,经常有阳春白雪般的展示)。本意是想通过老照片,看看黑白和彩色的区别,看看青涩和成熟的划分。<b>过往不该被遗忘,而应深深珍藏,</b>许多老同事皆有此心。</p><p class="ql-block"> 如今徐振雄、张志英、张安利、蒋双凤、秦鸿俊、林生钧、王 雷、钱祥麟、林伟玲、杨祖华、陈季珉、陈海珍等又翻寻了不少好的照片,缕缕回忆又上心头。美篇规定每次只能上限为I00张,所以就有了本篇《过往-上冶院回忆系列之三》。曾经有过《上冶院大事件》《院史》等,那是正规操作。如今松年的美篇则是集个人所藏,拾众人之兴,凑百张而出一集。不为其他,仅为曾是上冶院的一员而自愿成集,愿过往被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潘建初</p><p class="ql-block"> 2021.01.0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