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个见字如面的年代

赵大女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辈子收到的第一封信就是一封退稿信。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看到一份杂志上的征稿启示,就萌生了投稿的想法,已经记不得当时自己写了些什么,投到了什么杂志社,只记得有一天村里大喇叭广播我的名字,让我去大队部取信。一路狂奔去了大队部,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封退稿信,除了我写的作文被退回来,还有编辑手写的一段话,鼓励以后可以继续投稿,这也成了这辈子唯一一次的投稿经历。</p><p class="ql-block"> 家里没有在外工作的亲人,也不需要我写信,除了老师要求按书信格式写作文外,从没有真正写过一封信。</p><p class="ql-block"> 初中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交笔友,曾鼓足勇气按地址给北京的一个学生写过一封信,但石沉大海,没有回音,也就断了交笔友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刚到县城上高中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同学,特别不适应,给初中很信任的一位老师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老师竟然趁有事进城的机会专门来了我们学校看我,和我聊了一会,还给我留了一封鼓励的信,让我非常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期间我也给没考上高中还在补习的初中同学写过信,介绍自己的高中生活,高中同学,鼓励她好好学习,说在高中等着她,果然第二年等来了她。慢慢的由于学习繁重,更主要的是没有了写信的对象,高二高三一晃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写信收信最多的是在师专的时候,家人,姐妹,同学,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给他们写信,最期待的就是收到他们回信,毕业回家的时候满满一大盒信都拿回了家,一直保存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师专毕业回到村里教书,那时候电话手机还没有普及,同学们的联系还是靠书信来往,那时候很流行的一首歌曲《一封家书》,唱出了很多在外游子对家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也说明当时书信是人们很重要的一种交流沟通方式。</p><p class="ql-block"> 慢慢的电话,电脑,手机开始普及,短信,QQ,微信,语音,视频,人们的交流沟通的方式更多,更快捷方便了,书信开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刚开始偶尔还能收到教过的学生写的贺卡和信,也给他们写个回信,逐渐的再也不写信,也收不到回信了。</p><p class="ql-block"> 很久不写信了,最近写过的两封信是写给已逝父亲的,永远也发不出去了,更多的是写给自己,书写的是自己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一直觉得文字比语言更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情,所以很喜欢用书信这种方式和朋友倾诉,和家人沟通,和世界交流,怀念那个见字如面,书信往来的年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