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的好:“童年像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像一杯咖啡,又香又苦;童年像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书,是一本能让人回想起童年记忆的书,也是一本能令人回味无穷的书,它就是《童年》。</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十一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p> <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p><p class="ql-block">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作者写的是他从三到十岁的过程与经历,他从一个纯朴、善良又无知的小孩儿,变成了一位能勇敢、坚强面对生活的男子汉。</p><p class="ql-block"> 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居在外祖母家的经历。在这段岁月里,他见证了外祖父家业的没落、性情的转变,两个舅舅连同小孩在内,人与人之间为了利益所暴露出的人性中的自私与贪婪;同时也感受到外祖母的体贴与关爱,受到“小茨冈”和格里戈里乐观、正直精神的感染,正是这黑暗中微弱的光明,塑造了阿廖沙坚强善良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罗曼·罗兰说:“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童年》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好书,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这本书里面,去品味里面的精髓所在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