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8年6月15日,离开埃托沙国家公园前往卡曼杰博(Kamanjab),探访辛巴族红泥人村落。辛巴族是纳米比亚一个行将消失的原始社会族群,人口约为2万,以传统畜牧业为生,远离现代文明,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原始生活形态。卡曼杰博的辛巴红泥人村落是从纳米比亚北部卡奥科兰(Kaokoland)迁居来的,其独特的原始生活方式和习俗令人大为惊诧,又使人感到一种压抑</p><p><br></p><p>进村后,见简陋茅屋,自制手工艺品地摊和树荫下的辛巴人</p> 辛巴人的房屋大多用树枝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而成,屋内面积3、4平米,没有家具 <p>辛巴女人常年袒露上身,用红色石粉和油脂混合而成的红泥涂满全身和头发,这样既可防虫子叮咬,又可抵御烈日暴晒。因此,辛巴人的皮肤永远是红色的,故被称为“红泥人”</p> <p>辛巴女子的头发包裹着红泥</p> <p>向游客演示手工技艺</p> <p>辛巴儿童</p> <p>衣着的原始与现代,废轮胎是个好玩具</p> <p>在辛巴村见到一位头戴牛角帽、身着维多利亚式垂地长裙的赫雷罗族女人。赫雷罗人的独特服饰与半裸体的辛巴人形成鲜明对照</p><p><br></p><p>赫雷罗人(Herero)是纳米比亚的一个少数民族,约25万人(2013年)。德国殖民时期(1884-1915),于1904-1907年血腥镇压赫雷罗人反抗殖民者的起义,大屠杀使赫雷罗人的数量从8万下降到1.5万,几近灭绝。2004年纳米比亚纪念赫雷罗族人反抗德国殖民统治起义100周年,德国政府首次为当年灭绝赫雷罗族人的行为道歉。2015年德国议会正式承认当年在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的殖民行为是“种族杀戮”</p> <p>告别红泥人</p> <p>离开辛巴村,挥之不去的是辛巴女人忧郁的眼神。衷心希望她们能够享受现代文明之果</p> <p>6月16日,参观达马拉人生活博物馆(Damara Living Museum)。达马拉人是纳米比亚一个重要族群,约1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大多居住在西北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为生,善于制作首饰和金属工具,有自己的语言,在文化上与非洲其他部族没有联系</p><p><br></p><p>荒原上一座巨大石堆突兀而立,没想到达马拉人生活博物馆就在这里面!红色箭头标示入口</p> 两块巨石前搭个栅栏门,是博物馆的售票处和进口/出口 穿过巨石夹道 <p>一出夹道,豁然开朗。这是个“情景再现”式露天博物馆,达马拉人现场演示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p><p><br></p><p>依山而居,沿着山石搭建茅屋,自称“石头人”</p> <p>热情好客</p> <p>原始服饰,兽皮兽骨</p> <p>原始方法加工兽皮</p> <p>原始方法制作工具</p> <p>手工制作兽骨饰品</p> 钻木取火 <p>传统歌舞</p> <p>戴上兽皮帽,体验体验</p> <p>告别达马拉人,他们的笑容在我心中</p> <p>前往有“史前人类精美岩画露天博物馆”之称的【颓废方丹景区】(Twyfelfontein),游览非洲最大的史前岩画群遗迹。2500多幅石刻岩画散落在一个红砂岩峡谷的山坡上,绝大多数由6000年前晚期石器时代古人创作,最古老的可能已有上万年历史;虽经数千年风蚀日晒,岩画图案依然清晰可见,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p><br></p><p>1. 景区标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铜牌、“颓废方丹游客中心”、“游览须知”</p><p>2. 进入红砂岩峡谷</p> <p>1. 造型别致的游客中心,屋顶和外墙使用废旧铁皮和铁桶盖,环保创意匠心独具,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p><p><br></p><p>2. 颓废方丹最早的白人定居者故居遗迹。1921年德国探险家在这个地区发现了数千年前的远古岩画。1947年南非白人David Levin来探索开拓农业,找到了泉水,但不确定水源可否维持家庭和牲畜之需。1948年他买下这片土地注册了农场,取名“Twyfelfontein”,在南非荷兰语中意为“时有时无的泉水"(疑惑之泉),中文音译为“颓废方丹”</p> <p>峡谷山坡巨石累累,史前岩画散落其中</p> <p>风化的巨岩形态各异,默默诉说岁月的沧桑</p> <p>横空出世</p> 凝固的火焰 <p>跟着导游,沿规定的徒步线路,在岩坡爬上爬下,寻访石堆中的岩画遗迹</p> <p>通往岩画的山路,难行地段装有铁架扶栏和观画平台</p> <p>刻有岩画的砂岩完全处于原生态中</p> <p>岩画以动物图案(犀牛、大象、鸵鸟、长颈鹿等)为主,还有人类和动物的脚印,反映当时的信仰习俗和人与自然的关系</p> <p>旋转上图,巨石上刻画着长颈鹿、角马、斑马.......精美写意,栩栩如生</p> <p>这块砂岩壁画下部有个剑羚图案,羚角两侧的环形图案表示泉眼。环形图案是后刻上去的,年代比剑羚图案晚很多</p> <p>置身于世界上最壮观的史前岩画集中地,6000千多年前非洲古人智慧与才艺水平之高让人赞叹不已!</p> <p>峡谷风光,粗旷荒蛮</p> <p>谷底一只大象,仿佛时空穿越</p> <p>入住颓废方丹乡村酒店(Twyfelfontein Country Lodge)。依山而建,融于环境,原始野奢,独具特色</p><p><br></p><p>1. 酒店路口,两根枯干就是院门</p><p>2. 山坡前的红岩巨石,黑字写着酒店名称</p> <p>沿小径前行,从巨石之间瞥见茅草屋顶。继而,酒店容貌毕现</p> <p>酒店的设计致力于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视觉影响。茅草屋顶、石材墙壁、房屋风格色彩与山体协调融合、室内外设施装潢古朴简约——处处体现自然环保的设计理念和脱俗高雅的审美品味</p> <p>酒店正门,一层前台,二层大堂、餐厅</p> <p>大堂</p> <p><br></p><p>楼上观景,红岩巨石拔地而起,有如屏障</p> <p>餐厅</p> <p>客房,小径,服务员</p> 酒店夜色,明月清辉 <p>6月17日,游览位于纳米比亚西海岸的十字角海豹保护区(Cape Cross Seal Reserve)。十字角是一个小海岬,1486年葡萄牙探险家迪亚戈在此登陆纳米比亚,竖起一个2米高的十字架以彰显葡萄牙国王的尊荣,十字角由此得名。由于地处本格拉寒流与安哥拉暖流交汇处,丰富的浮游生物和鱼类为海豹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这里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豹栖息地之一。在保护区不足1平方公里的海滩上,常年密密麻麻地聚集着8-10万只海豹,繁殖季节甚至更多</p> 十字角海豹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海豹栖息地之一(视频) 零距离观察海豹,它们的姿态举止十分有趣 母子亲密无间 <p>宝宝乖巧可爱</p> <p>位于纳米比亚西海岸北部的骷髅海岸(Skeleton Coast)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岸线之一。受本格拉寒流影响,这里常年海雾浓密,风急浪大,暗礁密布,被葡萄牙探险者称为纳米比亚的“地狱之门”,不少过往船只在此搁浅或沉没</p> 沿岸可见沉船的遗骸,沙滩上散落着亡灵的尸骨,神密阴森 <p>沉船遗骸</p> 昔日航海舰船,如今海鸟安家 <p>大西洋波涛汹涌,鸟群破浪起舞</p> 6月18日早上,在鲸湾灯塔码头乘双体游船出海游。海上雾气蒙蒙,鹈鹕海鸥飞上船头 鹈鹕站在船顶大叫 ,看来对这船熟门熟路 往下看着什么 蹦到同船游客肩头 <p>在甲板上横冲直撞,把朋友吓一大跳。原来,它看见船长拿小桶出来,抢先占位等吃</p> 船长拿出小鱼,叼食表演开始! <p>这些野生鹈鹕,是船长的老朋友啦!</p> 看见游船出海,它们就飞船上,吃上一口,伴游人一程 海豹窜上游船,也是这船常客,模样老实巴交 海豹向船长讨食,鹈鹕虎视眈眈、还会仗势欺人 <p>船长站在船边,手中捏条小鱼,海豹从海里飞身跃起叼走小鱼。瞧它这功夫和姿态,精彩绝伦!</p> <p>游船前进,海豹紧追,不离不舍</p> <p>大西洋海豚现身船边,跃出海面,带给我们意外惊喜</p> <p>出海游与海豹鹈鹕亲密接触,一路欢笑。再见,可爱的朋友!</p> <p>本集完,下集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