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一位伟人,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在我校学生的心目中,我们敬爱的朱国华校长,就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伟人 。</p><p> 从入校到毕业,我们与朱校长共同生活了三年多,而我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与朱校长接触要更长一些,我看到、听到关于朱校长的很多故事,还亲耳聆听过他老人家的亲切教诲。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位严厉的校长,也是一位济世救人的菩萨;他是一个清瘦的小老头,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朱国华校长</span></p> <p> 好像老天爷注定他与石油要有一辈子的渊源似的,朱校长1925年10月21日出生在与锦州炼油厂一路之隔的五姓屯。很早,他就来到当时的锦州合成厂(炼油厂前身)学徒,由于他聪明好学,所以很快就练就了一身好本领。</p><p> 194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为了支援全中国的解放战争,锦州合成厂旋即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恢复生产活动。</p><p> 当时的锦州合成厂,百孔千疮。</p><p> 日本战败投降后,苏联红军占领工厂。驱使日俘运走大量设备物资。</p><p> 此后,国民党政府进入锦州接管合成厂,不久,国民政府宣布该厂“无经济价值,且已停办”,盗走设备、物资4000余吨。</p><p> 几经掠夺,生产设备被破坏殆尽,合成厂已经奄奄一息。当时,锦州刚刚解放,战火的硝烟尚未散尽,国民党匪特在地下横行;政府的财力物力都极其困难,此时想要恢复生产,谈何容易!</p><p>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新生的祖国需要的时刻,我们的朱校长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临危受命,领导工友们日以继夜地投入到抢修设备的战斗之中。</p><p> 为了抢时间,朱校长吃在现场,住在现场,昼夜连轴转,困了就在草垫子上眯一会儿,甚至生病了也不下火线。</p><p> 在抢修重要设备空压机的过程中,面对缺乏零配件的难题,朱校长发动工友,翻遍了全厂的设备仓库,寻找了各个角落,终于将空压机修复。为了找到一条传送带,朱校长跑遍锦州市,最后在面粉厂才找到一条残破的皮带,然后他同工友们一起,将传送带用牛皮一针一线地进行修补缝合,使得空压机得以正常运转,氧气投产成功。紧接着,朱校长又与工友们再接再厉,修复了氢气生产装置。</p><p> 当时,氧气与氢气的生产,是轰动锦州市的重大事件。</p><p> 国民经济恢复初期,全国各地都急需氧气。没有氧气就不能焊接和切割,不仅锦州市各单位,特别是小凌河西大桥的修复、大军南下及运输物资都急需氧气。</p><p> 而氢气则是生产合成汽油的主要原料,没有氢气就不能合成碳氢汽油。</p><p> 整个修复工程,朱校长带领工友对全套设备进行了20多项技术改造与创新,从而大大提高了氧气与氢气的产量与质量,为合成石油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1951年2月10日,锦州合成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滴煤炼油,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p> 为表彰朱校长的功绩,他先后被评选为锦州市劳模、辽西省劳模和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全国劳动模范、战斗英雄大会,受到毛主席与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p><p> 1950年10月1日,朱校长参加了建国一周年的庆典活动,登上天安门,与鞍钢的老英雄孟泰等一起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劳模,成为朱校长终生的荣誉与骄傲。</p><p> 朱校长曾经在省劳模大会上表示:“我向你们宣誓,坚决为咱们祖国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必要时也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朱校长的庄严誓言,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毛主席接见劳模代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毛主席的邀请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全国第一届工农兵及劳动模范大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朱校长与老英雄孟泰齐名</span></p> <p> 1952年,朱校长被选拔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深造。在校期间,朱校长系统地学习了文化科学与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毕业后,朱校长分配到锦州石油学校,担任学校校长。从此,朱校长开始了为石油战线培养建设人才的宏大事业。</p><p> 此时,锦州石油学校刚刚成立,朱校长是建校元勋之一。自此以后,直到朱校长1975年不幸去世,他一直担任锦州石油学校的校长,可以说,他对石油学校的影响无处不在,他是锦州石油学校的灵魂。</p><p> 我们入校以来,在校园里可以经常见到朱校长的身影。他身材不高,修长的脸,高高的鼻梁配上棱角分明的嘴唇,显出他性格的刚毅与果断。</p><p> 可能是朱校长来源于基层,他的学校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早操的体育场上,可以见到他的身影;教学楼里,能够听到他的脚步声;他对学生,既有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有极其严格的要求。</p><p> 刚开学,学校在大食堂里召开了欢迎新生大会,朱校长开始就严肃地提出:“今天开会,谁也不许乱走,除非你是跑肚拉稀。”在向新生表示欢迎与祝贺,并对新生的学习提出要求后,朱校长特别的叮嘱道:“在学校学习期间,绝对不允许谈情说爱,不允许搞对象。如果有同学不听话,那我就是王母娘娘,专门棒打鸳鸯!”</p><p> 朱校长不怒自威,这番话,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也暗暗地知晓到朱校长的厉害。</p> <p> 朱校长严厉治校的另一面,是他的菩萨心肠,是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p><p>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帮助学校师生度过生活上的难关,朱校长千方百计地弄到一片农场,鼓励大家自力更生,以劳动来改善生活。</p><p> 农场的收入,可以给每个人每月补贴一些,对于全校师生维持自己的温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女同学不但能自给自足,每月还能有些剩余来支援家庭或男同学;男同学则要差一点,个别的男同学就更加严重了。</p><p> 1961年的一天,一个消息传到朱校长的耳中,关绍铭同学自动退学了!</p><p> 朱校长很奇怪,学校已经给了学生比较好的条件,为什么还要退学呢?朱校长来到关绍铭的家里一探究竟。</p><p> 关绍铭的家住在学校附近的正大街道。</p><p> 原来,关绍铭的父亲是一个木匠,每天靠繁重的体力活谋生。由于饥荒,全家人食不饱腹,关绍铭每个月都要支援家里一些粮食,以帮助家人度过难关。尽管如此,目前家里仍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关绍铭自己,也是饥肠辘辘,吃的穿的都非常困难,实在有点混不下去了。</p><p> 朱校长动情了。这么好的学生,这么严重的困难,作为一校之长,我难道能够坐视不管吗?</p><p> 朱校长立即与相关领导研究,决定从学校农场的收入中,再挪出一些指标,对关绍铭进行特殊补助。至于穿的,从里到外,从冬到夏,均由学校全部负责,保障关绍铭能够安心学习,直至毕业。</p><p> 关绍铭同学感恩,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大庆后,几十年兢兢业业地工作,成为大庆石化总公司的总经理,后在大庆市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p><p> 朱校长的亲切关怀,使得中国少了一个木匠,多了一位石油战线的高级管理者。关绍铭同学多次感叹:“没有朱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关绍铭与年轻校友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关绍铭与校友交谈</span></p> <p> 六十年代初期,仪表专业一个临近毕业的学生徐敏志突然出现了反常的行动,心绪不宁,成绩下降,班主任老师和政治辅导员都多次与其谈心,了解他变化的原因,但是都不得其果。</p><p> 很快,朱校长知道了这一情况,他亲自与其结成“一帮一、一对红”的对子,在朱校长的耐心劝导下,徐敏志终于打开封闭的心结,向朱校长吐露自己自暴自弃的原因。</p><p> 徐敏志家住北京市附近农村,家庭生活极其艰难,迫切需要他毕业后能在离家近处工作,以便能对家庭给予照顾。恰巧此时,徐敏志知道了他们将被分配到四川工作,家庭的希望行将破灭,于是便万念俱灰,每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了。</p><p> 朱校长深知此事难度很大,只能从长计议,他在暗暗地寻找机会。</p><p> 在朱校长的帮助下,徐敏志的心情慢慢地恢复了平静,学习成绩也随之日益提高。</p><p> 毕业分配,徐敏志被分配到四川泸州,报到途中,他在西安哥哥家停留了几天,同哥哥研究家庭生活的安排。</p><p> 还未从西安动身,他突然接到学校“速返校,改派”的电报,原来,由于朱校长的多方努力,徐敏志最终改派到北京石油设计院。朱校长的善举,挽救了一个学子,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p><p> 朱校长逝世后,徐敏志带着他的孩子,专程来到锦州,在朱校长的墓前,他恭恭敬敬地点上三注香,与孩子一起向朱校长三拜九叩,跪在墓碑前满含热泪地倾诉:”朱校长,是您让我成了北京人,是您给了我们今天的一切,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我们子子孙孙,都会永远铭记您的大恩大德!”</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朱校长陵墓</span></p> <p> 朱校长去世后,随着一些事情的披露,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他对我党政策理解的水平,他的远见卓识,明显高人一筹。</p><p>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倾的阶级政策横行,虽然名义上是 “重在表现”,而大多数单位执行起来往往是“宁左勿右”。在招生方面,把许多出身不好或者家庭历史上稍有问题的考生拒之门外,从而,使得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绝望。</p><p> 朱校长对这些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当年,在毕业学生的分配时,与大庆油田人事科的冲突中得到了很清楚的体现。</p><p> 六十年代初期,根据大庆油田的需要,我校向大庆分配了一大批毕业生,因为其中一些学生的家庭出身问题,受到油田人事科领导的责难。</p><p> 人事科给朱校长打来电话:“我们是保密生产单位,这些有问题的学生我们拒绝接收”。</p><p> 朱校长并未与其争辩,平静地通知我校人事科停止向大庆分配,并要求大庆人事科拿出高于其它石油单位保密等级的证明。</p><p> 大庆油田人事科拿不出相关证明。</p><p> 朱校长仗义执言:“我们党的政策是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这些学生,经过我校的教育,表现不错。再说大庆是一所毛泽东思想大熔炉,我们的学生到了那里工作,将会锻炼得更好。”</p><p> 最后,大庆油田人事科全盘接收了这批分配学生。</p><p> 在原则问题上,朱校长刚正不阿,寸步不让,一贯如此。</p><p> 不知是否有同学发现,文革中暴露出来的我校学生队伍中,出身与家庭成员中有些历史问题的,不在少数,如果没有朱校长的远见卓识,如果没有朱校长的敢于担当,这些同学必将与我校无缘,他们能有今天较高的社会地位,能过上现在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吗?</p><p> 此类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在当时,却是一个天大的政治立场问题。有的领导“宁左勿右,明哲保身”,牺牲大批学生的前途;而朱校长却能以党的事业为己任,不偏不倚地正确执行党的阶级政策,给予大批学生良好的出路;比较他们的政策水平,立见高下。</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锦州石油学校的今天</span></p> <p> 六十年代中期,一场出人意料的风暴中,某些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对朱校长工作中的巨大成绩全盘否定;将朱校长在日伪时代在锦州合成厂的学徒生活,造谣污蔑为担任“日本人的三等翻译”;他们罔顾朱校长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接见的事实,对朱校长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朱校长愤然抗争,脊椎受到重伤,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经过治疗,病情虽有些缓解,但仍然行动困难。尽管如此,这些人并未对朱校长表现出半点仁慈,批判与斗争依然照常进行。</p><p> 一次,批判会突然改在教学楼三楼举行,每次护送朱校长的大儿子朱永佳因为受到父亲影响,被打伤住院治疗,这次只好由女儿送到学校。</p><p> 女儿朱丽曼搀扶着朱校长默默地站在楼梯旁,踌躇再三,父残女幼,这高楼该怎么上?</p><p> 参加会议的人们一个接一个的从朱校长身边穿过,没有人理会走投无路的朱校长,校长心中一阵凄凉……。</p><p> “朱校长,来,我背您上楼。”一个学生不由分说,背起朱校长就向楼上奔去。</p><p> 一股热流从胸中涌起,朱校长低声问道:“你叫什么?”</p><p> “刘……永贤”,回答有些口吃。</p><p> 朱校长将这个学生的名字牢牢地记在心底。</p><p> 人在落难之时,有的落井下石,有人的唯恐避之不及,刘永贤不惧牵连的这一背,如雪中送炭,温暖了朱校长的心。</p><p> 一年后,学校给刘永贤同学罗列罪名,不予毕业分配,被强送到辽西偏远的山区劳动改造。</p><p> 上访五年,刘永贤得以平反昭雪,被重新分配到锦州炼油厂工作。但是,此时刘永贤已与下乡地的一位漂亮姑娘订婚,未来两地分居的生活让他心绪不宁。</p><p> 朱校长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与他老家五姓屯的相关干部联系,公社领导听闻此事,感慨地说:“那时候能够背校长一次,强于平时的一百次,这样的好人,咱们一定要帮!”</p><p> 于是,刘永贤未婚妻的户口顺利迁移到锦州炼油厂的东邻,朱校长并将自己祖居的房子借给他们一家居住。</p><p> 朱校长用热情的关怀回报了刘永贤当年的善良。朱校长去世后,以朱永佳为首的孩子们延续了这种关照,刘永贤的儿子参军入伍、退役安排工作,他们都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p><p> </p> <p> 文革后,朱校长继续担任锦州石油学校的校长。每日里,老人家拖着残疾的身体,在校园里忙碌着,操劳着学校的恢复、建设与发展。</p><p> 1975年初,朱校长积劳成疾,溘然长逝。</p><p> 朱校长安葬在故居五姓屯后的山坡上,他静卧在生他养他的母亲怀抱里。西侧是他贡献过青春的锦州炼油厂;东侧是他呕心沥血、操劳半生的锦州石油学校(现升级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那里绿草茵茵,桃李芬芳,一派欣欣向荣。</p><p>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敬爱的朱校长,您多年播撒的种子,已经桃李满天下;您的恩德,我们将永远铭记;您的精神不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校同学祭奠朱校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校同学祭奠朱校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 END~</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