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font color="#333333" style="">为了提高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切磋和交流,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2020年10月28日,为期2个月的全椒县国培计划(2020)青年教师助力培训在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滕梅主任的主持下顺利开展。</font>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数学教师们不是在学习中,就是在学习的路上。本次活动中,来自全县各个小学的数学青年教师汇聚一堂,开始了一场快乐的学习之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第六中学站</font></b></h1> 10月28日上午,我们观摩了第六中学的张文静老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 一节好课,选择的教学素材和习题至关重要。张老师博采众长,结合不同教材中的优秀案例,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选择教学素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在导入部分,先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数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新授部分创设“时光隧道”的情境,通过分析师生年龄的数量关系,在疑问 “谁来帮老师继续写下去?”中使学生产生需要,自然地过渡到用字母来表示数,学生初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与概括性。练习设计的“储蓄罐”更是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突破了难点,最后再以“数青蛙”游戏结尾,首尾相呼应。从整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老师真正的研读了教材、活用了教材。 10月28日下午,张老师以上午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为例开展了以“追求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为主题的讲座。 张老师坦言自己不是专家学者,长篇大论不是她的强项,唯一能够分享给我们的便是这么多年坚守一线真实的教学经验。她在讲座中分享了如何去设计一节好课的全过程,她的分享,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思路和方向。<br> 课前准备环节,首先要注重研读教材,制定简明实在的教学目标:认真阅读教师用书、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重点找准难点。其次是重视设计过程,选择简约充实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呈现朴实本真的教学课堂。课堂需要等待,在探究处等待,在分歧处等待,在提问处等待,在关键处等待,在错误处等待。在等待中,学生有了创造的平台、争辩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才能不断创新与成长。<br><br> 最后的课后反思环节。张老师还分享了她的课例《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可能性》,有精彩之处,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不管是成功之处还是败笔之处,我们都应该去及时的记录它,反思它,精益求精,让它们成为我们教学生涯的一个经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江海小学站</font></b></h1> 2020年11月12日,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活动在江海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分为同课异构展示课与微讲座两个部分。 作为培训班学员的张露露老师和陈美娟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同课异构的“角的度量”。《角的度量》这一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两位青年教师又将会怎样处理呢? 首先上课的是张露露老师,课堂伊始,她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弹弓打鸟的情境图,通过观察三种弹弓的形状来复习角的分类以及各部分名称,再抛出疑问:“如果工人师傅想要制作弹弓,你要提供什么数据?”、“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自然过渡到量角器的认识。 教学时,张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形的,再利用量角器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0°刻度线和内外圈刻度,让学生测量70°的角后比对不同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通过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在示错、纠错(反例、变式)中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一节课下来,各环节设计流畅精巧,层次分明,精心制作的课件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这节课的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学生轻松建立1°角的表象,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学习的能力,还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 陈美娟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乐观开朗,所以在她的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轻松愉悦,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导入环节,先让学生将活动角变大变小,再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1和∠2,让学生猜猜哪个角大?这时学生出现了认知的冲突,有的学生说∠1大,有的学生说∠2大。追问:怎样才能知道谁大谁小呢?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量角器量,有的说用活动角来比较。学生上台操作后再追问:到底∠2比∠1大多少呢?通过设疑使学生产生需要,要想精确知道大多少就必须用到专门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环节——认识量角器(认识中心点、0°刻度线、1°、10°、内圈和外圈刻度)。 这节课陈老师关注学生发展,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量角中总结出了量角的方法: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度量角的印象。 教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节课,不一样的风格,带给我们的也是不一样的教学启示。两位青年教师充分展现了江海小学教师的精神风貌,不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大家都受益匪浅。 听课评课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两节展示课结束后,江海小学的王家敏老师受邀为培训班的学员们作了以“深入思考 促进成长”为主题的评课心得。 王老师从评课的作用、评课的方法、评课的过程以及不同角度的评价四个方面和在座的老师们谈一谈应该怎样评课。讲座期间,她以张文静老师上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例为例分享了她是如何评课的,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好的写作思路。 最后,滕梅主任给大家作了总结,希望培训班的学员们能够认真听课评课,写好心得体会,在总结和反思中成长。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实验小学站</font></b></h1> 11月25日上午,活动继续在实验小学开展。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说过:“我们教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一个懂得上课的人,课堂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来自实验小学的彭晓云老师,以此为勉给青年教师们带来了一场《享受课堂,享受教育的幸福》的讲座。 彭老师分别从“朴实深刻的新授课”、“扎实有效的复习课”、“高效提问的种子课”和“简约有趣的思维课”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讲座期间,她先以逸夫小学张发全老师的《应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为例来说明如何去上好一节“朴实深刻的新授课”,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属于外在的显性知识,而我们教师在上课时更应去培养学生主动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这个“主动”才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 之后彭老师又从如何上好扎实有效的复习课”、“高效提问的种子课”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课例《简易方程的整理与练习(1)》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复习课因指向性不同而有所差别,复习方式也会有所变化。以系统性为目的的复习课样式称为“理一理”,以灵活性为目的的复习样式称为“练一练”,以增强知识的深刻性为目的的复习样式称为“拎一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将这三种样式进行组合。 在最后的“简约有趣的思维课”环节中,彭老师更是以刘德武老师的课例《相等与不相等》作为压轴,给在场的数学青年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德武老师的课堂,简约不简单,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学生的思维就在这节课中螺旋上升,得出了真结论,实现了真学习。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前进小学站</font></b></h1> 12月4日,国培班的青年教师们来到了前进小学。这次由前小的周蓉老师和周大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节展示课。 周蓉老师上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周老师首先创设了“小猴帮妈妈摘桃”的情境,先出示两道习题,通过让学生根据条件提问题以及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同样的条件,提出的问题不同,解答就不同。问题一样,条件不同时,解答也不同。以此初步让学生感知,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两种策略的不同之处。 接着周老师再出示第三题,帮助学生着重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所蕴含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有意识地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在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理清思路,能够用列表、列举、列算式等方法依次算出第二天、第三天......小猴所摘的桃子个数。 在习题的设置上,周老师也是费了一番心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球落下又弹起的过程,她精心的制作了课件,利用动画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更加的形象直观。第三题中也是巧妙地结合希沃白板地移动功能,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结合位置分析他们之间有几个小朋友,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周大全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在教学中,周老师从生活中选取大量学生熟悉的学习素材,不管是动图素材还是视频素材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一边说一边结合手势描述物体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让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表象。课堂中的“分类”、“移动叶子”、“平移棋子”和“找出旋转现象”这几个游戏更是调动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进一步增加了这节课的趣味性。 两节课过后,是精彩的现场点评环节,大家敞开自我、各抒己见,对两位周老师的课堂表现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页指出了不足之处,老师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了新的共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古城小学站</font></b></h1> 12月16日上午,我们的国培之旅即将迎来尾声,古城小学的夏宏老师和西王学校的董小玉老师分别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和《认识分数》。 夏宏老师在教学例1时首先出示条件“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引导学生说出条件中蕴含的“长方形周长就是22米”这个隐含的信息,接着再出示问题“怎样围面积最大?”明确了在花圃周长一定的情况下,花圃的面积可以有多种结果,因此围法也不同。 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中初步感知了一一列举的解题策略。这时,夏老师再在学生得出的结论基础上对列举策略进行了优化,引导学生理解在使用列举策略时要注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有顺序的进行列举更加简洁明了。 三道练习题的设计更是有层次,有拓展,不同难度系数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照顾全体,又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相较于夏宏老师的沉稳,青年教师董小玉的课堂更多的是灵动。在导入环节,董老师从分矿泉水和分苹果的生活情境引入,再提出问题“一个蛋糕该怎样分呢?”,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得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二分之一”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重点强调了“平均分”的分法、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令人敬佩的是,在介绍分数的发展历程时,董老师亲自手绘加上配音制作成视频一页一页地向孩子们展示了分数的形成。这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在场的所有老师学习。 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经历折纸片和涂出二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联想几分之一的过程,在动手操作、合作中具体感知分数。整个教学过程中,董老师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不得不让人感叹她的成长速度。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结语</font></b></h1> 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国培不知不觉迎来了尾声,青年教师助力培训,让我们这群有着共同爱好和共同事业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国培结束了,我们的研修仍在继续,小数道路上我们小数人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