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8年6月18日,沿纳米比亚西海岸前往三明治湾,途经鲸湾(Walvis Bay)海滩的盐场。盐场面积约3500公顷,在海边滩涂构建一片片盐田,利用日晒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进而结晶出海盐。大片粉红色的盐田是道靓丽的风景</p> <p>盐场制取的雪白海盐堆积成山,基本销往欧洲和南非</p> <p>荒漠中出现栏网和一个标牌,从这里进入纳米布诺克鲁夫特国家公园内濒临大西洋的三明治湾(Sandwich Bay)</p><p><br></p><p>换乘专业沙漠导游驾驶的越野车(左侧),开始三明治湾沙漠巡游</p> <p>纳米布沙漠(Namib Sand Sea)面积5万平方公里,位于纳米比亚长1600公里的大西洋海岸线上,并延伸至安哥拉西南部,东西宽度50-160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已持续了最少8千万年;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沿海沙漠,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p><p><br></p><p>三明治湾起伏的沙丘,是纳米布沙漠的一部分。黄沙丘上密密麻麻的黑点,是海鸥在晒日光浴</p> <p>越野车在大海和沙丘之间的海滩行驶。碧海白浪红滩黄沙蓝天,层层叠叠斑斓绚丽。大自然之美,醉人心魄</p> <p>三明治湾被称为“沙海交响乐”,它一侧是高耸的沙丘,一侧是蔚蓝的大海;高大沙丘的沙流飞泻入海,大西洋的波涛滚滚卷向沙丘——这一半沙漠一半海洋的世界地理奇观,有“倒沙入海”之美誉</p> <p>车停在沙丘与大海相汇处。把酒临风,陶醉于沙海交响中</p> <p>乘越野车冲上沙丘,徒步爬到峰顶</p> <p>俯瞰浩瀚的的大西洋,尽览纳米比亚独有的世界自然遗产奇观——倒沙入海</p> <p>连绵不断的沙丘插入大海,如一堵高墙环抱着大西洋。沙漠、湿地、潟湖、大海相交相融,大自然的造化美不胜收</p> <p>巍巍沙丘,欲与天公试比高</p> <p>逶迤起伏,风过留痕波纹滚滚</p> <p>刚柔相济,原始苍莽</p> <p>荒凉沙海,出现一个“精灵”</p> <p>昂首阔步,守护古老沙丘</p> <p>极为干旱的土地,滋养着生命力顽强的沙漠生灵</p> 沙丘脚下植物丛中,隐约露出剑羚的长角 沙坡上,坐着一只胡狼(Jackal) 看见我们的车开过来,二只胡狼跑到车旁。司机拿着午餐下车召唤它们,三只胡狼小心翼翼走上前,领头那只叼起面包塞了满嘴 三明治湾潟湖边,孤独的跳羚呆呆地望着我们 <p>鲸湾的大西洋潟湖,面积7000多公顷,约有5-6万只火烈鸟在此栖息,是南部非洲最大的火烈鸟聚集地。傍晚,在湖边观火烈鸟。火烈鸟群在湖中亭亭玉立,或静或动,优雅迷人</p> 翩翩起舞 <p>姿态高雅</p> <p>大西洋潟湖火烈鸟(视频)</p> <p>落日余晖,梦幻剪影</p> 6月19日,清晨,到大西洋潟湖边与火烈鸟告别,薄雾灰蒙蒙 <p>随后,乘车前往纳米布沙漠的精华景区——苏丝斯黎(Sossusvlei)。越野车驶上盘山路</p> <p>途经诺克鲁夫特山裂谷,下车观景</p> 驶离山区,地貌换新颜 <p>在南回归线标志牌留个影,南纬23度26分(23°26′S)</p> <p>公路旁名为Solitaire的服务区,高大的仙人掌和废弃的老爷车随处可见</p> <p>残车躯壳弃置荒漠,汽车部件创意摆设</p> 仿佛来到美国西部片的外景地 景象独特、别具一格的沙漠驿站 <p>下午,抵达苏丝斯黎景区入口旁的帐篷营地(Sesriem Campsite)。营地设施齐全,实行垃圾分类</p> 营地餐厅,球迷在吧台看2018足球世界杯小组赛的直播 <p>我们的帐篷支在大树下,拥抱自然,惬意体验</p> <p>傍晚,进入苏丝斯黎景区。这里的沙丘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褐色,与三明治湾的黄沙丘形成鲜明对比。巨大的红沙丘拔地而起,连绵起伏,八千万年时光雕刻的山脊亦刚亦柔,形态万千。日落时分阳光低射,沙丘朝阳一面耀眼橙红,背阴一面深邃暗黑,巨大的色彩反差和沙丘的优美曲线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惊艳不已</p> <p>苏丝斯黎是纳米比亚最负盛名的旅游目的地,以独具特色的古老红沙丘和撼人心魄的超现实景观闻名于世,是纳米比亚的风光名片,全球摄影爱好者的天堂</p> <p>苏丝斯黎著名的45号沙丘(Dune 45),高85米。它不随季风而变形和位移,永远保持其外观和经典线条,有“地球最美沙丘”之称</p> <div><br></div> <p>夕阳下,连绵沙丘暖色斑斓</p> 暮色苍茫,日落西山 <p>6月20日,清晨再进苏丝斯黎景区,爬45号沙丘观赏日出</p> <p>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沙丘的脊背鱼贯而行</p> <p>沙丘地面松软,脚踩流沙进一步退半步,上坡有些费劲,美景目不暇接</p> <p>坐在山脊等候日出</p> <p>日出沙海,游人奋力爬沙坡</p> <p>朝阳映射,光影变幻,沙丘色彩绚丽夺目</p> <p>登高环视,沙海全景壮丽绝美</p> <p>一座座沙丘如精雕细刻的工艺品,形态线条光影色彩美轮美奂,大自然的艺术造诣超乎想像,令人叫绝</p> <p>千万年岁月时空造就,原生态之美不可复制<br></p> 沙漠中的生命 <p>古老沙海,留下身影</p> <p>继续深入苏丝斯黎沙漠,前往另一处著名的世界自然奇观——死亡谷(Dead Vlei)。眼前出现名为“大爸爸沙丘”(Big Daddy Dune)的苏丝斯黎最高沙丘,海拔325米</p> 大爸爸沙丘毗邻死亡谷,许多游人攀爬大爸爸沙丘进入死亡谷 攀爬者居高俯瞰沙丘背后的死亡谷 <p>山脊上的攀爬者小如蝼蚁,放大照片才能看出</p> <p>我们从大爸爸沙丘的脚下,走缓坡进入死亡谷</p> <p>翻过小沙坡</p> <p>死亡谷赫然在目:高大的红沙丘环绕着干涸的白色盐碱洼地,一棵棵发黑的枯树孑然伫立,虽死犹生。强烈的色彩反差、神秘的环境氛围和凄美的超现实景象令人震撼</p> <p>很久很久以前,发源于沙漠边缘诺克鲁夫特山脉的特萨查布河(Tsauchab)曾在雨季泛滥时流入这里,形成一个间歇性浅湖,滋生了茂盛的骆驼刺树林。后来,气候变化致使这里极为干旱,沙丘移动又阻断了河水流入的必经之路。浅湖干涸了,成为白色盐碱地。由于缺水,900年前生长在这里的树木大约在1340-1430年间死去。死亡的树木被暴虐的阳光烤黑,风干而不腐,600多年来一直矗立在早已干裂的盐碱地上,呈现出顽强的虽死犹存的生命迹象</p> <p><br></p> <p>枯树枝干刺向天空,映衬身后锈红沙丘钴蓝天空,扎根昔日浅湖的干裂泥土,仿佛时空静止,获得永生</p> <p>900年的古树,死亡后以另一种形式重生,苍凉唯美超现实——苏丝斯黎红沙漠独有的世界自然奇观</p> <p>昔日浅湖,龟裂的盐碱地</p> 沙丘坡上,野生动物的足迹完整清晰 <p>苏丝斯黎的红沙丘属于星状沙丘(star dunes),是在各种方向的风相互作用干扰下堆积而成的有明显棱面的高大沙丘,千姿百态,分外妖娆</p> <p>6月21日,游览纳米比亚南部基特曼斯胡普(Keetmanshoop)的箭袋树森林庄园(Quivertree Forest Restcamp)。箭袋树是一种树芦荟,生长在纳米比亚沙漠几乎永不下雨的南缘,贮存水分的能力极强。当地土著布须曼人常砍下树枝,挖空其海绵组织后当作箭筒,树名由此而来。箭袋树通常单独生长在荒坡上,罕见多树成林。箭袋树庄园约有250棵树,最老的树已200-300岁。1995年,这片森林被纳米比亚列为国家保护地</p><p><br></p><p>晨曦中的箭袋树林</p> <p>天空色彩魔幻迷离</p> <p>日出时分</p> 朋友的剪影 <p>织巢鸟在树梢鸣叫</p> <p>这棵箭袋树的树冠被巨型鸟窝覆盖,鸟窝似蜂巢般有许多小洞,织巢鸟飞进飞出。一只鸟儿口衔草棍忙着归家</p> <p>一只鸟儿在窝边凝视</p> <p>时值箭袋树开花季节,花茎顶端有只小蜂鸟依稀可见</p> <p>明亮的黄色花朵盛开,蜂鸟高居花枝头</p> <p>脚登花苞,汲取花蜜</p> <p>6月22日,结束纳米比亚探索之旅,告别这片神奇的土地。奇特惊艳的纳米比亚,给我留下不灭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