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今天是 12月21日,也就是我国24节气中的冬至。</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医圣张仲景。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自古就有“食了汤圆大一岁"和“冬至不吃扁(饺子),冻掉半个脸”的说法。为了让老师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我校在这一天开展了教职工一起包饺子,迎冬至活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好吃不过饺子,温暖不过集体。在学校的组织下,早读课后,没课的老师争先恐后地加入了包饺子的队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老师们分工明确,和面、擀皮、包饺子。在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合作下,一排排独具特色的饺子很快就摆满了盘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即将过去之时,借用孩子们的一段手语,愿大家都能团团圆圆,幸福无所不在,好运如期而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此次活动不仅让每位教师真切得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也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家的温暖、集体的温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