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人一生至少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一段旅途或一个梦想。</p> <p>初看路线图,有忐忑,有不安。毕竟是首百。</p> <p>德宏登协的大部队,参赛标准组100公里,10个队,40人,后勤保障组,6人,5辆保障车。每次参加活动,队伍都是浩浩荡荡。(可惜,照片上没我们3队,途中晕车.堵车,到达起点晚点,急忙的检录,扫码……)。在登协,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走进登协的日子,短短的时间,有了太多生命中的第一次,每每想起跑过的路,攀过的山,总会感慨万千,热泪盈眶。身为其中一员,无比自豪和骄傲,在登协,总感觉时刻奔在希望的路上,生命因此而丰盈。登协是一道光,照亮了生命的旅程,对登协的爱:不死不罢休。德宏登协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p> <p>鸣枪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第一天起点:达摩山管理站)</p> <p>刚刚上路,心情美美的。</p> <p>热心肠的苏老师,第一天50公里结束,因伤退赛第二天成了我们3队的义务驾驶员,感激之情,不是一个“谢”字能表达。</p> <p>缓缓呢上坡,呼吸变得急促。</p> <p>最陡的坡,走一步脚好像往后梭一下,最后四肢并用爬到顶,途中不敢四处望,盯着眼前,爬,爬……</p> <p>见到这张图片,笑了半天。谢谢朱朱,拍下经典的瞬间。</p> <p>爬上山顶,回头望,山若隐若显。犹如仙境,不由地停下脚步,拍来拍克。临了,恋恋不舍。</p> <p>头发就像喝了兴奋剂</p> <p>穿过了好多小径</p> <p>超有爱心的会长飞哥👍👍👍</p> <p>下坡的山路,让人忍不住的奔跑。</p> <p>对德宏登协的每一个人来说,与会旗同在,无比自豪。</p> <p>登协旺财</p> <p>一直暴晒的大公路,走走跑跑,一路欢声笑语。</p> <p>旺财,累了吧,见到亲人了,撒个娇……</p> <p>德宏登协4队</p> <p>德宏登协二队</p> <p>陈姐,我们3队呢“飞毛腿”,溜呢飞快,一直奔在前,在打卡点等我们。</p> <p>开森呀,第一天50公里终点。💪💪💪</p> <p>因为有颗勇敢的心,所以能行至终点。</p> <p>途中唱歌载舞,笑声不断,自称:德宏登协老年组,在我眼中,他们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说是18也不为过。👍👍👍</p> <p>听说:68岁的阿姨,走完了50公里。佩服👍👍👍</p> <p>第一天,吃饭前夕,衣服全湿,没带换的。老查的大披巾,朱朱的羽绒服,阿润新买的毛衣,围巾,从头到脚的包裹,所有的好,记在心里,感恩有你们,谢谢!</p> <p>第二天起点</p> <p>刚开始轻松,跑跑笑笑,拍拍,没到松山就跑了影子都不见。只剩,我和朱朱一路走,一路拍。</p> <p>从平地,到高山,风风雨雨,一起走过很多路,太多感动;太多温暖。感恩一路相伴,一起走过的时光,生命的这些美好,无论走多远,都会辗转心间。在花开花落之间,氤氲绵长。</p> <p>越过万重山,美不胜收。</p> <p>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公路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穿缅甸原首都仰光港。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动用民工15万人,工程师200人,仅次于当时苏联援助公路中苏公路规模,中苏公路使用工人20万人,工程师3000人.</p> <p>今天呢依哥,德宏登协的一面旗,甩个瓶子,象一阵风,相当万害,刮目相看。</p> <p>老查,刚哥,脚下生风,快如电,开始照个面,后边影子都没见着,敬佩。</p> <p>走了太多坦克石,柏油路段顿时成了“高速”,舒服到想狂奔。</p> <p>高山流水</p> <p>“老虎嘴”在怒江峡谷西岸龙陵县境内,位于怒江上惠通桥遗址往潞江坝方向约100米处,是一个状如虎口的悬崖。</p> <p>抗战期间,一辆吉普车通过滇缅公路惠通桥旁的老虎嘴(资料照片)。</p> <p>特别喜欢这个视频,谢谢润的辛拍。有一种“凯旋而来,荣归故里”的感动,心底有些谢愧疚,让家人们等的太久,谢谢家人们鼓励的掌声。感谢有你——德宏登协,因为有你,有了挑战完成100的勇气;因为有你,千山万水,满满的回忆,足够温暖余生的旅程。</p> <p>100公里的目标达成,这一路有隐忍;有坚持;有疲惫;这一路有欣慰;有感动;有……。翻山越岭,从高山到低谷,穿过风,穿过雾,走过艳阳,走过烈日,风尘仆仆。最后我们都超越自己,成了各自的“英雄”。</p> <p>登协首达终点的二队,强。</p> <p>登协一队</p> <p>草哥,笑得灿烂,两天,轻轻松松,完成百公里。👍👍👍</p> <p>许哥,100公里个人组,第一个到达终点。</p> <p>AA百公里安全完赛,感谢德宏州登山协会全体后勤保障者!</p> <p>第一天补给点,发生的事,给我上了一课,深刻。🍌</p> <p>第二天,后勤保障。(第一天50公里结束,因伤痛等各种原因退赛人员,加入了后勤保障。)</p> <p>这个一路踩“风火轮”的鼓点,享受着“国宝”级的待遇,看样子爽到极致。😆😆😆</p> <p>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联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民国二十五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二百零五米,跨径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七吨。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钢骨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吊桥开始废弃不用。</p><p><br></p> <p>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封锁了我国的海上交通,滇缅公路成为国际援华抗日的唯一通道。日寇千方百计对惠通桥进行破坏,从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2月27日,对惠通桥进行了6次空袭,共出动飞机168架次,投弹4000余枚。每次都使桥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车辆受阻。守桥员工和部队在日寇每次轰炸后均立即突击抢修,但桥梁负载能力已降低,每次仅能通过7.5吨卡车一辆。</p> <p>1944年7月8日,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和美军哈里·凯恩上尉走过抢通的惠通桥。</p> <p>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p><p> 保山惠通桥,百公里勇士们 • 鲜花寄托哀思,祭奠英雄。</p> <p>膝盖受伤,被队友背上桥,参加祭奠。</p> <p>有丝小小的遗憾,未能踏上这座跌宕起伏的桥。</p> <p>60年前,我们从昆明到边疆。过惠通桥的时候还没桥。人和车都要靠摆渡船过去对岸。后来有桥了,我们回昆明,每次都是人车分离,步行走桥上过的。现在封桥了,特殊情况下,例如这次,才能又上桥。(听姐的故事,对惠通桥的情结。)</p> <p>新桥</p> <p> 松山抗战遗址,位于云南省龙陵县城东39公里处。南北绝壁、谷深万丈、沟壑纵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松山峰顶高出怒江江面950米,战役旧址南至鹰蹲山,北至黄土坡,地形险要,扼守滇缅公路咽喉。</p><p> 松山战役是整个滇西抗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远征军先后投入了八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工兵营加上盟军及其空军地勤人员4万余人的兵力,历经大战十次,小战百余次,是二战中中国战场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p> <p> 1944年9月7日,真锅邦人焚烧军旗后独自发起“死亡冲锋”,被中方击毙。松山战役取得完全胜利。之后,中国军队光复腾冲。龙陵战役结束,远征军收复龙陵,日军沿滇缅公路向芒市溃逃。</p><p> 1945年1月,战线被节节推至境外。以国军新38师为前锋的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与远征军会师取得了滇西缅北会战最后的胜利。松山战役从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共95天。先后10个团2万人,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战役中战死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p><p>中方伤亡</p><p> 中国远征军71军新28师、第6军新39师117团,伤亡近1700人(其中阵亡855人,军官50人;负伤士兵736人,军官108人。失踪32人)。第8军伤亡6045人(阵亡3145人)。战果:从6月4日—7月1日历时28天,攻占松山外围阴登山、腊孟街、竹子坡。毙伤日军596人,日军与远征军伤亡比1:2.85,接近1:3(毙伤日军数据存疑)。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伤亡6074人(其中阵亡3145人)。包括阵亡士兵3038人,军官107名;负伤士兵2741人,军官188人。总兵力15975人(含配属炮兵),伤亡率38%,另有18人失踪。战果:7月2日—9月7日历时68天,最终攻克松山。全歼日军拉孟守备队,约击毙日军1250人,俘虏28名(含慰安妇)。中日伤亡比4.86:1,接近5:1。</p><p>日军伤亡</p><p> 防守松山的日军部队,又称“拉勐守备队”,包括第56师团第113联队主力及师团直属野炮第56联队1个大队,配属辎重兵、卫生队和防疫给水部一部,常驻兵力3000人。松山地区指挥官,即为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以及当时守备队兵员,共约1340名,在本次战役中被全歼,仅有一人逃出,113联队不复存在。</p> <p>松山缅怀英雄,铭记历史。</p> <p>震撼人心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当代“兵马俑”的中国远征军兵团群雕,总共402座单体雕塑,包括娃娃兵、炮兵、驻印军、盟军、女兵、在世老兵、将军、吉普车、战马等12个远征军雕塑方阵。娃娃兵方阵,年龄最小的才9岁,他们大多都战死沙场。</p><p><br></p> <p>娃娃兵,陈友礼,贵州毕节赫章县平山乡,出生于1931年4月4日,1942年,11岁的陈占礼报名参军。被分配到国军第五军200师600团3营8连当了一名勤务兵。随部队参加了怒江惠通桥保卫战、攻克松山、收复龙陵、南天门、遮放、畹町、黑山等战斗,而且还短暂去了缅甸参军战斗,是一名远征军小战士。解放战争时期,陈友礼所属部队在山东投诚,后被编入解放军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当司号员,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陈友礼走出国门,成为志愿军中的一员。</p> <p><br></p><p> </p> <p> 巍巍松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英烈们的鲜血,记下了历史画册中悲壮的一页。胜利有其历史意义,但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其背后的无奈和伤痛。</p><p> 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过去,也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国力的逐渐强盛而淡忘曾经受欺压、受屈辱的历史,更不会忘记那些为国御寇、英勇奋战的民族英雄们!</p> <p>借几张图,回顾历吏。</p> <p>致敬!义工,辛苦了!</p> <p>借他人之脚,记录艰辛。</p> <p>一场磨难,一场洗礼,一次跋涉,一次改变。</p> <p>回味一生</p> <p>每一次的出发上路,我们要战胜和超越的不是别人,仅仅是自己。不管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完赛或是因伤退赛,报名的那一刻,行进的途中,我想,我们都是有勇气挑战自己的“勇士”。而最后的勋章,是太多汗水的交织,一步步的坚持。</p> <p>回来的这些天,重温了历史,看了惠通桥的前世今生,松山战役惨烈和悲壮,以及最后战斗的胜利,这次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我们踏上的是英雄的战场,追寻着英雄的足迹。短短两天,沿途的每一张照片都舍不得删除,非常感谢摄影师的辛拍,一路义工的保障。感恩一路同行的每一个人,所有的所有都载入了人生的里程碑,铭记终生。(看到图片太有纪念意义,未经同意,摘入美篇,如有不馁,请见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