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众创网校诗联班 格律诗第一讲:</p><p>绪论【前言】中华古代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唐诗宋词,诗律之工,音韵之秀,炼句之缜密,意境之深构,实为登峰造极!格律诗以独特的韵律美、意境美、对称美、简洁美,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并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和发扬。诗词是中国文化之精髓,学诗词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诗友们的修养。目前格律诗词爱好者超过八九千万人,但是包括众创诗社部分诗友在内,一些才入门的诗词爱好者苦于不掌握其基本的写作章法而困惑。众创网校就是应诗社广大诗友需求而成立的免费网校,我们都是业余诗词爱好者,亦师亦友,以诗会友,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能掌握格律诗的平仄、格律、章法,进而对中国古人高雅的审美旨趣有一通盘之了解,而最终能够传承中国古代文人高贵的人文精神。 写格律诗即要有高雅格调,又要遵循严密律条,故有人说这个戴着镣铐的舞不好跳,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下个象棋都要学会各种棋子的走法,何况是传承了千年的一种文体。坚持就是胜利,只要诗友们坚持下去,半年以后,我相信你定会写格律诗词了。诗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历史上,把除韵赋以外的韵文体作品,统称为诗。诗词,就是以精练的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表达出幽微情意”的妙手。学习诗词格律,不仅要掌握诗词的平仄、格律、章法,更要对中国古人高雅的审美旨趣有一通盘之了解,要承传他们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p><p><br></p> <p>中华诗词文化源于《诗》三百零五篇。当春秋之时,赋诗言志之事盛行于朝聘盟会之间,贵族子弟皆以《诗》为必修之课程。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即此之谓也。《诗》中《雅》、《颂》之部,除少数篇什作用有别,其余多为朝廷郊庙乐歌之词,自古迄今未有异论,而国风一百六十篇,大部分应该是出自自民间。中国光辉灿烂的诗国文明,是士大夫创造出来的。汉之大赋、汉魏六朝之古诗乐府,唐之诗、宋之词,莫不如此。惟元曲悖离此一士大夫文学之传统,故元曲之文学价值不能与唐诗宋词相比。今人可诵唐诗宋词名篇无数,但熟悉元曲的人有多少呢?</p><p>第一部分:从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什么是“诗”</p><p><br></p> <p>一、诗是诗人内心激情的外在体现。心为世上最值得守护的“寸土”。“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心灵是诗歌的惟一的源泉,社会生活只会起到感发心灵的作用,本身并不是诗的源泉。诗是火,是岩浆!内心种种激情的冲突,总有一种激情战胜理智,最终让你不得不拿起笔来,只有这个时候,你写出来的才可能是真正的文学经典。诗不但是心灵的产物,更是个人主义的产物。诗,一定要写个人内心所独有的东西。 </p><p>二、诗是要咏唱的。偏旁为“言”。诗的意境就要追求深远,诗的情感就要追求深婉。诗的语言,不同于日常的语言,它需要修饰,需要美。杜工部诗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花飞一片即已是春减却,则飘万点正惹人愁可知。辛幼安词云:“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人悯花落,乃至于怕花开,则见落红当惜春残可信。据此,可知诗当求深求婉,夫文胜于质则史,质胜于文则野,必文质彬彬,而后始可言诗也。</p><p> 三、诗家语。土寸与篇幅有关,表示惜字如金,所以必须精雕细琢,同时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格律是源于诗的这种特点又为更好地创作服务。对于习惯于用白话思维的人,要掌握诗的语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白话文讲究主谓宾定状补的语法结构不同,诗词的语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语法。在这一套属于诗词所特有的语法里,逻辑、理路的东西都要靠边站,对于作者来说,他不是依靠因果律、大前提,小前提这样地写作,也不是因为要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才有诗句,恰恰是把他所感到的最深切、最鲜明的意象传递出来,而对于读者来说,也不是先“思”后“感”,恰恰相反,是先“感”而后“思”。可以说,诗词的语言是意象的语言,而不是词汇的语言,是感觉的语言,而不是逻辑的语言。</p><p><br></p> <p>第二部分:格律诗基本知识一、格律诗概念说起格律诗,或许有人会说那是老古董了,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诗词文化氛围中。现在国学热,国学渊薮是四书五经,而五经中第一个就是诗经。那是公元前11世纪到6世纪的传诵的诗歌。诗经要比五经里的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记事更早。可以说诗是伴随着人类语言发展而发展,和汉字形成一起成长的文学形式。</p><p>中华文明史3000多年来,从商周到清,从民国到现在,诗词从来没有衰亡过,可以说诗词是中国士大夫精神支柱,是古代文人的基本配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诗词呢,第一诗词是中国文化之精髓,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懂得中国的古典诗词。第二诗词有利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雅致,提高人的修养。孔子曾经对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啥意思呢,就是说你不读诗学诗,(当然是指的诗经。)用白话说:你就没有攀谈。诗是文学的核心,是文学的灵魂。千万不要说不懂古典诗词,其实随便问一个人,只要他上过学,读过书,就一定知道古典诗词,懂得古典诗词。你叫他背一段其他文章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叫他背几首诗,我看准行。</p><p>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每学期语文课本里总会有古典诗词。读过书的基本人人会脱口而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即使幼儿园的小朋友,那首骆宾王的诗也能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所以说:诗词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是国粹中的国粹,是中国文化中传承最悠久,普及最广泛,并且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一种文学形式。</p><p>诗词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有别于散文、小说、戏剧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可以分现代诗和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又分古风、格律诗、词。我们读古诗时有时遇到句子有的只有四个字一句,也有句子有长有短的,譬如: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等。这些都不是格律诗,称为古风。古风有两种定义,一是在诗经以后唐以前的诗,统称古风,另一类是中唐以后文人特意写成区别于格律诗的诗叫古风,也叫古体诗。在唐朝,特别是中唐,诗人写诗是双轨制。一种是律诗,就是近体诗,一种就是古风,也叫歌行体。在唐朝,诗人都会也都写古风。杜甫流传下来1452首诗,根据钱谦益的分类,其中古风诗411首。其他盛唐诗人,大抵都写过很多古风。譬如李白,如果没有他的古风《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留吟别》,其历史地位肯定逊色得多。还有白居易的古风《长恨歌》、《琵琶行》成就了唐诗的巅峰时刻。</p><p>另外还有古典诗词里还有一种体裁是词,词的特点就是长短句,不像诗每句一样多字,而且都有一个词牌名。</p><p><br></p> <p>二、格律诗要素格律诗有四大要素:</p><p>1、固定字数句式。</p><p>2、押韵。</p><p>3、讲究平仄。</p><p>4、对仗。</p><p>这个是四大要素就是写格律诗词的规则,缺一不可,非常重要,不管今后学写格律诗或者填词,弄明白了这四点,大体就OK了。</p><p>1、格律诗的句式:格律诗分四种,</p><p>五绝、五律、七绝、七律。</p><p>五绝:每句五个字,二句成一联,四句两联构成五绝,标题不算一共是20个字。例: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五律:也是每句五个字,二句成一联,八句四联为五律。也就是五绝的一倍,叠加,一共40个字。</p><p>例: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p><p>七绝:每句七个字,两句成一联,四句两联构成七绝。标题不算是28个字。</p><p>例: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p>七律:也是每句七个字,两句成一联,八句四联为七律,题目不算,一共56个字。例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p><p>非常简单,格律诗就这样四种格式。而且所谓的五绝和七绝都是五律和七律的一半。据考证古人也是先有律诗才有绝句的,故元朝的范德机在《岘镛说诗》里说:绝句盖截律诗之半。“绝者截也”不无道理。从这个方面理解,其实格律诗就是五个字的五言诗,和七个字的七言诗两种而已。当然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格律诗,有五字一句,也有七字一句的,很长。而且两句一联都对仗的,这叫做排律。现在很少人作了,古代人也写得非常少。这里就忽略不讲了。以上所说的排律,是属于格律诗里面的,今后学会了写格律诗,也就会写排律了,还有上面说到的古风,不归在现在讲的格律诗里。</p><p>2、格律诗的押韵 押韵是诗的基本要求,也是诗的魅力所在,无论格律诗词,现代诗歌,甚至外国诗歌都是讲究押韵,而格律诗词的押韵比较严格。格律诗规定:全诗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第一句末可押可不押韵)而且必须是平声韵;而且是一韵到底。</p><p>看例诗: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的斜、家、花,都是押韵的。这个押韵有规定,必须按《平水韵》中归类的同一韵。譬如这个斜、家、花就是押《平水韵》中的下平六麻。按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基本就在一个韵部。格律诗词押韵可以说是最简单,也可以说是最难。何也?说最简单,格律诗的押韵只要按照《平水韵》去押,就OK了。有范本,能背诵或者会查找就能正确使用,看上去是不是很简单;说最难,因为《平水韵》是南宋时期按照隋朝的《切韵》、北宋的《广韵》编撰的,距今近1000年了,这一千年里,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推广普通话后,这个《平水韵》约莫三分之一读音都与现在读音不一致了。</p><p>譬如陆游有个很有名的词《衩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里面的恶、薄、错、和旧、瘦、透,都是入声字押韵,现代汉语无法读出是押韵。如果不是认真背,或者搞得特别熟悉,都很容易用错。初学者如果背不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写诗的时候,按《平水韵》去对照。至于其中许多与现代读音不同的怎么办,希望不要去纠结。如果想弄明白点,可以去查《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一般能找到最初读音,以及读音变化轨迹,但也不是能全部释疑的,要问为什么如此读音,这是音韵专家的事,我们只管掌握规律就可。3、格律诗的平仄大家已经知道,律诗讲究平仄,要求每句前后上下的平平仄仄要错开。什么是平仄?汉语有四声,按普通话分,阴平、阳平,即第一声第二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即第三声第四声为仄声。按古代语音分,阴平阳平归一类,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三类归仄声。写格律诗要按古代语音声调,即《平水韵》划分的平仄执行,不是按普通话声调划分执行的。用普通的来说事,只是比较容易理解概念,虽然普通话的平仄与古代平仄大致相同,但有相当部分不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