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不倦逐卓越,创新融合至未来——2020年南宁二中初中大学区教研骨干教学创新高级研修班第一组简报

媛媛

<p class="ql-block">  作家王茜曾经说过:“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拿出勇气,真心面对,前方会遇见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研修</b>便是一次遇见自己更好的机会,在这个环境里,可以给我们一个深度学习的空间,给自己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聆听专家的课程,畅谈彼此真知灼见,收获智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南宁二中初中大学区教研骨干教师大合照</b></p><p><br></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0日,南宁二中初中大学区教研骨干教学创新高级研修班在广东省广州卓尊金莎大酒店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序幕。南宁二中初中大学区教研骨干教师共70人齐聚会场,开启为期6天的培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开班典礼</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班长何英(十五中副校长)开班典礼发言</b></p><p><br></p> <p>  2020年12月21日上午,以《如何上好一堂融合创新课——遇见大师说2.0:微能力》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广州卓尊金莎大酒店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帷幕,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学术团队负责人南坡老师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思想出发,引出教师发展的思考,整节课干货满满,从各个维度深入分析30个微能力点,主要讲述融合创新教学的四个要点——设计好、问题好、活动好、效果好,不断进行教研反思和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并且熟练应用UMU互动学习平台为我们呈现了一节高效互动的智慧学习课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学术团队负责人南坡老师</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南坡老师授课现场</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南坡老师与学员们现场互动</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们积极回答问题</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使用UMU平台参与课堂互动</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认真听课</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认真做笔记</b></p><p><br></p> <p>  讲座结束后,由学员雷冰进行总结发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雷冰总结发言</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雷冰总结发言视频</b></p><p><br></p> <p>  教师面对30个微能力时,与其视为一项额外的任务,不如将其当作提升教学和教研能力的具体方向。南坡教授的讲座,引导我们转变思路,将传统以感性印象为主的评课转变为有针对性地科学评课,保持教学上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初中学段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需要中国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某些不适宜的理念和方式,接受互联网时代下更直接有效的技术。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育变革,一定是教师先行。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和思想上的引领者,自然要率先做出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率。尽管在实践微能力这个过程中,会有因为中国学情的客观因素,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但是教师不能因此灰心沮丧,因为总有一些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步伐。只要教师坚持理念,会慢慢看到效果。所以信息技术2.0视野下的微能力认证,提醒当代教师要保持充电状态,迎接时代的变化,做好引领者。尤其在风起云涌的2020年,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遭遇“卡脖子”式的逼迫,更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初始阶段,做好人才培养的准备工作。祖国的未来,重任在我辈,为中华之崛起,保持我辈不断学习进取的动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使用UMU平台进行课堂评价</b></p><p><br></p> <p>  21日下午,有幸听到了来自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教授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从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这四个方面讲述全会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对十九届五中全会内容了然于心。杨教授还对全会的关键词进行精讲和精准解读,用具体事例进行阐述和说明,使我们深刻领悟了全会精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杨建伟教授授课现场</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认真听课</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笔记</b></p><p><br></p> <p>  讲座结束后,由学员陈宁娟总结发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陈宁娟总结发言</b></p><p><br></p> <p>  杨建伟教授的专题讲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从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这四个方面讲述全会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对十九届五中全会内容了然于心。杨教授还对全会的关键词进行精讲和精准解读,用具体事例进行阐述和说明,使我们深刻领悟了全会精神。此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肯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考虑当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仰望星空,我们心念祖国,脚踏实地,我们敢于担当。我们应积极践行全会精神,结合南宁教育实际,努力为南宁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学员陈宁娟总结发言视频</b></p><p><br></p> <p>  第一天培训结束,学员们畅谈课堂感受。</p> <p>  南坡教授的讲座《遇见大师说2.0微能力》,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导入,启发我们思考和教师发展的关系,在大家的困惑中一步步剖析微能力2.0在教学中的运用,深入浅出,结合一个个典型的视频,一张张精美绝伦的ppt,听完之后豁然开朗,原来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微能力,我们突破一点,进步一小步,教学能力就提升一大步。杨建伟教授的讲座,为我们解读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枯燥的政治理论结合现实事例,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发展是艰苦曲折的,但前景是乐观自信的,教师应当为国家的教育承担应有的责任。</p><p><b> ——学员孟芳</b></p> <p>  南坡老师《如何上好一堂融合创新课——遇见大师说2.0:微能力》从毕加索的集体主义思想出发,引出教师发展的思考,整节课干货满满,从各个维度深入分析30个微能力点,主要讲述融合创新教学的四个要点——设计好、问题好、活动好、效果好,不断进行教研反思和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并且熟练应用UMU互动学习平台为我们呈现了一节高效互动的智慧学习课堂。杨建伟教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从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四个方面深入解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生动讲述近年来的国际国内时政变化,让我们更加清晰明确地了解国内外时政局势和前景,思考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一定会努力为广西教育新发展和国家教育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p><p><b> ——学员刘华昆</b></p> <p>  南坡老师《如何上好一堂融合创新课——遇见大师说2.0微能力》的课件制作非常精美,从各个维度深入分析了30个微能力点,课堂熟练运用了UMU互动学习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2.0下的智慧学习课堂。杨建伟教授的《深入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从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四个方面深入解读了十九届五中全会,使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取得的优秀成绩,未来一百年奋斗的目标,以及我国在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的动荡变革期中面临的危机,但不论如何,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为未来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p><b> ——学员黄冬玲</b></p> <p>  南坡教授的专题讲座《遇见大师说2.0:微能力》从艺术绘画出发,向我们以不同的角度对30个微能力进行了深刻的展示。通过该讲座,我不仅对微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还对看待事物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事物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结论,这就提示我们在面对矛盾时要求同存异,不要陷入无意义的争论中。那些看似矛盾的意见,其实只是事物不同角度下的客观真实体现,只有运用我们的智慧,将其融合在一起,才能将问题解决,并通过总结,得出我们自己特有的经验、方法,为迎接将来的挑战储备好更先进的理论武器。</p><p> 下午的杨教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以全球视角像我们深刻解读了在目前“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世界背景下,我党在未来十五年、三十年内的战略布局,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中外局势,让我以更大的格局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身为教师,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精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时刻紧跟时代变化的潮流,完善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p><p><b> ——学员梁星原</b></p> <p>  第一天上午很荣幸邀请到南坡教授来讲课,他通过umu系统实现实时在线互动收集教师的信息数据,反馈出我们学区教师真实困惑并结合我们教师的问题展开教学。讲座中南坡教授通过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作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发展。在信息技术2.0工程30个微能力的解读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微能力与课堂之间的关系。要实现融合创新课堂,南教授提出了四大观点:问题好、设计好、活动好、效果好。尤其是透视《桥》的视频让我对新时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观课、评课更加直观的理解。为你读诗中《再别康桥》问题的分析了解问题设计背后如何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利用评课时间线展示如何体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整个讲座的设计环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让每个参会的老师跟紧紧跟,收获满满。</p><p> 下午杨建伟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十四五远景规划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外的局势分析、国家发展的新规划逐步分析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让我不禁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使命的重要性,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靠近,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发出自己的微光。</p><p><b> ——学员伍翠</b></p> <p>  南坡教授的专题讲座《遇见大师说2.0:微能力》,开始不清楚标题的用意,随着课程的步步展开,南教授用一个个鲜活的课例深入浅出,为我们介绍了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及作用。讲座强调了要从多角度立体的思考问题,南教授更是亲身示范了借助信息技术下如何增强一堂课的时效性,多个课例阐述多种教学理念。映像最深的当属,可以不发言,不可以不思考。可谓是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一场讲座为何能够如此专注,和授课者的问题设计,设计层次,分类都是有关的,这不仅仅是一节理论课,更是授课者为我们带来的一节实操课程,获益匪浅。杨建伟主任从历史、现实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发展前景,从世界角度分析国际形势变化及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杨建伟主任从历史、现实角度为我们解释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主要内容,让我们明白国家民族正处在世界未有之变革之中,国家在两个百年计划的交接关键时刻。国际风云动荡,国内发展尤为迫切,作为一名教师,定要传达努力拼搏为国家做贡献的精神,用爱岗敬业贡献一份力量。</p><p><b> ——学员陈词彪</b></p> <p>  今天上午南坡教授《遇见大师说2.0:微能力》,把立体主义和教学能力结合,从信息2.0,分析了30微能力纬度,环境,让老师深度思考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让我们观看桥梁建设的视频,逐一进行分析,再通过聚焦解决问题,和再别康桥的诗歌,巧妙的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求,再次让我深度理解了~可以不发言,但是不能不思考。而下午杨建伟教授的专题讲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从四个方面讲述全会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对现行的国家走向,未来趋势,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指明了道路。</p><p><b> ——学员刘传芝</b></p> <p>  南坡教授的专题讲座《遇见大师说2.0:微能力》,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思想出发,思考如何促进教师发展,激发了老师们的探究兴趣。杨建伟教授的专题讲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从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这四个方面讲述全会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对全会内容了然于心,领悟全会精神,也明确了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努力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p><b> ——学员陈宁娟</b></p> <p>  南坡教授从毕加索、郑板桥、顾明远等大师的艺术思想特点中,引出对2.0微能力学习及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借鉴及运用,令人耳目一新、兴趣盎然,从理论到实践收获匪浅。杨建伟主任从历史、现实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发展前景,从世界角度分析国际形势变化及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让我们对中国发展充满清晰的认识和自信。</p><p><b> —— 学员黄柳春</b></p> <p>  听了南坡老师的课,重新刷新了我对课堂的认知,我们应该用立体主义思维和角度去看待处理不同的事物,多维度分析问题,用前沿的科学技术刷新我的专注力和思考力,教师必须要关注自身的能力发展,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强化提升自己,南老师还刷新了我对课堂的认知,从“注、目、旧、新、指、引、反、评、移”九个点融合创新教学,全面概括了思维是凭借概念的认识,用诗歌告诉我们判断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在于解答问题,而在于提问问题,通过问题、数据、分析、结论、分享的思维呈现刷新了我的课堂设计,更加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让我更加明白了“学、练、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不发言,但是不能不思考。而杨建伟老师解读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让我对国史和未来走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打持久战,面对学生,我们要做好打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的准备。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看清国际形式,在新的机遇挑战下,为党的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p><p><b> ——学员成雯媛</b></p> <p>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立德树人,在教育工作中时刻坚持党的领导。杨建伟主任为我们解读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出当前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十三五”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国力提高的同时,我国面临贸易战、科技展、外交战,更要正确认识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 信息技术2.0时代,教师还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南坡教授从立体主义角度思考教师发展,教师发展的五个方面关键能力,实际上关联到30个微能力。认证一个微能力,就是自己、科组、学校、区域的一大步。南教授提出融合创新教学的四个好:设计好、问题好、活动好、效果好。教学9事件“注、目、旧、新、指、引、反、评、移”,九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微能力点,完全可以融合到一堂课中。原来我们学习的微能力点,都是可以对应到课堂学习中的。</p><p><b> ——学员梁丽萍</b></p> <p>  第一天培训结束,学员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陶醉不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作为一名教师,它不仅仅是一名学者,她更应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务必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踏上了艰苦而漫长的育人之旅。</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字编辑:成雯媛、黄冬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采集:伍翠、铭师团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音乐推送:成雯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版面设计:成雯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校 对:黄冬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 稿:何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一组成员:李灼、黄冬玲、成雯媛、孟芳、梁星源、陈宁娟、雷冰、伍翠、刘传芝、陈词彪、黄柳春、刘华昆、梁丽萍</span></p>

学员

教师

能力

教学

我们

杨建伟

南坡

发展

教授

五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