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川藏线4:《查济古村米酒甜》

宋大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天是11月11日,是我们皖南川藏行的第三天。上午结束了桃花潭的旅游,中午我们就赶到了千年古村查济了(念渣zhā 济jǐ)不念查 chá 济jǐ)。</span></p> <p class="ql-block">  从桃花潭到查济只有20多公里的路程。秦大姐事先联系的住宿是查济《徽韵客栈》,转眼我们的车就到查济了,分好房间,短暂休息就吃中饭了。</p> <p class="ql-block">  客栈其实是一家农家乐,老板姓章,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有50来岁,其实60多了,夫人姓黄,夫妻俩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打工,也经常线上线下给家里揽些生意。跟章老板接触后,感觉他很热情,看上去是个本份人。我们知道,在</span>查村,大多数人都姓查,店主为什么姓章呢,我很好奇,由于来去勿勿,临走我也没来得及问章老板,回来后经询问章老板的女儿章菁菁才知道,她家是在爷爷的爷爷辈份上从外地迁到查村的。经考证,在古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居民都姓查,</span>但到了近现代,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有迁出的,也有迁进的,现在村里除了查姓外,还有李姓、金姓、黄姓等大姓。今年的疫情来袭,生意普遍难做,我们的到来,给他家增添了生意,他很高兴。黄夫人也挺能干,一个人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忙里忙外张罗着好几桌客人的饭菜,味道可口美味,挺好的!</p> <p class="ql-block">  查济村是个四面环山的古村落,它是由岑溪、许溪、石溪三个小溪合在一起弯弯曲曲流过整个村形成的一个村,其中主溪为许溪,许溪河的两岸为查济的商家、经济、文化中心,溪的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的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叫“济阳”,溪的右岸以姓氏为地,故名为“查村”,两岸合为就叫“查济”。明朝的三品官查绛曾有诗写到:“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p> <p class="ql-block">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就是查济村。据史料记载,查济村始建于隋朝初期,兴建于宋元时期,到了明清最为鼎盛,方圆有30多平方公里,最多时村民有7万余人,仅明清两朝,查济村就出了七品以上官宦士子129人。后来,到了晚清就逐渐废毁了,近代近乎破落,至今巳有1300多年了。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张长新大姐拍的,是不是很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叫查济呢?查姓出自什么地方呢?传说很多,但经我多方考证,比较靠谱的可能与地名有关。</p><p class="ql-block"> 相传,今天的查姓,是出自姜姓,也就是说是姜太公的后代,它发祥于山东地区,是以邑(读:意)为姓的姓氏。楂,是这个姓所在地的地名。据《姓苑》上记载,春秋时期,齐国的齐顷公的儿子住在楂邑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子孙都以邑为姓,也称之为楂氏,因为古代楂、查相通,就简称为查氏。后来,查氏的后人就奉齐顷公为查姓的得姓始祖。</p><p class="ql-block"> 查姓最早来查济落籍定居的是唐朝时兼任两州刺史的查文熙,他当时在唐朝任宣州刺史,同时还兼任池州刺史,他在这两个地区之间往返时,感觉到查村这个地方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所以,他晚年退休以后,就在这里定居了,查文熙可以称之为查济落户的始祖了。</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载,最早查姓人氏是从其发源地山东,辗转繁衍到安徽的,然后又由安徽向江苏发展。</p><p class="ql-block"> 又据《万姓统谱》上记载,查氏望族出自于齐郡,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淄一带。南唐出了个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查文徽,安徽人,他的孙子叫查道如,他将其家族迁往海陵,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泰县(今泰州)一带,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p><p class="ql-block"> 在百家姓中,查姓排名于170号以后,是一个罕见的姓氏,但是很荣耀,因为古代的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建立的,姜太公又是炎帝的后代,所以,查姓远祖很荣耀。查姓在明清两代最为昌盛,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查氏望出齐郡。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查姓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海陵郡、济阳郡等等。查姓几经历史上的繁衍迁徒,几乎分布到了全国各地,如辽宁的清源、山西的太原、陕西的韩城、安徽的泾县、江西的金溪、福建的清流、广东的澄海、贵州的从江、四川的合江、台湾的台北等地都有查姓人口的分布,查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尤其以安徽、江苏为多,这两省的查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原名就是“查良镛”。</p> <p class="ql-block">  查济离桃花潭不足二十几公里。唐代大诗人李白喜欢游山玩水,曾去桃花潭与汪伦对酒当歌,就没去过美丽而有文化底蕴的查济吗?你猜对了,李白是不会错失与这美丽风景邂逅的机会的,李白还真的来过查济。话说,李白别了汪伦之后,在去庐山的路上,收到了查济人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注:校书郎相当于县长的文书校正官,秘书或图书馆长,相当于九品官左右)的邀请信,叫他来查济小息一阵,后来,李白就来到了查济的石门碧山(查济村中的一个地方)游览栖息,一连数日因流连而忘返。直到校书郎查师模携茶带酒来款待他时,他才如梦方醒,随即挥毫写下了“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查济走一遭,就会发现,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单调灰烟;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雕饰件件精美;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个个富有文人气息;那些飞檐木雕、柱础石雕、门头砖雕的徽式三雕,桩桩令人骄傲;那些云形、弓状趐首长空的马头山墙,样样造型丰富。</p><p class="ql-block"> 你可能会问了,这么聪明的查济人怎么把自己的房子外形全建成青砖黑瓦的呢?殊不知,你错了,并非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备审美的意识,而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纵使你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用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既使是这样,聪明的查济人还是巧妙布局,依山造屋,户户相连成美村。你也看到了,这里的民居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许多手法,形成了“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今天,我们站在这座明清古建筑群的面前,不禁激起了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也从内心赞叹我们的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勤劳智慧。所以,查济古村千年流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查济村从唐朝时期开始辉煌,那时有钟秀、平岭、石门、巴山四个村门,还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座塔,村中有108座桥梁,108座庙宇,108座祠堂。现在尚存的古代建筑有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处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都是楠木的,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后来太平天国的战火和文革中的破四旧让村庄废毁严重。但许溪、岑溪、石溪三溪并流,人们“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多大改变,现存的明清古民居也还有约200座,元代建筑有1处,乡村时代辉煌村落的架子还在。</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溪水长年不断,清澈的水中鱼儿逆水奔腾,鸭儿在水草边嬉戏觅食,狗儿在长长的巷子里忽悠,古树随着微微的晨风沙沙作声,晨雾之溪边旁的石板上,村妇洗衣棒槌声啪啪作响,伴随着炊烟袅袅,鸟鸣鸡叫,溪河上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各式各样的小桥上,村民们勿勿的行走着,一派世外桃园详和飘逸的景像浮现在我们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查济村位于山区,工业发展条件欠缺。过去,村民们主要依靠种植茶叶、竹笋等换取微薄收入,或者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务工挣钱。由于许多画家到村里写生上课,查济村逐渐因地制宜,依托自己的古民居等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农家乐、民宿、餐饮等逐步兴起,这样,就促进了本村的经济发展,村民收入也增加了,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备,许多外出务工的人才回流,形成了良性循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据我听知,查济村原是一个封闭贫穷的小村庄,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画家村”,这与一个人分不开的,这个人就叫柳新生。柳老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水彩画、水粉画画家,他是查济村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画家村”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大约在改革开放的1980年,柳老开始在查济村写生,那时的查济村陈旧而落后,出于对查济丰富的写生元素的喜爱,柳老请了一些名画家、美术院校来查济村写生上课,后来通过柳新生等一批画家的积极推荐和宣传,在安徽省文联和泾县县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查济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画家村”和写生基地,每年都有一百多所艺术院校的数万名师生和众多的美术工作者来到此村写生创作,这些艺术家的到来,带动了查济村的旅游产业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与此同时,柳新生、王涛(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等相继在查济建了乡村画室。</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0年,由赖少奇亲笔书写的“安徽美术家村”大碑正式立在查济村口。有的艺术家在这里买房定居,有的艺术家定期前来采风创作作品,在查济街头,随处可见手持画架、临摹写生的艺术家。小镇的艺术经济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专业的画家民宿、画材等店铺应运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 查济村现属于桃花潭镇管辖,是国家AAAA级的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华写生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也是目前为止,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个明清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吃过午饭,我们仅有半天时间在查济古村落逛悠,不可能从查济的进村处开始逛到底,只能从住的农家乐直插村的腰间往村的上游结伴乐游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秋日阳光暖暖的,天空无云,查济以河为界,太阳照在村右边一派明亮,没有太阳的村左边高高的古宅一派阴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正式游查济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穿村而过的许溪河中,有一处最大的转弯,在这个转弯处村民新建了一座二层的广源楼,户主在楼顶架起了一个瞭望塔,这是查济的至高点,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在此拍照取景的最佳点。这张照片就是张长新大姐拍的。</span></p> <p class="ql-block">  查济的发展虽然起源于隋朝,发展于唐朝,但鼎盛时期却与徽商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徽商是我国历史上潮商、晋商、徽商三大商贾之一,传承历史三百年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徽商的发源地在徽州。当时,由于交通闭塞,徽州人在自给自足的山区里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富庶的生活,从明朝中叶(1500年左右)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东南部出现了许多贸易的重镇。当时的徽商经过徽杭古道等交通线把本地盛产的竹、木、茶叶等土特产运往上海、杭州外销,也以歙砚、徽墨、宣纸、宣笔等产品,推动了贸易的发展。这些徽商成为了大富人家后,就回到家乡建村修牌坊,光宗耀祖。明清时期的徽商之富,称得上是“富可敌国”。清代乾隆年间,仅徽州盐商的总资本就可抵得上全国一年财政的总收入,乾隆末年,我国对外贸易有巨额顺差,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而出口商品中由徽商垄断经营的茶叶位居第一,屯溪的屯绿,祁门的祁红,黄山的毛峰,太平的猴魁等许多茶品世界闻名,当时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后来徽商又垄断了当铺,当时南京有当铺五百余家,大部分为徽商所有,至此社会上又流传起“无典不徽”的谚语。就连典当行的掌柜称为“朝奉”,也源自徽商俗语。徽州方言成了当铺的通用行话,《古今小说》、《拍案惊奇》等明清小说所反映的相关内容也多取材于徽籍典商。历史上还出现了像红顶巨商胡雪岩、徽墨名家胡开文、茶商胡炳衡、徽商丝绸工业创始人胡练九、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等一大批徽州著名人物。从明朝中叶的1500年左右开始到清朝中叶的1800年左右,徽商300年兴旺不衰。查济也从此兴旺起来。但由于交通和小农意识的固封,再加上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家大环境的哀落,到了清末以后,查济也逐渐没落不为人知了。</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下河洗涮方便,村民们在河床上铺了许多花岗岩石条。张宁娟看到一村民在洗小毛鱼,也上前要下鱼篮子像模像样地洗起来,俨然像一个村姑在劳作,可惜衣服穿的太华丽了。</p> <p>  你看!白鹭也在小溪里捕到一条小鱼,愉快地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自古以来,徽州的绝美古镇便是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圣地。在众多的古镇中,查济这个古镇就像是一座凝固了老时光的城池,它犹如一个隐者,美得惊艳,却又不问世俗,相遇的第一眼,你可能会终身难忘。2020年深秋,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到查济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美不美的,但深入进去,还是挺值得回味的。一是查济她不像许多古村落那样的商业化;二是有原始和文化历史的看点;三是这里的旧宅子很多且住有人家,有灵气;</p> <p class="ql-block">  查济村的小巷特别多,随便走一条都是老深的,路面均为石板及小毛石铺的,我们正走着,张长新大姐给拍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查济的巷子多而深,走那一条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随便歇歇,坐下来看看,张大姐一按快门,你看看不就是一幅画吗。</p> <p class="ql-block">  有没有摆拍的嫌疑,如果是那样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挺有意境的吧?</p> <p class="ql-block">  这次皖南川藏行,有张长新和周华两位摄影师给我们照了许多美照。在这次美篇制作中,我部分地用了张长新、周华、老金、张建国、秦克林等好友拍的佳作,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查济古村的“可以居”民宿。它位于镇口桥回廊亭的一侧,为院落一景点。据说里面是一个占地3亩的独立中式古典的庭院,以主楼,裙楼,回廊亭,观鱼池等配套设施组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里面有主楼高两层,据说原来是徽州古官员的宅邸。90年代,在不改变原有样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保护性复建,主楼有五间客房一间套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除了主楼,还有配套的裙楼,可提供用餐,茶歇。裙楼顶部设有观景天台,还可供烧烤及各种露天聚会等。</span></p> <p class="ql-block">  门前留个影,查济我来啦!这次我可没喊脸疼哟!</p> <p class="ql-block">  画的好,给赞一个!</p> <p class="ql-block">  受疫情影响,今年少了很多师生来这里写生,但在观景的小路上还是有不少人在写生。</p> <p class="ql-block">  小桥己成形,我们也来了。</p> <p class="ql-block">  他画中的小路上应该有我们。</p> <p class="ql-block">  你看他是不是动心了,添了我们,他的画会更有灵气的。</p> <p class="ql-block">  有我们在他的画中,那他的画更有看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画家是不是想把我们也添到他的画中?</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到来可能会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  对面有个刘小姐的店,一定得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家来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2, 62, 62); background-color: rgb(247, 247, 247);">刘小姐的店”的古房子店面门前,照个不停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刘小姐店里琳琅滿目的货物,大多都有点徽派特点,这些都自然成了我们拍照的道具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斗笠好,“查济溪水清又清,我拿斗笠学红军……”。张大姐说,我拿个萝也在学红军!</p> <p class="ql-block">  查济风景好又好,斗笠舞姿俏呀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你看张大姐手里拿的是什么新道具。喔!是娘子军连长的驳壳枪呢。</span></p> <p class="ql-block">  据说在皖南下雨时,经常看到农民头戴这种斗笠,上身穿着蓑衣去农田里干活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葫芦扛在肩,幸福美在脸!</p> <p class="ql-block">  小背篓晃悠悠,采茶姑娘深山走,小溪边上洗洗手,背着它去看赛龙舟。小背篓圆溜溜,唱山歌哟站桥头,古村深巷往家走,满载而归我乐悠悠。</p> <p class="ql-block">  大萝筐呀我家有,挎着它呀去田头,土豆山芋啥都有,丰收喜悦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运方客人留一留,我这筐里啥都有,古村如今换新貌,大家都来游一游。</p> <p class="ql-block">  你看我这pose(姿势)摆的靓不靓!</p> <p class="ql-block">  哥哥拉着你的手,查济古村游一游!</p> <p class="ql-block">  这是哪个朝代的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  一群快乐的休闲老战友老朋友!哎,不对呀,还差四个人呀,喔,周华摄影师她又脱离队伍去选美景了,还有建国夫妇呢,肯定是建国想表现一下,给夫人晓兰照美照去啦,至于我吗,你一看照片就知道我啦!</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著名的德公厅屋,它是查济仅有的元代门枋建筑。它建在狭窄的巷道中,只能仰着头才能看其全貌。这个牌楼门枋是查济村仅存的三座牌坊之一。据查济村老辈人说,在查济村进村的路上,以前有七座汉白玉独立式的牌坊,但在文革中却全部毁掉了,哎,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三个门枋没被毁,是因为当时与后面的房屋相连着,毁了这门枋,后面的住屋也保存不了,所以,才得以遗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  查济有许多老宅子,新装修,据说有许多有钱人和艺术家都在查济有自己的私宅子和画室,可惜这些房子大多都是铁锁把门,关闭冷清,想进去参观那是私闯民宅,但也进不去呀。</p><p class="ql-block"> 在查济走一遭,我就在想,传承和发展总是一对矛盾,传承的好,有时发展的就不太好,发展的好,有时传承的就不太好,古村落在今天的发展,要么商业气息太浓,要么破旧没看头。我觉得古村落的发展还是要政府主导,民间支持为上策,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尽可能地保持古代的文化风貌,这样,对现代的人来说才是有看头的。我这是乱议论,不对的等于没说。</p> <p class="ql-block">  在查济古村,我们看到许多古宅的门都是八字开建的,原来这个八字门,是明代典型的官家府院,它显示的是官家府第的高贵,官位愈大,八字门就愈大,门楼就愈高,庭院内就愈大,明代原建物件也就愈多。在今天看来那时的物件,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物了。</p> <p class="ql-block">  你别小看张宁娟手扶的这个门环,它是有讲究的。在古代,统治阶级对民居门环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据明史记载:“亲王府四城正门的门环是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的门环是绿油铜环;百官第中公侯的门环是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员的门环是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员的门环是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员的门环是黑油铁环”。至于老百姓的门环则是更下一等了,甚至不允许有门环的。</p> <p class="ql-block">  这家门也不开,进去看看也不行。哎,你看他家门上的对联,下一联是什么你知道吗?我来告诉你,叫“日长如小年” 。你可不知吧,他这副对联是取至北宋大诗人唐庚(1070~1120) 的《醉眠》诗中的头两句作为他的门联的。唐庚在诗中是这样写的“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你看是不是这头两句。</p> <p class="ql-block">  此处是洪公祠,它始建于明朝,扩建于清初,是为了纪念中兴五世祖查洪源而建的,查洪源和宝公祠里的查宝源是兄弟两人。这个祠背靠群山,面朝许溪,有衔山吞水之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查济,不管是春夏秋冬,一年都有近万名美术家和学生来这里写生。</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全村的40余座的小桥中,我们一行大概走过了十五、六座吧,没具体点数,反正见到桥就跟桥干上了,几乎桥桥都留影,害怕落下似的。</p> <p class="ql-block">  远方是红楼石桥,它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重修,这个石桥因侧旁建有一座二层的小红楼而得名的。饱经沧桑的小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在小溪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查济的石桥,古朴而不失韵致,它如碧玉一般横架在小河的两岸,繁茂的藤蔓依附着小桥,顺势而挂,这是吸引我们驻足留影的兴趣,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不摆造型,往那桥上一站,在桥下流水的映衬下,体现着天地合一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正面的照过了,反面的再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  桥这边是查村,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  桥那边是济阳,也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  查村和济阳通过小桥合在一起就叫查济了,这桥不是叫合村桥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仰首望篮天,脚踏小石桥;</span></p> <p class="ql-block">  许溪缓缓流,古村慢慢游。</p> <p class="ql-block">  桥头堡有户人家,门紧锁着,门不正对小桥,而是斜开的。你别说,查济及徽州的许多古民宅,大凡有点名气的都是斜开的。这是有讲究的哟,建房时都要经过风水先生测算,忌讳古宅大门正对着道路中央或桥中央,有堵自家的财路的意思。所以,查济民宅凡门前有路或桥正对着的,大门都斜开一面。</p> <p class="ql-block">  小桥、古宅、我们!深秋、古道、好景。</p> <p class="ql-block"> 既然门不开,小河滩总可以下吧,来吧到滩上逛一逛,也蛮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  摆姿势几个暗语,似乎大家都心知肚明了,说出来,姿势就摆好了。</p> <p class="ql-block">  今年秋天,溪河干涸的厉害,溪中水很少,我们能站在河床上玩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查济见到的唯一的一座木桥,恰似鹊桥一般。据我考证,这个桥叫“栗庐桥”,过桥是一位私人企业家兼摄影家庄(庄曦帆)先生盖的别墅民宿。这是一座靠山傍水,沿浒溪河岸建造的徽派建筑,从外表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质朴的马头墙徽州民宅建筑的外观,</span>没什么特别的。据说庄先生建这座别墅是花了功夫的,买过地后,经过反复琢磨和思考,宁愿让自己的宅子向后退几米,也要把这棵临溪的大板栗树保留下来,为了一棵树,还把房子中间建凹进去一块。房前的这座倾倒无数游客和画家的小木桥,更是庄先生呕心沥血的作品。他匠心独运,设计成了单边扶手。为了找到一根自然弯曲角度、大小适合的大树做扶手,庄先生跑遍了附近山野农户,终于找到一棵树,伐倒原地自然风干,待到合适的时候才运回做成扶手,光时间就历时二、三年。还有建筑外墙上镶嵌的那些砖雕木雕,都是庄先生在徽州民间一家一户淘来的,其中的辛苦与劳累,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座桥也给这座民居锦上添花,加分不少。它是一座有灵魂有思想的建筑。2012年中国著名美学家文学评论家郭因来这里小度,欣赏后欣然提笔给其命名为:“傍水栗庐”,简称“栗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是不是庐山上有座“美庐”(宋美龄的宅子),而许溪旁的这棵大板栗树是否给郭老有所启示,欣然提笔写下了“旁水栗庐”,我不在现场,不得而知。反正现今查济浒溪河畔画家村有座“栗庐”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你从这张照片上的左上角仔细看,就看到一个有二维码的小牌上有“栗庐”二字,下面还附带一句话,想住宿的扫码联系。</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去了四对夫妇,除了老金和秦大姐没在此桥上照像外,大家都在栗庐桥上照了美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小合导演的是夫妇拉着手过鹊桥,</span>轮到张建国拉陈晓兰照像时,陈晓兰想在桥上多呆一会,建国想尽快拉晓兰过桥,就像一个不想走,一个用劲拉不动,大家便开起了玩笑说,“建国拉媳妇,拉了40年都拉不动”,唤得大家一片朗朗大笑,似乎整个村子都笑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秦大姐只顾取景了,合照也没照成,我们只抢到她的这张夸张姿势照。</p> <p class="ql-block">  李小合与皇甫立云还意犹未尽,想再来一张,刚上桥,张宁娟一个箭步冲上去,当了一回“电灯泡”,大家开着玩笑,有的说你当“电灯泡”啦,有的说你当“丈母娘”啦,张宁娟笑着说好,当回“电灯泡”,还当了一回“丈母娘”了。大侠,你把照片发给我,我发回家给老伴看看像不像。又是欢乐大笑一片。</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桥上快乐着,那你知道桥里边吗,我简单地了解了一下。这个“栗庐”是庄先生花200多万建造的独栋乡间私家文化别墅,共有6个房间,庄先生占一间,其余5间可住客,都是大床房。不对外开放,一般人住不到,除了能攀上庄先生的文化人外,还就是价格不菲,一天包下来要2000元左右,一般不单间包住。栗庐有阿姨烧饭,可在栗庐吃也可外出吃。</p> <p class="ql-block">  这棵板栗树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只是秋天栗叶都落了,但仍见得它树大枝茂之伟。</p> <p class="ql-block">  查济的美人靠很多,有楼上的,有厢房的,有河边的,有溪旁的,我们由于时间紧促,只是短暂靠一靠,看一看。你看张大姐就靠一靠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望溪阁美人靠上靠一靠,也享受一下观溪的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  如果大许溪河到春季河水大涨时,在这望溪阁上看一看,那定是一派:河水急弯流,三溪抱村转,查济古村落,万户生紫烟。</p> <p class="ql-block">  听溪流,观水欢,古民居,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亭院内也有美人靠,我们都来靠一靠,享受一把是一把。</p> <p class="ql-block">  查济村旁种得不是树,就是藤,滴溜挂拉的挺好看的。当然还有许多花草,这白菊就挺好看的。</p> <p class="ql-block">  查济房前屋后的菊花虽说是贡菊的一种,但它都是零零碎碎的,没有规模,只是供游客看看而已。</p> <p class="ql-block">  说到贡菊,它不是我们观赏的那种大菊花,而是生长在山上或大面积种植的药材菊花,我国有徽菊、杭菊、滁菊、亳菊四大贡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我省的徽菊主要产自黄山地区,它是四大贡菊之首。</p> <p class="ql-block">  小小菊花握在手,查济古村走一走,石桥溪水美人背,幸福快乐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古道边,毛草旁,夕阳美,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你看得出来吗?看不出来吧?这个位于查济村麻元组画家村山坡旁的房子,门紧关着,但据我了解,它其实是一家民宿,主要经营住宿、餐饮服务等。这门紧关着,接待什么人呢?</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众保养生堂”,看房子还是挺新的。</p> <p class="ql-block">  越往许溪的上游走,村旁的路也变窄了,房子也变高了,树也变大了!</p> <p class="ql-block">  据说走到天黑也不一定走到许溪的源头,时间有限,就到这村头吧,留点遗憾,今后有机会再来一游。</p> <p class="ql-block">  到村头时,有一老翁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有许多日用品,上坡很吃为,我们的皇甫立云同志主动上前帮助拉车,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志。</p> <p class="ql-block"> 查济现存有古代建筑约有140多处,一个下午,我们东跑西颠地也只看了近20几处,而且有的古宅子还大门紧锁着。全村据说原来有108座小桥,现在仅存有40余座,我们一下午也只路过十五、六座,至于祠堂吗,我们也只看了4个,一个庙也没进去,米酒店到是进去了二三家,最后,还买了晚餐共饮的查济甜米酒。。</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1日,晚餐时才知道,今天是我们同行好友李静的生日,大家喝着买来的香甜米酒,共祝李静生日快乐,店老板也还特地为李静做了长寿面,敬了长寿米酒,其乐融融,共祝李静69岁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酒儿香,酒儿甜,酒儿助兴,高兴欢乐,你看秦大姐和石晓霞又攀上那门子的友谊了,竞喝起了交杯酒。</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个儿真高兴,大家在米酒的甜蜜中结束了查济的快乐之旅!这</span>真是:</p><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有人家,香甜米酒顶呱呱;</p><p class="ql-block">徽州村落有文化,千年查济耀中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