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午,方雪华导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令人印象深刻的诗歌赏析课,课堂按照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顺序,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由景入情,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悟壮士出征前的豪迈,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惨烈。通过反复的朗诵,吟唱,配以悦耳的背景音乐读中悟情,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p> <p> 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陈丽明老师在《掌声》这堂课中把握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导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p> <p>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普遍会感到习作很吃力,有畏难情绪。于是,林蓉婷老师在《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课上通过:一、读题,发现题目中的关键字;二、选材,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积累素材;三、例文,共读例文,师生交流,把握技法。通过这三步齐头并进,帮学生扫除了习作中的障碍,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p> <p> 在《习作讲评:我想对您说》课上,范垂灯老师用名家典故导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习作,学会发现优秀习作的闪光点并为自己所用。</p> <p> 林副校长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常规》的讲座让人受益匪浅,他结合切身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林副校长说教师不可过分依赖课件,该示范书写时要示范;在口语交际中,林副校长说应该多鼓励孩子们上台说话能力,还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开展一个让孩子们感兴趣说话比赛;在写作教学中,林副校长说光让学生背作文是没有用的,作文要真情实感,不可千篇一律。语文是系统的教学,身为新老师的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