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提到现在孩子们非常重的课业负担、非常脆弱的精神状态,以及严重的心理疾病。</p><p>2.教育的语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教子作善也。</p><p>3.教育、教、教唆。</p><p>4.教师:人师。“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p><p>5.教育的本质:使人为善,使人成之为人。(使人聪慧、使人高尚)</p><p>6.不育人的学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p><p>7.教育的异化。</p><p>教育的两种价值:工具价值、人文价值。</p><p>知识在进步,然而智慧却在衰退。</p> <p>8.回归教育的本真。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目中要有“人”。</p><p>9.教学内容要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与发现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p><p>10.人文学科(文本的沉浸、体验、感悟、思辨);自然学科(让数据说话、利用科学为善的意图服务);艺术学科(情感优势)。</p><p>11.学科知识是德育的理性基础。教学过程:交往关系、认识关系。课堂首先是一个“生活场域”,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场域"。</p><p>12.学科德育的关键并不在学科本身,而在于课堂中师生、生生的交往。(民主、平等、自由、尊重、兴趣)</p><p>13.道德教育不够好是因为教育不够道德。</p><p>14.教学本来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最高旨归,但一些教学已异化为分数的教学。</p><p>15.教师的育德能力。</p> <p>学习体会:</p><p>1.我们的教师学科育人意识、能力太需要提升了,真的迫不急待!</p><p>2.要想做好学科育人,必须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任重而道远!</p><p>3.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道德教育不够好是因为教育不够道德”“学科德育是蕴含在教学过程之中而非单纯说教”等话语,令人深省。</p><p><br></p><p>(作者:吕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