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享】才上幼儿园的孩子会说谎吗?会!

柠檬心酸

<h3>导读:“小孩子是不会说谎的,特别是我们家孩子,一直很诚实。”很多家长信誓旦旦。</h3></br><h3>那么,到底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会说谎吗?答案是肯定的。</h3></br><h3><strong>案例</strong></h3></br><h3><strong>案例一:小美爸爸的自述</strong></h3></br><h3>那天我接女儿从幼儿园回家,在路上和往常一样,问她在幼儿园里有什么高兴事和不愉快的事,她悲戚戚地说:“邓惠这几天总欺负我”。我感到吃惊,问:“你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吗?她怎么欺负你了?”“她说她不喜欢我,不和我玩,还用拳头打我。”</h3></br><h3>我当时信以为真,对她说:“不要紧,明天爸爸和老师说,让她不再欺负你,还做你的好朋友。”</h3></br><h3>第二天,我和老师说此事,不料老师讲,邓惠已半个多月没来了,回南方老家了,弄得我哭笑不得。要知道,我女儿是一个从来不说谎话的孩子。。。</h3></br><h3><strong>案例二:慧聪幼儿园李老师</strong></h3></br><h3>午餐时间,小豆丁专注地吃着午餐,忽然,老师看见小豆丁将一根带了点肥肉的肉丝扔在了桌上,老师问小豆丁为什么要扔掉肉丝,她却指着身旁的孩子说… </h3></br><h3>“这不是我的,她刚刚不小心从碗里碰出来了。” </h3></br><h3><strong>案例三:快乐宝贝幼儿园程老师</strong></h3></br><h3>午睡时间结束,小朋友们陆陆续续醒来,小宝睁着迷蒙的双眼看着老师,也不动手穿衣服裤子。老师意识到小宝需要帮助,便走到小宝床边,小宝眨巴着眼睛对老师说… </h3></br><h3>“老师、老师,我的床怎么湿了?”</h3></br><h3>案例中这些都是很典型的幼儿园孩子说谎的表现。事实上,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最单纯的,是不会造假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h3></br><h3>其实不然!</h3></br><h3>心理学证明,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h3></br><h3> 幼儿说谎的概念CONCEPTION<h3>说谎——幼儿期表现出的一种常见现象,困扰着许许多多的老师和家长。</h3></br><h3><strong>幼儿两岁半至三岁</strong>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话。面对这些,大人不必大惊小怪,这对孩子也有积极的一面。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h3></br><h3>据专家调查发现,3岁以下幼儿的说谎行为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这时的孩子很难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话还是在说实话。这时期孩子的谎言大多数是源于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h3></br><h3><strong>3—4岁</strong><strong>幼儿</strong>说谎时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讲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假话。多半是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在这一时期,成人要特别注意,发现幼儿初次说真正意义上的假话应及时引导与教育。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幼儿继续说谎。这一时期是防止幼儿说谎的关键期。</h3></br><h3><strong>4-6岁</strong><strong>幼儿</strong>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试图欺骗,谎话成了保护伞。父母遇到孩子说谎与其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极其适当的机会跟幼儿一起讨论说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这是帮助幼儿分辨真实和想象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对幼儿一生产生影响。</h3></br><h3> <h3><strong>当孩子的想象与现实分不清时</strong>,幼儿头脑中经常会产生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象,将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说成存在,这时他便会说谎话。例如,有的孩子因长期渴望某种玩具,但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幻想之下,他会认为自己已拥有,就吹嘘“妈妈也给我买了跟你一模一样的汽车”。</h3></br><h3><strong>当孩子记忆有误或由于语言表达不准确时</strong>,许多经历过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回忆起来,也会导致说谎。一个5岁的幼儿对一位阿姨说:“你再跟我玩一会儿,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阿姨问其父母,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是曾向孩子说过放寒假后会回老家看看,并不是明天要走。</h3></br><h3><strong>幼儿的说谎现象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strong>。幼儿说谎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不同种类的说谎,它的性质也是不同的。“治病必先寻因”,只有正确认识说谎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归类才有可能对症下药。</h3></br>幼儿有意说谎的主要客观因素:FACTOR<h3><strong>(1)成人说谎,殃及幼儿</strong></h3></br><h3>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些父母有意无意地“指示”孩子说谎。例如,来电话就说我不在,别人来借东西就说没有等等。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表扬孩子聪明,这无异于训练孩子说谎。还有些父母说话不算数,缺少“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品质,成为孩子说谎的榜样。</h3></br><h3><strong>(2)言语误导,诱发说谎</strong></h3></br><h3>这是由于成人错误的语言暗示而诱发的幼儿说谎。在生活中,属于这一类型的幼儿说谎屡见不鲜。例如,有的家长看到家里的花瓶打破了,就责问孩子:“是不是小保姆打破的?”看到孩子满身脏就问:“是不是别的小朋友给弄的?”成人这种不正确过于武断或直觉式的归因,把错误都推在别人身上,认为跟自己的孩子没有关系,不能客观地对待事实的做法加上幼儿道德观念的模糊,生活经验缺乏,容易受到成人的语言暗示,说谎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在上述提到的情况中家长改口问孩子“花瓶是谁打破的?你的衣服是怎么弄脏的?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h3></br><h3>幼儿有意说谎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家长的极端做法,或包庇、溺爱,以及社会上的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幼儿误导,使幼儿有意说谎得以发展。</h3></br><h3> 家长和老师应该这么做STRATEGY<h3><strong>(一)搞清说谎的动机,采取有效的措施</strong></h3></br><h3>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对于幼儿由于智力和知识水平较低而造成的无意识说谎,家长不必惊慌,只要帮助幼儿分清想象与现实间的差异即可,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家长要及时地发现和揭穿其谎言,并让幼儿明白说谎是要受批评和惩罚的,将幼儿说谎的企图适时地化解掉;而如果是由于家长经常说谎而造成孩子也跟着说谎的情况,那么家长一定要认真检讨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h3></br><h3><strong>(二)帮助幼儿,正确引导</strong></h3></br><h3>即便幼儿说了谎,家长也不要认为孩子好像犯了弥天大罪,而是要耐心帮助他,给他一个宽松的气氛和环境,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给其改错的机会,原谅并帮助他摆脱困境,让他知道如果犯错了,大人会帮助他的,切不可严厉斥责和大骂。一些幼儿说谎是为了防止成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的事情,若承认了,大人会对自己寻根究底,便会用撒谎的方式来掩盖他不想谈论的事。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br></br></h3></br><h3><strong>(三)防微杜渐</strong></h3></br><h3>当幼儿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应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这第一次说谎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幼儿便尝到了说谎所带来的好处,他就会再次产生说谎的念头,留有后遗症,以后再纠正就很困难。</h3></br><h3> <h3><strong>(四)善待幼儿的说谎现象</strong></h3></br><h3>虽然我们说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但是家长对于幼儿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属于幻想一类的说谎应当区别对待,因为严格地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而是幼儿幻想和想像的产物。</h3></br><h3>比如当三、四岁的幼儿向你述说一个并非真实的故事,或者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时,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在想象,这时的孩子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他经常会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当作事实加以描绘。对于孩子的这类谎言,家长和教师在理性地分析和了解事实真相后无须过分担心,更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和训斥孩子在说假话,因为这会使孩子不知所措,而且还会影响孩子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可以想办法帮助他分清现实与梦想的区别,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你很想开小汽车,是不是?你想让爸爸带你去公园,对吗? 你是不是想要一个洋娃娃?这些都是你的愿望,每个人在说自己的愿望时,要加上:“我想…”或者“我希望”这样的词,否则别人会以为是真事了,这样反而不能帮助宝宝去实现愿望了……等等,类似的语言去疏导孩子,教育孩子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h3></br><h3>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如果一味地相信孩子,得到“谎言”的认可后,不仅会强化幼儿的说谎行为,更会造成幼儿想象与现实的混淆。习惯性地将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导致孩子缺乏理智感,为成长埋下隐患。</h3></br><h3><strong>(五)了解孩子说谎的动机和方式。</strong></h3></br><h3>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态度一定要明确,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怎么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h3></br><h3><strong>(六)允许孩子申辩。</strong></h3></br><h3>有些家长喜欢俯首帖耳“听话”的孩子,家长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出现偏差,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悦诚服,还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为其说谎埋下种子。所以家长一定允许孩子申辩,查找原因,并让他们明白正确的申辩方法是什么,决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标准绳之以“法”,强制教育。</h3></br><h3> <h3><strong>(七)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strong></h3></br><h3>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有说谎、私拿别人的东西等不良行为,也可能是受了成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幼儿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以身作则,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h3></br><h3><strong>(八)家园合作,共育幼儿。</strong></h3></br><h3>在幼儿时期,对幼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师和家长。幼儿时期的孩子都希望在老师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老师的喜爱。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作为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给予科学的教育。不过,这里也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教师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加强家园联系是教育幼儿不说假话,养成诚实品格的重要保证。教师、家长之间要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使说假话的孩子无可趁之机,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诚实品格的养成。</h3></br><h3>小编说:幼儿说谎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作为一名家长或教师,应当具备分析和评判幼儿说谎现象的能力,不仅应敢于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谎言,更要正确、理性地分析其行为,并采取适宜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辨清是非对错,春风化雨般的化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h3></br><h3> <h3><strong><strong><strong>- END -</strong></strong></strong></h3></br><h3>每日幼儿教育名言</h3></br><h3> “<h3>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strong>----陶行知</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br>”<h3><strong>你可能还想看</strong></h3></br><h3><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IzNTEyMg==&amp;mid=2703743951&amp;idx=1&amp;sn=d47bd3b8334aee5d710bae14e4992c47&amp;chksm=bb18b9528c6f30442bf2f049d32c6f1d796c129cbd946ad3571e88b1f89a9bb46af25e4c1996&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说谎

幼儿

孩子

家长

老师

想象

谎言

诚实

父母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