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二十四孝中“伯俞泣杖”之孝义

杏花雨

<p>二十四孝故事——伯俞泣杖</p><p>汉朝的候有一个人叫做韩伯俞,他的母亲对待他非常严厉,每当伯俞犯了错误的时候,哪怕时很小的无心之失,母亲都会责罚他,伯俞挨母亲的打骂从小便是是家常便饭。</p><p>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母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些妈妈因为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当看到孩子犯错误,就会特别生气,一点小错也不能容忍,这样的妈妈是追求完美的妈妈,她们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按照他们的期望成长,不要犯错误,不要走弯路,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这个道理。</p><p>母爱是伟大的,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在我们的印象里总是温柔慈爱的。但是由于每个人性格的差异,严厉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p><p>俗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很多事情,总是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处世经验之后,才能明白父母当时的苦衷。</p><p>韩伯俞长大成人之后,他的母亲的性格并没有改变,依然会在伯俞犯错的时候,严厉地责打教训伯俞。</p><p>有一天,伯俞的母亲又像往常那样责打伯俞,挨了母亲几十年的打骂而没有吭过声的伯俞,却突然放声大哭。母亲惊讶地问伯俞,我打了你几十年,你都没有哭过,为什么今天挨了母亲的打却要哭呢?</p><p>你们猜一猜,是母亲打疼了韩伯俞吗?答案恰恰相反,韩伯俞是因为母亲今天怒气冲冲地责打他,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把他打疼。韩伯俞觉得母亲今天没有打疼他,是因为母亲老了,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力气也越来越小了,所以虽然怒气冲冲地要打伯俞,却已经打不疼他了。</p><p>人们常说,娘在,家就在。母亲永远是孩子心里无可替代的最重要的那个人。而当人们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很多人的母亲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想对母亲尽孝也没有办法来实现了。所以人们还说,与其父母死后风光办丧事,还不如在世的时候多孝顺一点儿。</p><p>孝顺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最难。很多人对父母不可谓不孝,有什么好吃的都先惦记着父母,就算工作很忙,也会经常抽出时间去陪伴父母,无论经济情况是否宽裕,也不会少了四时八节对于父母的孝敬。但是孝顺的顺,能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p><p>顺,是顺从,和顺的意思。很多人虽然心里想对父母尽孝,行动上也确实在这样做,但是他们对于父母的态度却让人唏嘘,有的人对父母没有一点耐心,有些人说话时抢白父母,有些人还故意甩脸色给父母看。</p><p>虽然,人们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往往是最本真的自我,所以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也不会去想太多,所以才不收敛自己的任性,随性而为,也不收敛自己的脾气。日渐衰老的父母面对日益强势的子女,有多少时候是含泪吞声不敢言呢?</p><p>前些年有一个段子,说把对待领导的态度用来对待父母,只一天,父母就受宠若惊,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儿子才对自己突然这么好。这个段子虽然听起来好笑,但也是引人深思的。我们对于父母,有多少时候真正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呢?</p><p>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朝的韩伯俞受母亲责打的时候,依然怜惜母亲变得力弱而打不疼他,我们也要反省一下日常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不要等父母不在了,却给自己留下永恒的遗憾。陪父母慢慢变老,是我们能尽的最好的孝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