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旧识,系统提携——复习课《修改病句》

李娟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短暂的学期步入了最后阶段,复习的旋律成为目前学习阶段的主打歌。2020年12月21日下午第一节课,张老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们展开一堂干货满满的复习课程——修改病句。</b></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课堂伊始,张老师先是询问了同学们,什么是病句以及修改病句的注意事项,以此引出了修改病句的四大原则:病因要“准”,改动要“小”,愿意要“保”,检查要“细”。掌握此原则是基础,不论修改什么样的病句,都要以此为依据,不能胡乱改写。规矩的“方圆”既然已经画好,在这其中修改病句便是得心应手了!</b></p><p><br></p> <p>认真学习的孩子最可爱!</p> <p>带领学生们总结了修改病句的四大法宝之后,张老师安排了学生上台展示的环节。在黑板上板书修改符号,以便加强学生对修改符号的记忆,为之后的修改病句夯实课堂基础。在展示环节中,学生兴趣高涨,积极举手,勇于尝试。张老师面带微笑,热心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p> <p>陈磊校长以及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地听课,并且奋笔疾书,记录下来精彩环节!</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修改病句的部分是本堂课的重难点部分,张老师细致地划分为十大种类。先是出示病句,让学生尝试修改,张老师针对病句类型进行讲解,总结病句类型,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修改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张老师将主动权交予学生,学生也很自觉主动地进行修改病句的学习,再加上张老师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每个学生都顾及到,整堂课堂氛围热烈,讨论交流积极,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考。</b></p><p><br></p> <p>最后,张老师让学生反馈收获的知识,分享今天课程带来的修改病句的主要类型,满满的干货让我也忍不住奋笔疾书,记下这十种类型: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指代不明,重复啰嗦,分类不当,不合事理、概念不清、前后矛盾。相信通过今天的系统分析整理,学生们定会受到提携,将修改病句的知识牢记心中!</p> <p>第二节课,陈磊校长带领全体语文老师在小会议室对张老师的课进行评课。</p> <p>首先是张静老师说课:</p><p>  在小学阶段, 修改病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每次测试都会出现。修改病句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需要先诊断出病因,再对症下药,只要方法得当,做起来就会轻而易举。这节课,我将从修改病句的原则、常见的修改病句类型、修改病句的四法宝这方面入手,系统详细的为学生介绍修改病句。</p> <p>接着,大家一起讨论交流</p><p>(1)赵乐乐老师:修改病句,最重要的就是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p><p>(2)李晶老师: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的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p><p>(3)李务锋老师:学会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p><p>(4)李晓佳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p><p>(5)陈茹老师:修改病句除了要注意方法,还要多做多练,形成语感,这样做起修改病句来就会手到擒来。</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体会和结果</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之前对于修改病句,没有系统全面的给孩子讲过,相信通过这次讲解,一定会让孩子们对修改病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今后做这类题目会有更大的进步,让孩子们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掌握并运用。</h1><p><br></p>

病句

修改

张老师

学生

老师

句子

课堂

病因

不当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