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女初长成

风的世界

<p>女儿今天满20岁,本来想发个抖音了事,可是我这初学者操作起来非常不顺畅,又觉得简单的文字又不足以搂住我这二十年的内心感悟。</p><p>女儿是年底出生的,生日很小,这是我当时基于既可以提前一年入学,又不至于因太小而被拒收的考虑。在上学的问题上,我是力主能提前绝不推后的,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可以不断积累,而智商开发到一定年龄就会定型的。</p> <p>女儿十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姥姥说可以学走路了,然后她就慢慢地放手,女儿居然真的就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p> <p>女儿一岁那年,为了留下她成长的足迹,我们买了数码摄像机,在当时,对于我们,也算是斥巨资了。</p><p>遵循成长的速度,一岁之前,我们每个月给女儿拍几张照片;后来到七八岁之前就是每年到摄像馆照一次,以做纪念。</p> <p>上幼儿园第一天,是爸爸给她送去的,等她爸爸离开教室,她突然就跑出来抱着爸爸腿大哭。老师说当时以为这孩子得多难带呀,后来慢慢发现也不是。再后来,跟着老师们学轮滑,拉小提琴,识字,算数,游戏,也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口口声声说:就是生病了也要坚持上幼儿园。</p> <p>女儿小时候很粘人,我不在家的时候,她总是会不停地打电话: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呀?你什么时候回来呀?那个时候我是真愁这么粘人以后可怎么出去上学。</p> <p>不到六岁,女儿上了一年级,很庆幸那个年代对入学年龄还没有那么严格的控制。一年级的时候,放学回来,我看到她在小本本上把作业一二三四五整整齐齐地列出来,连家长签字都能算一项,然后完成一项划一项,我就觉得学习的事儿她自己惦记着,我也就不用那么操心了。</p><p>女儿是那种有点追求完美的人,穿袜子一定要把秋裤平平整整的塞进袜筒里,袜子后跟一定要跟脚后跟完全重合。有一次写作业,自个儿欻欻撕了三次,还愤愤地像是惩罚自己一样念叨着:重写。</p><p>学习上不用操心,然后我就省下心来琢磨带着她出去玩儿。我不认同年龄小记不住去了也白去的观念,我觉得对于当时的她,刺激了大脑,开阔了视野,这就够了。</p> <p>再后来,几乎每年假期都带着她出去玩儿几天,几年下来,知名的景点像海南、云南、桂林、大连、泰山、九寨沟也去过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也都积极赶去了。第一次坐飞机,她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不说话;第一次坐火车卧铺,车厢里摁下落座起身弹起的座位,她都能饶有兴趣地玩上一阵子;第一次滑雪,跟舅妈交成了老战友;第一次见大海,二十多度的温度就非要下水,嘴唇都冻得发紫,我问她冷不冷,她说:有点冷,但是不太冷。</p> <p>北京科技馆那些活动项目,玩起来不亦乐乎。</p> <p>再大一些,欢乐谷那么高的跳楼机也敢一个人上去,只不过埋头不敢看的样子还是被我捕捉到了</p> <p>自十一岁起,那个粘人的小妮子就开启了到外地求学的模式。好在前两年有爷爷奶奶陪伴,倒也安心许多。</p> <p>机缘巧合,初三考取英华,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认识剑高,从而踏上这条留学之路。女儿最初完全听不懂外教的全英文授课而急得哇哇大哭甚至有点打退堂鼓,但我们都很庆幸她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现在想,这种咬咬牙就挺过去的经历会影响她的一生。</p> <p>高一暑假我们纯自由行去英国,买票、问路、游览线路等等,都是她在操心了。去之前我还曾担心她英语不够用,结果这一趟下来,对于她未来再去留学我是更加踏实了。也正是从那一次,我意识到我们的角色已悄然发生转变,不再是我们带着她,而是她来引领我们了。</p><p>有了英国的经验,女儿的步子明显大了许多。香港、新加坡来去自如,更不用说国内的城市了。</p> <p>高三那年元旦,老师让每个人写新年愿望,我从老师晒出来众多的愿望帖中一眼认出了女儿的字体,上面赫然写着:我想考:A*,A*,A*,A。为此,那一年,她月经不调,掉发也明显也多,我能明显得感受到她的压力,可是却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p><p>纪念一下努力学习的妞儿。</p> <p>申请季更是磨练人,虽说女儿拿到了4个A*的好成绩,但是要想申到牛津剑桥,依然还远远不够。整个暑假,女儿搞专业阅读、写PS,选学院忙得焦头烂额,最终却还是没能天遂人愿。</p><p>很长时间里,我一直想不通。上一届的学姐,成绩还没女儿高,但至少拿到了面试。女儿倒是淡然,反过来劝我,再想着群里的家长们说的牛剑真的是需要一点缘分的,慢慢的心态也就过来了。</p><p>好在,帝国理工的预录取通知很快就到了。心,终于不用再揪着了。</p> <p>大一暑假,我又明显地感受到女儿的变化,独立、自信、有主见。而且,我上班,她也知道操心买菜做饭了;暑期打工手里有点钱也越发地慷慨大方了,我看到她的东西但凡说这不错哎,她就立马说:送你了;出去旅游,给我买500块钱却只有40克的小罐茶金骏眉,称品尝了品质好的产品,以后才能有评判的依据和标准。</p> <p>九月份,女儿顶着英国日增2万新冠的疫情毅然决然地走了,我也称她为逆行者,但我拦不住也不能硬拦,毕竟对于很多事,她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比如她不会因为国内一些媒体对新冠的过度渲染而恐慌,也不会因为疫苗问世就急于注射。</p><p>想起了一句话,面对疫情,年轻人之所以不像老年人那样过度恐慌,就是因为他们有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勇气,毕竟,世界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p> <p>今天,女儿就满20岁了。在这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她一点一滴的进步,逐渐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惟愿她在这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里,能够不负韶华,继续努力,然后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过上自己想要的那种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