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历史的音符</p><p>一一读《远行的乡村胡同》</p><p>文/李泓卫</p><p>乡村胡同就是一个历史的音符,承载着多少。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给予了多少代人以希望。已消失殆尽的乡村胡同,随着城乡改造的步伐渐渐地在人们的脑海中淡忘,成了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们永恒的念想。乡村胡同虽已远去,但它真切地记录了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们无比留恋,值得回味。</p><p>《远行的乡村胡同》,是刘天鹏老师的近作,他边写边发在美篇上,这就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机会,也有了消化的时间。乡村胡同里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一幕幕熟悉而又难忘的场景好像还在脑海里畅想,青砖房或茅草屋,在一条条不同的胡同里,尽可能地复原着,倾情地演绎着。我们好像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空间,看到了扎着围腰拿着旱烟包子大烟袋的老爷爷,看到了裹着脚的老奶奶。</p><p>过去了几十年,往事如云烟。我们以今天的纬度去审视曾经的过往,勿需追溯历史的渊源,更不需要去考证某些细节,我们相信,它的确是在历史长河中发生过。作者亲身所历亲眼所见,把这些胡同里的岁月呈现给我们。各具特点的的胡同,或深或浅,或弯曲,或古朴,或厚实,或包容豁达,或承载着喜怒哀乐。里边有孩子们朗朗笑声,有冬日里穿着花布棉袄三五成群窃窃私语的乡村妇女。那个时候,这些就是乡村胡同的组合命运交响曲。节日里大门上鲜红的对联(对子)自家手工制作的灯笼,正月十五闹元宵,扭秧歌!这都是从胡同里走出来的故事。</p><p>《远行的乡村胡同》里那些鲜活的人和事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童年!我和作者是同乡,虽然不是一个年代的人,可我们是一个生产队,所以那些远去的胡同依然记忆犹新。胡同有深有浅,有高有矮。胡同里有漆黑的大门,有木制的雕栏,看上去古朴、厚重、大气,也有木棍做的柴扉,虽然简朴却布置的井然有序,落落大方,不同的门里有不同的故事,耐人寻味,每每想起回味无穷,谁家娶媳妇时的闹腾,孩子们要完了喜糖都恋恋不舍地在胡同里玩耍,不舍得离开,来来往往端盒子上喜酒,上大菜的人大多都是自家的弟兄,也有邻里之间帮忙的伙计,来的亲戚的宴席本家坐不开就安排在邻居家,端盒子的有的还得串几条胡同,堪比过年一样隆重!</p><p>当然,也有不堪回首的往事。胡同里不管谁家长辈去世了,那村里有自发的“老人会”就是专门做这些事情的,我爷爷就是老人会的骨干,他自幼练就一身好功夫,腿脚麻溜,行走如风大家都知道他的为人,说话做事没有不服众的,不管谁家是穷是富都得相互帮衬着,那个年代真有出不去的殡,可有了老人会帮衬着都能过得去,爷爷做的好事人人都记在心里。作者《武功高手"大李"》记述的就是我的爷爷,看后让我勾起了对逝去多年的爷爷的深切怀念。</p><p>现在虽然那些胡同已离我们远去,可对胡同印痕却情有独钟,从胡同里走出来的有抗战时期的英雄少将刘善本,建国后的的地理学博士刘恩兰,十几个工学、文学、医学、军事、农学博士,涉猎范围之广,都曾经在作者笔下的胡同里生活过。胡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浓浓的亲情,深深地印痕,斑驳了墙壁,沧桑了雕栏,细细品味如一杯浓浓的香茗,清香生津,回味甘冽。</p><p>作者笔下的乡村胡同,如涓涓流淌的细流,浸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难忘的童年,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迂回曲折的故事才让那些离我们远去的胡同变得厚重,富有蕴含;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难忘的故事才成就了现代文明,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悲欢离合,才让这些故事传诵地更加久远!</p><p><br></p><p>没有厚重的情感写不出感人的美篇,作者对家乡情怀是多么的依恋。故乡的胡同里,毕竟有他快乐、苦涩、难忘的童年!悠悠故乡情,拳拳赤子心,作者迷恋生养他的那一方热土,虽离走出了了那个曾经的胡同,定居南方成就了一番事业,可每每回乡还是网聊第一个话题都是家乡的人和事,远隔千里却时刻挂念家乡这份情感是难能可贵的,家乡人都为他点赞,他用一腔热情,和浓浓的墨香记录下了这些鲜活的值得拥有和回味无穷的故事!多少年过去当子孙后代翻阅这些远去的乡村胡同里的故事,历史都会一一呈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子孙后代都能追溯这些历史渊源。</p><p>感谢作者为家乡人做了一件大好事!</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