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冬至"八方幼儿园中二班冬至主题活动

王斐

<p>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了,说到冬至节,可能不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温馨,丰富且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但其实,只要我们去留意,就会发现不朽的文明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而传承文明,陶冶情操,一直是我们希望给予孩子的教育。在冬至来临之际,我们借着这个契机,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p><p>我班围绕着冬至开展了一系列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了解到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文化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并引以为傲。</p><p><br></p> <p>活动前我们三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布置了主题墙“欢欢乐乐过冬至”和“过冬至喽”,希望能让孩子们感受冬至的节日喜庆,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p><p><br></p><p> </p> <p>社会活动:《冬至习俗我知道》</p><p>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冬至,夜长昼短,古人这一天要祭祖,然后彼此贺冬。“其夜,家奉神佛前并主人卧室燃灯达旦,主家宅光明,攒火围炉,合家共坐,以助阳气”,与除夕守夜差不多了,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这一说法。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也是从冬至之日起,就进入了 “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p><p> </p> <p>科学知识: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p> <p>冬至三候</p><p>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p><p>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p> <p>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p> <p>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p> <p>冬至食俗</p><p>南方人冬至——汤圆</p><p>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p> <p>北方人冬至——吃饺子</p><p>  吃“饺子”是冬至北方人吃饺子的食俗。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东汉时名医张仲景回乡时,见乡亲们饥寒交迫,便命人用面食做成耳朵的形状,在羊肉的锅里煮熟,让人们热腾腾的吃一碗就暖和了,于是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后来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p> <p>语言活动:儿歌《情暖冬至》</p> <p>《好吃的饺子》</p> <p>小朋友们用五彩的泡泡泥包出各种各样的饺子。一个个大展身手,忙的不亦乐乎。</p> <p>为了能让宝贝们能吃到冬至食俗,八方幼儿园教职工为孩子们一起包饺子。</p> <p>饺子出锅啦!好好吃哦~~</p> <p>本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由来,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的节日气氛,还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快乐成长。</p>

冬至

汤圆

孩子

饺子

食俗

阳气

蚯蚓

活动

一天

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