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叶旭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金石者</p> <p> 说起边城,很多人以为是湖南凤凰,因为那是沈从文的家乡。但事实上,他笔下的边城是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湖南省花垣县茶峒镇及贵州省松桃县迓驾镇共同组成。</p> <p> 小说《边城》采用浪漫主义手法,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山城。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好似一缕清风,吹走了读者脸上的尘土,带来一丝温馨。沈从文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p> <p> 该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境东南,距县城28公里,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镇中依然留存着众多边城的印迹:青石老街、三不管岛、拉拉渡、翠翠岛,一脚踏三省、风雨亭等。</p> <p> ——拉拉渡(又名千年古渡、洪茶渡口)系清水江上一渡口,具有近千年历史。该渡口千百年来运载渝湘黔边民和来边城经商、旅游的客商。</p> <p> 翠翠岛:以《边城》小说中主人公“翠翠”命名的翠翠岛,上世纪70年代随着《边城》小说的扬名和电影《边城》的拍摄上映,边城人在此沙滩上塑了一个“翠翠”雕像,以此纪念翠翠对爱情的忠贞。</p> <p> 洪安老街修建于山坡上,青石板铺路,两条河流环绕老街穿镇而过,老街民居为百年古建筑,吊脚楼、屋顶翘角、木格窗花、旧式商铺均体现出深厚的民族建筑文化底蕴。如今,已修复完工的民居风貌古朴典雅,木门、木窗古色古香,珠圆玉润,细腻光滑,加上仿古造形,为古镇增添了浓郁的文化特色。</p> <p> 村哥去了边城之后,才真正的体会到沈从文《边城》里所写的那些,只是感受却不是与他相同。有些地方只有你去了,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受。还等什么呢,这样具有人文风景的地方怎么还不上路。</p> <p>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p> <p>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p> <p>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p> <p>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p> <p>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p> <p> 《边城》成书于1934年4月,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p> <p>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个绒线铺的姑娘。沈从文在行军的途中,有一个叫赵开明的好友,在泸溪县城一家绒线铺遇到了一个叫翠翠的少女,她长得俊秀。赵开明发誓要娶她为妻。17年后,沈从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泸溪。他站在船头上,回忆到翠翠的美丽形象,便朝绒线铺走去,在门前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和翠翠长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从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翠翠的女儿小翠。当年的翠翠嫁给了追求她的赵开明。这时她已死去,留下父女两个。为了不打扰赵开明,沈从文没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却久久不能平复。翠翠,这个美丽、朴实的少女,他怎么也无法忘怀。1934年,他坐在院子里,在阳光下的枣树和槐树枝叶阴影间写《边城》时,翠翠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老伴》中提到:“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脱胎而来。</p> <p>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崇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