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风格各异的博物馆 <br> ——景德镇见闻之一<br>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名。12月11日至14日,为高标准建好本地青铜小镇,我们组团参观了景德镇这一享誉世界的瓷都。<br> 早在新石器时代,景德镇就开始烧陶。至唐、五代,景德镇不仅生产青瓷和白瓷,还创烧出晶莹剔透的青白瓷。宋初,皇家瓷器库就收藏了景德镇的青白瓷,供朝廷使用;景德元年,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师,并以其年号冠名“景德镇”。元代,全国各地窑场逐步衰落,唯景德镇一枝独秀。明清两代,御窑厂建立,全国制瓷中心形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转型,景德镇陶瓷产业也逐步向现代制瓷业迈进。<br> 景德镇,一座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发展与繁荣的城市,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h3> <h3> 景德镇,整座城市堪称一个大的博物馆。高铁站候车大厅好似这座大博物馆的门楼,建筑正上方中间镶嵌着“景德镇制”四字篆书底款,巧妙地亮出这座城市的陶瓷名片。</h3> <h3> 乘车途中,随处可见废弃的烟囱。了解得知,这是景德镇原有十大国营陶瓷厂搬迁后留下的遗迹。宇宙瓷厂改建成了工业遗产博物馆、建国瓷厂原址上正在规划建设美术馆、中建一局正在一原国营瓷厂原址上实施一大型文产项目……一座座高高矗立的烟囱,有幸保留了这座城市的记忆,无言诉说着这座千年瓷都的悠悠历史。</h3> <p class="ql-block"> 而一座座风格各异的陶瓷博物馆,仿佛散落在瓷都景德镇的一颗颗明珠。</p><p class="ql-block"> 中国陶瓷博物馆,依山坡而建,层层叠叠,好似迷宫。唯一缺憾的是建设之初,未设置无障碍通道。该馆按年代顺序陈设,一只只精美的瓷器,让人叹为观止。长长的走廊上,陈列着近百座形态各异的雕塑,一座雕塑展示着陶瓷的一道制作程序。导游介绍,这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学生们制作的。</p> <h3> 宇宙瓷厂工业遗产博物馆,在原有车间里改造而成。走进博物馆,入眼即是火焰升腾的电子屏,让人仿佛置身于熊熊燃烧的窑炉。看着蒙古包形状的窑炉,铺有轨道的制窑长洞,各种当年的考勤表、工分记录、制瓷工具,印有六七十年代员工黑白照片的布幔……眼前似乎晃动着制瓷工人忙碌的身影,耳边似乎回荡着制瓷机械的轰鸣。</h3> <h3> 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在御窑厂原址上,是一处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气息的历史遗存。御窑厂始建于明洪武二年,衰落于清宣统年间,所有建筑厂房毁于一场大火。实在搞不明白,为何朝代更迭,非要把前朝的好东西付之一炬。大门口一堵镂空的长墙,有序排列着从洪武到宣统的年号,透过一个个深红色的字样,仿佛看到穿越千年的窑炉风火。该遗址地下遗存极为丰富,已出土元代官窑瓷器和大量明代的各类器皿。据说,上个世纪初,不少盗墓者在御窑厂附近租房居住,为的就是在房子院子里挖洞,盗取深藏于地下的瓷器。</h3> <h3> 御窑博物馆为景德镇新晋网红景点,被评为2020年世界十大博物馆建筑。它南北走向,陈列着八个长短大小不一的拱形建筑,半开放、半透光;拱形建筑采用景德镇特色的窑房造型,用窑砖堆砌而成,整体颜色自然且接地气;地下两层、地上两层的结构,让整个参观过程变得像一场探索。近期,正在布展,预计明年上半年开馆。</h3> <h3> “御器声华蜚万国,窑炉风火越千年”。走进景德镇,的确经历了一次千年穿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