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书云清江台

秋池

<p>冬至书云清江台</p><p>原创文:秋池</p><p>冬至登台风弄影,倚楼赏景浪敲音。</p><p>孤舟静卧黄沙岸,楚韵涛声扯袂襟。</p><p> 冬至从遥远的天边走来,暖阳夕照,懒懒散散,远远望去,清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明显的有一条分界线,一群水鸟在漩涡的江面舞蹈,几只渔船静静的躺在草丛中相互依偎,望着眨眼的航标灯本想弄几条翘嘴刁子,几只野鸭饱饱口福,看来只能望江兴叹了。</p><p> 清江,长江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流域山明水秀,这里是土家、汉家、苗家三族的混居地,八百里清江山水画廊,民风淳朴,山歌悠扬,这里的茶是我喝过的最好的茶,这里的鱼也是吃过的最好吃的鱼。</p><p> 冬至从故乡回到豫西,第一件事便是想到了要吃饺子,猪肉馅的,羊肉的馅,蔬菜馅的,入相随俗吧!哪怕对面食不感兴趣,还是忍不住去买了点,也好和同事见面打招呼时候说一声:“今天吃饺子了吗”?这是礼仪,也是发自内心的关心起耳朵,生怕冻坏了,我想这是除了地理、文化的差异,更为确切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吧!</p><p> 我出生在湖区,位于长江以南,回到家乡,妈妈早已准备了豌豆米,豇豆米,梅干菜,油炸野生菌油,还准备了煮熟的糯米晾晒后炒制的米泡,真正的纯粹手工制作。家乡没有包饺子的习俗,就算冰凌封山,封路也不会张扬害怕冻坏了耳朵,冬至一到,依旧默默无闻,最热闹的当然是要杀年猪了,杀年猪要请客,各家各户都天不亮就开始烧水准备了,凡是来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都要来吃血晃子,年猪一杀,意味着腊月开始就进入了年,过年是一年之首,打糕抹园,也是人生一年的总结与来年开端的策划,冬至开始,走在街上,认识的于不认识的人问候最多一句话就是:“您在忙年啦”!个个喜笑颜开。</p><p> 今年肉价比较高,灌一点香肠,醺一点五花肉几块排骨很奢侈,再穷的家庭在冬至以后对吃都绝不会手软,鸡鸭鱼肉怎么也得腌、醺一些,洋芋片片都晒好了,豆皮也摊了,晒酱也准备了十几瓶,炸辣椒也装坛了,没有一点嘎嘎是不行的,冬至到了就要打豆腐准备做豆腐乳了,当然还要打一些年糕一些糍粑,每一样都不可缺,毕竟叫花子也有三天年,为了年,拼了!</p><p> 年轻人说现在网络发达,只要有钱没有办不到的事,这话没有毛病。只要你围着山村走上一圈也许会有新的感悟。你可以看见几乎家家门口都有挂嗮的腊货,那阵式远远超过集贸市场。 腌肉、熏鱼烤肉看是轻松,其实很不容易,一只鸡一年吃不少玉米糠麸青菜,何况一头猪,每年就等这个季节有个好价钱。熏肉很有技巧,需要准备梨木,松枝和大量橙皮柚子皮,还要防火防盗的守着,生怕有猫狗黄鼠狼来偷吃。</p><p> 隔壁大妈已九十岁了,坐在晾晒的腊货中间,她说她有五个孩子,都在外工作,她重孙子最爱吃腊肠,她儿子爱吃腊蹄,媳妇爱吃土鸡,等他们回来吃,还要带,去年新冠,孩子们都回来了,今年都说不回来了,叫我不做,可这人呀!嘴上说不做,不知不觉还是灌了二百节香肠,还养了十几只土鸡,看我还准备了二篮子土鸡蛋呢,都是那只芦花鸡下的蛋……</p><p> 火坑边还有一桌牌,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火坑的上方挂满了鸡鸭鱼肉和羊腿,火坑暖暖的,篮子里还有豆腐干,打着牌喝着茶,望着积积攒攒一年微弱的退休费,拖着年迈病痛的身体就为年的这些菜,我不得不想起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真正理解了世上只有瓜连籽那有籽连瓜。冬至已到,春天也不会太远,寒冷天边渐去,春歌踏雪归来,来吧!让我们菊香花伴酒,兴尽染红腮。端一盘热腾腾的饺子送给爸爸,妈妈,出游的游子常回家看看。</p><p><br></p><p><br></p><p><br></p><p> </p><p><br></p><p><br></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