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享暖冬 阔步前行———甘建辉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会

胡容老师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郑板桥曾写下这样一幅对联。元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冬读”云:“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冬日读书的乐趣和情调,爱读书之人得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20px;">  2020年12月17日,甘建辉名师工作室的伙伴齐聚翠北实验小学三楼图书室,召开了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第一次读书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筹划细致,以微讲座和自由座谈的方式相结合,六位主分享者通过学习王崧舟老师的两本书,《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什么》、《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主要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和教学案例,分享读后体会。六位分享者准备充分,分享的内容都凸显了“个性化文本解读出发,为语文课程提质瘦身”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方向,又能从教师自身,根据不同学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不同角度谈体会表疑惑。<br><br></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0, 0, 0);">  翠北实验小学吴艳萍老师主要总结自身以往教学经验,从王崧舟老师在书中解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得出感受“原来我经常只是做一名‘道法老师’。”并自此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新的文本解读入手,实践教学了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的课文,获益良多。吴艳萍老师还他提出“‘语文眼睛’如何养成?”这个问题,并表达了自己的三点看法:紧紧围绕语文的核心素养;细读文本、字斟句酌、感同身受、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将语文课还于“语文”。</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20px;">  东昌小学翁菁老师主要讲到自己对“语文意识”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落实的,并以《陶罐和铁罐》、《长城》、《爬山虎的脚》等课文细枝末节处,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新得。</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20px;">  翠北实验小学曾香兰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技巧指导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曾香兰老师说,“个性文本解读,不能脱离语文的本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阅读和写作息息相关,“写作教学要弄清楚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曾香兰老师以自己现执教的六年课文《草原》为例,将“描写景物+个人感受”定位语用点,还原想象,体味表达,对比品评和仿写,为学生搭建三个学习任务:充分朗读课文;打开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写作秘诀。</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20px;">  红岭小学李珍老师从文本解读的前提、怎么进行文本解读和文本解读教学实践举隅三方面谈体会,结合自身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采用对比教学法对文本解读,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br></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20px;">  翠北实验小学王煜老师初入教学生涯,对教学有着一腔热情,对文本解读下的方法,有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低段的教学经历,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疑惑:如何在低段实施文本探究?从教学实例《纸船和风筝》一课谈了自己对文本解读下,教学的新思考。<br><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20px;">  东昌小学戴翼老师也谈到到自己对解读文本的方法认识,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将自己最初的教学设计,与王崧舟老师文本解读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对比、推敲琢磨,从而获得深刻体悟。于是,戴翼老师从文本解读出发,不断模仿和思考,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执教《掌声》一课,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20px;">  自由座谈环节,成员畅所欲言,读书的共鸣不断产生。翠北实验小学张春燕老师就文本解读阅读教学的核心圈和外围圈,谈了自己感受。东昌小学胡容老师就个性化文本解读的视角,领会文本的多元价值,谈了自己的感受。仙桐小学何卓华老师就个性化文本本解读,要把握“度”,要有一个来回,谈了自己的感受,以及文本解读的基本式如何创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br></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20px;">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翠北实验小学甘建辉老师对此次读书分享会的交流进行了点评,感谢和肯定了大家的分享,赞许了大家教学教研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勤奋精神,甘老师说,“大家在解读文本的路上,都在用心逐步前进,寂寞思考,稳步实践,哪怕是片段式、碎片化的亮丽,都弥足珍贵。抓住语文的“根”(语用),长此下去,提升专业尊严和自信。”并对未来新的工作提出了展望。<br></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工作室成员以书籍为载体,以思想交流为手段,实现了以书会友、增进了解、开阔视野的目的,起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这次读书分享会取得了圆满成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林语堂说:“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阅读是斟满幸福的茶杯,阅读让生命的茶杯斟满幸福,教师阅读,将幸福铺向学生的成长之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