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习共同体 探从“独白”到“交响”课堂

糊涂虫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独白的课堂变成一个交响的课堂,是学习共同体追求的课堂状态。要形成这种课堂状态,就需要教师保证每个孩子的学习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每一个孩子,实现三种对话: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以及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对话。课上所有的孩子平等的思考、共同对话,就像交响乐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确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乐章。林东第三中学为进一步落实学共体理念,实现课堂的转型,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了教研组赛课暨课例研究活动。</span></p> <p>  本次活动,教学处进行了周密有序的安排部署,分三个阶段进行:一、组织培训;二、集体备课;三、观课议课;四、反思总结。</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组织培训</p><p class="ql-block"> 以教研组为单位,首先再次观看了谈杨院长如何建立“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的新范式的线上讲座视频。其次,毛校长结合视频讲座的内容、学共同体的理论和自己实践的真实感受,并针对我校现有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校本化的理论讲座。针对本次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每个教研组推出二至三节研究课,推出的课必须是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果,每个教研组必须全员参加听课、议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集体备课</p><p class="ql-block"> 备课组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然后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才能解决的高层次问题,制定学习任务单,促使学生深度学习。</p> <p>第三阶段:观课议课</p><p> 课上,观课教师走进学生,观察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走进学生,感知学生在尊重、平等的润泽的学习环境中倾听、对话;走进学生,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坚守自己、改进自己、生长自己。</p> <p>第四阶段:反思总结</p><p> “知是行之始,形是知之成”。本次活动,每位参与教师都经历了学共体下课例研究的全过程,心灵深处再次掀起波澜。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学共体的相关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课上通过高品质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相互倾听,在宁静润泽的氛围中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从独白的课堂变为交响的课堂,我们永远在路上。</p>

课堂

学习

教研组

学生

对话

反思

自己

教师

学共体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