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向党❤️不忘初心,甘于奉献,争做育人楷模——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

终兴中学

<p>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通知要求,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守初心、担使命,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营造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12月21日下午,终兴中学深入开展了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的活动。</p> <p>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终兴中学校长李国华同志要求全体教师把张桂梅老师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爱岗敬业,弘扬高尚师德。</p> <p>  会上,每位老师都被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所感染,纷纷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争做时代育人楷模。</p> <p>  会后,每位老师都认真书写学习心得,分析自己的不足,努力向张桂梅同志学习。</p> <p>  终兴中学全体教师有决心也有信心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学习她爱党爱教、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学习她教育扶贫、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学习她以德施教、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自觉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发扬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终兴教育事业奋斗终生!</p> <p>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余项荣誉称号。</p><p>人物履历</p><p> 十几年前,一场家庭变故让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原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但当她看到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时,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 。</p><p>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日积月累,张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2006年,云南省政府奖励的30万元,她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她还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p><p>  为了孩子们,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将病痛置之度外;她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去医院,医生从她腹腔切出一个超过2公斤的肿瘤,不等伤口痊愈,她又拖着病体重回讲台。张老师把生命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用自己无私的爱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p><p>  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无怨无悔、无私无我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燃烧着自己,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p><p>感人事迹</p><p> 张桂梅到了华坪县中心中学后就开始了辛苦的工作,是山区的老乡教育了她,她的行动也感动了乡亲。在这里她看到了群众对教育的期盼,更想到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群众的需要就是老师的光荣使命。</p><p>  来自永兴乡的一个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换洗,性格内向,总是呆呆地坐着,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泼与欢快,功课一门都不及格。于是,张老师把她叫到自己的宿舍里,慈母般地和她交谈。终于,她流着眼泪向老师倾诉了压在心底的秘密:"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师,但身体不好去世了,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支撑着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以后可怎么办啊?"张老师鼓励她要勇于战胜困难,表示一定会全力帮助她。并且马上翻箱倒柜给她找了两套衣服,还把丈夫最后一次给她留下的花衬衣拿出来给小姑娘穿上,并且帮她交了书费。姑娘生病,张桂梅掏钱领她去看病,细心的照顾和关心,使小姑娘激动地喊出了:"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慢慢地,这位小姑娘恢复了少女的天真与快乐,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p><p>  她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的精力。由于课时有限,她只有找别人休息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考试等。每天早晨7点她第一个走进教室,晚上10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星期六、星期天,当人们都在休息娱乐时,却正是张老师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她所任教班级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 100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总是前后跑动着辅导,坚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用中午、下午、晚上,总之,抓住所有时机或全体或个别给学生补课、谈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张桂梅的敬业风范,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学习、成长的光辉榜样和强劲的动力。</p><p> 她的学生大都来自高寒山区,他们远离父母,家庭经济又差,外面的世界对他们的诱惑可想而知。由于学校围墙残缺,又无校门,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张老师只得全天跟着他们,早晨6点半她起床就敦促学生上早操,然后上自习、上课,每天中午都亲自检查督促学生午休。她用整个身心来呵护他们,爱他们,她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又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既尝到母亲般的慈爱.也得到老师严格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勤奋的精神。同时,也严格要求她自己, 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形象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渐渐地,她和学生消除了年龄界限,交上了朋友。学生信任她、喜欢她,把她看成是学习上的好老师和生活中有大姐姐。她调到民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共资助学生2500元。她的学生从未出现过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p><p>无私情怀</p><p> 张桂梅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攻坚克难,执着奋斗,为当地教育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她矢志不渝,克服种种困难,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贫困家庭脱贫发展的希望与信心。她立德树人,始终坚持一线言传身教,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给予困难学生母亲般的呵护,深受师生和群众爱戴。她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绚丽人生。</p><p>  在张桂梅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张桂梅同志是教育战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优秀教师代表,是生动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杰出榜样。</p><p>  </p><p><br></p><p><br></p><p> </p> <p>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的职责就是用爱去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激情,用爱去唤醒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把孩子们培养成健康、阳光、乐学的好少年。</p> <p>编辑:刘永兵</p><p>摄影:史为堂</p>

张桂梅

学生

学习

同志

教育

初心

张老师

教师

老师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