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冬至,人至</p><p> 杨国海</p> <p> 早晨忘记带伞,迎着冷冷的冬雨,一路小跑赶到了办公室,坐定后习惯性地翻开日历,不觉发现,已是冬至。</p> <p> 老人们常说:冬至大如年。在他们的观念里冬至“进九”,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是个值得全家人在一起共同庆贺的好日子。想到此,我立即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可连续拨了两遍都无人接听,焦急中我拨通了哥哥的电话,原来母亲一大早就赶去集市买菜,手机也忘带了。不多时,母亲的电话回拨过来:“大冬放假吗,能回家吃饭吗?”母亲的语气里满是急切和期盼。我怔了一下,解释道:“妈,大冬不是法定节假日,中午休息时间短,天气又不好,来不及回家吃饭了。”电话那头的母亲微微迟钝了一下,关照了几句后就挂掉了。尽管母亲语气里没有表达出任何失落,但我心里却莫名涌涨出汩汩无奈和酸楚。</p><p><br></p> <p> 说实话,现在有很多人是不把冬至这个节日当回事的,它既不像七夕、端午那样有妙趣横生的人文典故和历史传说,也不如春节、中秋那样可以尽情享受美食和闲暇。这个节日太纯粹,纯粹到千百年来都一直保留着原初状态的时令意义。但是冬至于我,不止是一个节气,更是关于童年最温暖的回忆。</p><p><br></p> <p> 小时候家在农村,入冬开始便寒风萧萧、天寒地冻,冬至一到我们小孩子就不允许夜晚在外面玩耍以防冻伤。母亲告诫我们:“头九二九怀中抄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五九六九冻死老狗......”为了照顾一大家人,天一擦黑,母亲就在灶房里燃起炉火,一家人围在火盆旁,一边烤火,一边天南地北拉着家常,母亲一会给我们拿点瓜子花生出来,一会儿又在火炉边上烤几个土豆、红薯,阵阵香气弥漫整个屋子也弥漫了我整个童年。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代,一盆炉火驱散了数九寒冬里多少阴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画面又是我多么温暖的回忆啊!其实那时的冬天寒冷而漫长,但在母亲的照顾下,我们却格外温暖……如今的母亲却特别怕冷,一入深秋就会早早的穿上棉衣。我想,当年的她只顾着感受家庭和我们兄弟的冷暖了,此刻的她,才真真正正感觉到了自己的冷暖。岁月霜花,年华逝水,母亲虽已进入暮年,可她却越发期盼过年过节,我想这不是因为她不畏惧老,而是她更加期盼人至团圆。</p> <p> 凭窗远望,小雨依然淅淅沥沥,就在猛然的一瞬间,我想回家,想握着母亲的双手暖暖她的手,暖暖她的心。于是,我迅速处理了手上的工作,跟领导请了假,驱车回家。</p><p><br></p> <p> 离别的时刻,母亲没有打伞,冒着小雨把我送到巷子口,看着我上了车,又是一番千叮咛万嘱咐。车子发动后,我从后视镜中看到了母亲,她一直矗立在巷子口,寒风吹佛着她斑白的头发,目送我消失在家乡的田野,一切都是儿时的情景······</p><p><br></p> <p> 回城的路上,我看到路边有几株梅花正迎风绽放,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杜子美吟咏冬至的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四时更序,冬至阳生,自然的规律亘古不变。冬至,让我们共同祈愿那些我们顾念的人和顾念我们的人,一切安暖!</p> <p>图片提供:真宏振 责任编辑:张兆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