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p>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p><p><br></p><p><br></p> <p>时光匆匆而过,转眼是一个冬至。冬至,一个离寒冷越来越近的节气,也是接近一年的岁尾,此刻心中无限感怀....冬至到,冬至到,南馄炖,北方饺,暖暖活活吃一碗,保你耳朵动不掉。</p><p><br></p> <p>  冬至习俗</p><p>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南方地区十分盛行,汤圆是冬至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搓揉而成的圆形“小球”,里面为了口感好,里面一般会加入黑芝麻等辅料。“圆”寓意圆满、团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p> <p>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p> <p>  冬至是怎么来的?</p><p><br></p><p>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p> <p>在众多写冬至的诗词里,要数元代尹志平的《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为最,诗情词意不但道出了冬至的自然规律、时令玄机,更是阐明了冬至的深意和本旨。</p><p><br></p><p>邯郸驿里逢冬至,</p><p><br></p><p>抱膝灯前影伴身。</p><p><br></p><p>想得家中夜深坐,</p><p><br></p><p>还应说着远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