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甘青宁新高考背景下二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会于12月18日——12月20日在银川举行。根据学校教科室安排,我校五名高三一线教师如期参加了本次高考备考研讨会。</h3> <div> 本次研讨学习由刘文仓主任带队。在坚持做好个人防疫的前提下,一行人按时于规定时间到达会议地点完成报到,并领取了会议相关学习资料。稍作休息后于18日下午14:00开始参加研讨学习。</div> 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作活动介绍及致辞发言。<br> <div> 首先进行研讨交流的是来自山东师大附中的王彬校长。</div><div> 作为2017年第一批进入新高考改革的教育大省山东,2020年高考无疑是对新高考改革的一次检验。王彬校长从山东省新高考的基本情况展开交流,着重通过2020年师大附中新高考成绩分析,针对新高考探索过程中反馈出的突出问题,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变化从四个方面交流了教学策略的调整与改革。提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既要“育分“更要“育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的教学教学理念。</div> <div> 王彬校长用详实客观的2020年新高考成绩数据分析,对新高考评价体系下一线教师备考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如“新木桶理论”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增强学生的优势竞争力;教学要从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服务;新高考背景下的日常教学与备考仍然要以《课程标准》与《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等等。进一步提出了最适应新高考的学生的标准:爱动脑筋、深入思考、自成网络体系、钻研科学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研究型”学生。</div> 王彬校长根据师大附中备考经验提出了“高考真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告诫一线教师要走出“刷题”备考的旧思维,要脚踏实地的落地高考真题。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备考方向及备考策略,王校长做了非常详实且极具指导性的经验分享与交流。 2020年新高考背景下全国高考试题呈现出的备考趋势: 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 王彬校长务实的教研作风及无私的分享,让我们一行学习的教师深受触动,从中获益匪浅,深受启发。<br> <a href="https://res.nxeduyun.com/viewNetRes.htm?resId=251e8f0acaab44d69fb7d6c3aec6f5a4&playWidth=998&playHeight=530&color=1" target="_blank"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王彬)</a><br> <div> 继王彬校长之后,来自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朱元英校长做了《回归本质,面向未来——中学生涯教育探索与实践》的主题交流。</div> <div> 朱元英校长从中学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学校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分享了生涯教育与新高考的高度契合及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从朱元英校长的交流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所学校的成功不仅仅是以高考成绩论成败,而是要潜下心来认真做好一件教育的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教育的大事。</div><div> 中学生涯教学对我们学校而言事实上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新词。我们学校在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上起步也并不算晚,但为什么没有像同升湖一样做成品牌、做成特色?除了很多客观因素之外,更多的是源于我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做得不够系统、不够仔细。虽然宁夏的新高考尚未开始,但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如何在新高考下先人一步,我们是不是也要好好反思?</div> 结束18号的学习,参加学习的各位教师认真整理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 12月19日上午8:10到12:00,我们又迎来了两位老师的精彩交流。分别是来自银川一中的张永宏校长和《中学生报》主编卢晓军老师。两位老师分别从各自丰富的备考经验中凝练出切实可行的新高考备考策略指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提升自身备考研究能力,集合当前备考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调整? <div> 张永宏校长通过对银川一中近年来发展历程及高考成绩回顾,总结了诸多成功经验,并着重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学校教育真正与新高考的育人目标相结合,让学生“教会别人,成就自己”。</div><div> 成功不可复制,但经验必有可取之处。银川一中的成功之路虽不能照搬,但其走向成功的经验确有值得借鉴之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校,课堂永远是教育的第一线,更是学校的生命线。抓不住课堂,抓不住学生,再优质的生源也不会创造教育的奇迹。这给我们一个极大的警示:教育要回归本质。而什么是教育的本质?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去唤醒学生,而不是老师喊累,学生很闲。</div><div><a href="https://res.nxeduyun.com/viewNetRes.htm?resId=60a47b1e1b7442ef8f223fd0486a52d9&playWidth=998&playHeight=530&color=1" target="_blank"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银川一中小组教学模式(张永宏)</a><strong></strong><br></div> 卢晓军主编从当前教育之变引出新高考与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育教学的新变化,交流了新高考的备考方向及备考策略。 卢老师从2020年高考真题的考查方向的分析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给出了备考策略及建议,对2021年宁夏新高考备考工作极具参考性。提出只有教师认真“下海”做真题,学生才能实现“上岸”。并对一线教师如何研究高考真题给出了真诚的建议。 通过多年研究真题的经验及对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研究,卢老师给2021年备考工作分享了许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卢老师通过现场对2020年高考真题的讲评与分析,对各个学科未来备考策略的调整及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2021年高考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内容涵盖了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学科素养的渗透及学科备课组的高考研究、学生二轮学法指导等等,非常之详实。 <div> <a href="https://res.nxeduyun.com/viewNetRes.htm?resId=55c0d97a7e67440fbb8fa8fdaee34779&playWidth=998&playHeight=530&color=1" target="_blank"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备考策略(卢晓军)</a><strong></strong><br></div><div> 短短两天的学习,我们先后聆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交流。虽然学习时间有限,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非学无以广才。只有走出去才知道自己的不足。</div> <p>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高考,作为一线的高三教师,不能只有无尽的焦虑,更需振奋精神、鼓足勇气迎接挑战。既要敢于直面自己备考方面的不足,也要有放低姿态、孜孜以求的谦虚。学习过程中,老师们的每一场交流都是对我们的一次次拷问:你的备考是否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是否对标了《高考评价体系》、是否回归了教育的本质、是否脚踏实地的开展了学科教研......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拷问,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真的敢说做到了呢?</p><p> 学习结束了,但是反思才开始。距离2021年高考仅有169天,亡羊补牢,犹未晚矣。2021年6月7号前都有可能创造奇迹,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一切都还来得及!</p> 撰稿:唐聪菊<br>照片:王学琴 唐聪菊 胡彦鹏 徐娟娟<br>审核:刘文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