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季节,有寒有暖<br><br> 生活如滋味,有苦有甜<br><br> 冬至,福至<br><br> 冬至,情至 八一冬至,如约而至!为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继承传统习俗,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感受劳动创造美的价值意义,12月21日,八一小学教育集团滨河东路小学组织开展了以“情暖冬至, 爱在八一”的冬至主题系列活动! 第一篇章 冬至文化内涵深 <p class="ql-block">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p>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每年一到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相传,这一习俗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冬至馄饨的意义主要在祭祀,其次才是食用。有古人认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破阴释阳,支助天地间阳气生长。 在中国南方有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代表团圆之意。 <p class="ql-block"> 在冬至来临之际,各班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制作小报,表演节目,了解弘扬冬至文化。</p> 第二篇章 未雨绸缪情意浓 <p class="ql-block"> 为迎接冬至,所有班级周五下午离校前就把教室布置妥当。黑板上写着“情暖冬至”等大字,还画着雪人、梅花、雪松等;窗户上粘着各色气球,装饰成各种图案;桌椅都分组摆成了正方形,上面铺着漂亮的台布,冬至的温馨气息瞬间弥漫整个校园。</p> 学生们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为过冬至准备自己的拿手好菜,孩子们从中尝到了劳动的乐趣。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为了在冬至日能够及时给各班学生送上“八一牌饺子”,星期日下午李校长和老师们来到学校开始忙碌。摘菜、洗菜、切菜、和面、包饺子、谈工作、聊家长、增感情。看着一盘一盘的饺子,老师们累并快乐着!</p> 第三篇章 热火朝天画面美 <p class="ql-block"> 冬至日这一天,孩子们5点多就起床,准备菜品。然后小心翼翼地提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走进教室。那份欣喜不言而喻。我们首先举行了以“冬至大于年,温暖情谊深”的主题升旗仪式,接着我们就开始了包饺子的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围在一起,同学们亲手实践,和面的和面,擀皮的擀皮,拌馅的拌馅,包饺子的包饺子,放饺子的更是把饺子放的错落有致,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忙碌的双手是最美妙的画面。包出来的饺子五花八门,大的、小的、圆的、扁的,红的、绿的、有的平躺着、有的沾着菜渣、有的奇形怪状,但是在他们眼中,今天的饺子最漂亮,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更是包含爱意,所以孩子们把这些饺子视若珍宝。</p> 学生忙碌的同时,老师们也在食堂紧张地忙碌着包饺子、帮孩子们煮饺子,大家共同体验着劳动的快乐。 第四篇章 饺子飘香人心暖 <p class="ql-block"> 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学生面前。孩子们仿佛在享用这个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全班学生在教室一起共享香喷喷的饺子,腾腾的热气弥漫在教室里,饺子的香气,久久不散。</p> “八一牌饺子”闪亮登场,送到了保安叔叔的手里,送到了各班的“餐桌”上。校领导的温暖协同饺子一起深入人心。 第五篇章 完美收官印象深 <p class="ql-block"> 冬至活动落下了帷幕,但是冬至文化却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通过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感受着冬至的快乐,笑谈着“冬至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的谚语,全校共同包饺子的热闹一定会成为他们美丽的记忆。而我们想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中华民俗,感悟真真切切的生活,想给他们一份别样体验的教育目的。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这一抹色彩定是温馨的。</p> <p class="ql-block"> 冬至</p><p class="ql-block"> 带来了好运</p><p class="ql-block"> 冬至</p><p class="ql-block"> 迎来了福气</p><p class="ql-block"> 幸福在身边,仔细感受</p><p class="ql-block"> 真情在心间,好好珍惜</p><p class="ql-block"> 快乐在眼前,慢慢体验</p><p class="ql-block"> 愿所有美好,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字编辑:王亮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照片拍摄:赵 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美篇审核:李 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