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筷”乐缘起</p><p><br></p><p>一天,午饭时,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用餐,细心的孩子发现陪餐老师的手里握着筷子,于是便有了一番议论......</p> <p>杨丰瑜:“静静老师,为什么你用筷子吃饭,而我们用勺子呢?我们什么时候也用筷子吃饭?”</p><p><br></p><p>静静老师:“你会用筷子吗?”</p><p><br></p> <p>杨然:“会呀,会呀,不过我家里的筷子和你这个不一样,我用的是儿童筷子,上面有放手指的圈,筷子的一头有个凯蒂猫。”</p><p><br></p><p>杨丰瑜:“我的不是,我上面有个大象。”</p><p><br></p> <p>王婵月:“静静老师,我家里的筷子上有红色小花,是塑料的。”</p><p><br></p><p>李梓宸:“静静老师,我用的筷子和爸爸妈妈的一样……”</p><p><br></p> <p><br></p><p><b>“筷”乐实施</b></p><p>关于筷子的话题,孩子们似乎有无数的为什么,为了尽快弄清筷子无数的为什么“秘密”,我们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来一次筷子大调查。</p><p><br></p><p><b>“筷”来说</b></p><p>大调查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筷子,齐聚一桌,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根据调查,小朋友们了解到筷子的由来: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手抓食物吃,因烫手便就地取材,用树枝、木棍夹取食物,最后就发明了筷子。</p><p><br></p><p><br></p> <p>陈茗桦:“我的是木头筷。”</p><p><br></p> <p>李熙媛:“我的是不锈钢的。”</p><p><br></p> <p>刘诗涵:“我是塑料的,带手指圈的。”</p><p><br></p> <p>杨丰瑜:“你的比我这个短。”</p><p><br></p> <p>王婵月:“这个筷子是扁的。”</p><p><br></p> 他们在相互欣赏、辨别、交流中认识了不同颜色、形状、材质的筷子,在找筷子特点、不同中快乐畅聊。 <p><br></p><p>我们在幼儿园《聪明的中国人》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中国地大物博,有厉害的人和事,古代中国人的许多发明,惠泽至今,亘古不衰,让我们世世代代引以为傲。孩子们对筷子起源于中国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筷子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手抓,但在有了火、经过烹饪后,吃烫热的食物时,就得用木棍来佐助。天长日久,人们练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领,这是筷子的雏形。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用树枝、竹片或动物骨骼制成的筷子。</p><p><br></p><p><br></p> <h3>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没想到有这么多的不同的筷子。通过《筷子大调查》,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了好奇心,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筷子。</h3></br> <h3>小朋友还自己还设计筷子呢!小家伙们画/设计得可带劲儿了,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h3></br> <p>筷子有塑料、不锈钢、竹子、木头、陶瓷的,等等。孩子们设计的筷子,也是五花八门、非常好看。</p><p><br></p> <p>“筷”来吃</p><p>午饭时间到了,大家第一次在幼儿园里用起了筷子......</p> <p>“筷”乐游戏,乐在其中</p><p>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在孩子的眼睛里,筷子有无限的可能,除了可以用来吃饭,还可以用来干嘛呢?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1</p><p>“筷”乐敲打</p><p>哇!筷子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呀!敲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哦!</p> <p>2</p><p>”筷”乐拼搭</p><p>我拼的“城堡”真漂亮!</p><p>我的“高楼大厦”拼得又高又美!</p> <p>3</p><p>“筷”乐夹一夹</p><p>夹弹珠的游戏真好玩!我们来场比赛吧,看谁夹的弹珠多?</p><p>“准备,开始!”小选手们拿着筷子,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颗、一颗、又一颗,快速地夹起盘子里的弹珠、豆豆,放入面前的小碗中。</p><p>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一次次地操作体验,逐渐感受到使用筷子也没有那么难。</p> <p>4</p><p>“筷”乐摆放</p><p>我知道筷子是一双一双的,你看我这样摆放对吗?</p> <p>5</p><p>“筷”乐测量</p><p>筷子好像有长有短,我要用不同的的筷子做工具来量量其它的物品有多长!</p> <p>6</p><p>“筷”乐提米 </p><p>“筷子提米”,小小筷子能拎起一瓶子的米,你信吗?</p><p>“筷子真的可以提起来吗?”</p><p>“让我来试一试。”</p> <p>“你看,把筷子插得深一点就可以提起来了!”</p><p>“我觉得瓶子里的米也要多一点。” </p><p>哇塞!细细的筷子真的像大力士一样居然能拎起一瓶米,太神奇了!</p> <p>7</p><p>“筷”乐沉浮</p><p>快看,这里有一盆水,你们想玩吗?</p><p>我把筷子放进去,看看有什么发现?</p><p>我的竹筷子浮起来了,你的不锈钢筷子沉下去了。哇,筷子简直太好玩了。</p> <p>8</p><p>“筷”乐阅读</p><p>有没有关于筷子的故事呢?我好想听哦!</p><p>有的,我爸爸之前给我讲过一个《绿筷子》的故事呢。</p><p>老师这里也有和筷子相关的故事,我来讲给你们听......</p> <p>“筷”乐延续,梦在远方</p><p>《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我们想到,筷子是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可是除了吃饭用,小小的筷子还能与小朋友们之间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于是,在以后的一些日子里,我们带领孩子用多种感官开启探秘筷子的快乐之旅 !</p><p>课程追随儿童,在《一路“筷”乐》的班本课程中,我们与孩子一同收获了很多,孩子们对于筷子的外形、种类、式样、使用方法、玩法等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生活即教育”,孩子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积极参与,倾听孩子、全心全意关注孩子的表现,不断适时地提供材料、变化空间。</p><p>我们的“筷”乐旅程还在继续。熏陶用筷文明礼仪、了解筷子发展文化、探索筷子的玩法……我们的“筷”乐脚步还未停歇,我们继续一路“筷”乐向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