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 别样“烟火”——“先照思现”当代艺术展

先照书院

<p>  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先照寺以“旭日之光先照此寺”而得名。“先照晨曦”“览亭眺望”“石岩望秋”等湘湖景色均位于此,故而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在这里苦读与雅集。元朝楼立可、明朝刘基、方以规、沈环,来三聘、来日升,清朝汤金钊、王宗炎、傅鼎颐等都留下了大量史遗和歌咏。 </p><p> “湘湖胜景,先照禅寺,秋风送爽,游目骋怀”。己亥(2019年)之秋,一群年轻人沿着先辈足迹来到了先照禅寺,揽景生情,羡先人之幽颐,立远志于仙岩,成立“先照书院”。“因缘而生,因缘而合”,湘湖师范书画印友会进驻先照书院,“湘湖一览醉客还,书院先照聚墨缘”,先照书院和湘湖师范书画印友会越来越受关注,各路艺术家频现书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书院里时而琴瑟和鸣,时而禅茶一味,时而书画印交辉。 </p><p> </p> <p>今日,来自浙江省各大院校的艺术家们将在书院里呈现一场现当代艺术的视听盛宴——“先照思现”当代艺术展。这是书法、绘画、装置、音乐的“碰撞”,将一定是不一样的“烟火”。</p><p> “烟火”在各位艺术家的积极探索下,有条不紊的的砥砺前行,艺术展从发起、考察、思考、定位、创作、布置等一系列活动,围绕着涅槃——刹那——虚空——无所有出,悟空——波若——天花乱坠——六入这一动机链,不停的思考和创新,每次来书院商讨定位,都是踏着“星路而归”,个个都是现代“汤金钊”。</p><p> </p> <p>首先,艺术展以书院为“根据地”,整个先照禅寺作为布展区域,展览分为几个场馆,还有几处室外装置。除了绘画,装置以外,书法音乐将现场演绎,让整个寺院的犄里旮旯角落都充满着当代艺术的气息。而且有些装置作为寺庙文化的一部分,将永远保留展示。</p> <p>先照书院从创办到现在举办过“谷雨茶会”,“琴筝箫和鸣,书画印交辉”等跟音乐有关的活动,但这次当代艺术展的音乐是根据动机链中“涅槃”而创作的,是由浙江音乐学院师生组成音乐团队来演绎。庞莉老师带着队员从九月份第一次上山来先照书院考察,先先后后几次,每次来都是有感而创新,从音乐的创作,乐器的选择,合奏人员的选择,再从场地和场次的布局等等,无不一一做的最好。作品《涅槃》将突破音乐构思固有的疆界,跨界与其它艺术融合,让音乐可视化。 </p> <p>鲁大东在思考中说他是一个传统的书写者,他的“重口味”的书写只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过渡,是结合、吸收和延伸,这正是我们这次当代艺术展的目的。“过渡”是过去书法中更多的元素的延伸,跨越传统艺术的“门槛”,扩大书法的边界,只要有书写这个行为,就可以叫做书法,他把书法做得“有声有色”。</p> <p>陈海平在思考中讲道,寺庙里的艺术家,也许是游客和祈愿者,或是希冀升堂入室的学禅者,或一个佛教艺术的爱好者,或纯的艺术创造者,也可能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心理体验和审美诉求蒐集于一人之身。从人类动因来解释就是:祈求自利意欲的达成,寻求心态平静祥和的情感要求,还有受求知欲,认识力的驱使。而佛教艺术者更在意的则是眼中的形色,心中的意念。"当知佛即是心,心外更无别佛"</p> <p>楼海洋的作品“无所有处”的核心就是空与无。是修行人通过修行后达到的一种智慧和境界。所以我在装置作品中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其核心观点。巨大的方型装置是一扇刻满经文修行的大门,人们在此通过进出可以触摸转动顶上的转轮的方式来进行修炼和祈祷。然而进出皆是空空。因此如何把握自己的内心,才是修行的根源。</p> <p>夏继清的这个装置作品, 是一个扭曲的瓶子(克莱因瓶),让水可以在里面没有边界的流动。没有边界,正暗盒“虚空”的概念。人类一直在寻找宇宙的边界,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宇宙就是虚空,就像这个扭曲的克莱因瓶一样,水永远装不满它。我们寻找边界,也许是一个错误。 虚空永远没有边界。</p> <p>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知"一叶一花"而知一个世界,这是超越绘画描述的意义所在。"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超然物外,尤如生命的行程,作品用了一些砂土、尘埃与化石符号,意图用材料的重塑与叠加,窥探生命的迹象,寻找物外生命的真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彿就是理解怎样做人而已。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画亦如此。潘江龙老师的作品解读。</p> <p>包巍峰作品简介中说道,艺术是唯心者的苦修之径,由行入心,心照万物。作品中反映了知觉的无差别: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皆是修行。作品取型于现实并呈现了对现实的观想,定中见佛,是为“明心见性”。</p> <p>一束余晖,</p><p>也许无数次地攀过相同的窗柩,</p><p>这面白墙,</p><p>也许无数次地被映上相同的余晖,</p><p>这一刹那仿佛就是永恒。</p><p>(王炳根作品解读)</p> <p>这种预设是将信息全然遮蔽,使这些可被视的信息与未尝得见的信息置于同样的处境,以一种“有价值”的美学意义重新呈现。然而这种将意义描绘得天花乱坠的补充,是否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扬钰作品解读)</p> <p>展览从发起到展出,前半段时间艺术家在思考中不断的挣扎与创新,把思考编辑成文字,陆续推出链接。后半段是艺术家沉浸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这段时间的“沉静”,是让今天的这场“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p> <p>12月19日,这颗璀璨的“烟火”照亮了先照书院,照亮了先照禅寺,照亮了整个湘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