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Suqiu, Cairo, 2020/12/24)</h5> <h5><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这一集主要想讲讲阿肯那顿</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Akhenaten)</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和娜芙蒂蒂(Nefertiti)的故事,前面几篇里也有谈到他们推进一次了激进的宗教改革—从多神崇拜到崇拜唯一的太阳神阿顿(Aten),这是古埃及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学者们研究的焦点课题。想深入了解的推荐读下英国亚瑟·威格尔教授所著《太阳之子与亡灵迫害》。</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古埃及宗教特点。</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上一集介绍了三大神学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古埃及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他们的神衹人性很重而神性不足。古埃及人认为,神会衰老,而且还因此退位,并把神权传给儿子,这一点常被有些法老用来证明自己神权的合法性。此外,在他们观念里人和神相互依赖,神需要人奉献,人需要神赐福保佑。神无处不在,就生活在人间,除了主神,还有大小不一的各种神,包括许多动物、植物成为的神灵。古埃及社会宗教信仰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他们认为如果大家都信奉同一个神,这个神肯定会照顾不过来。</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当时的宗教情况。</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是新王国的第一个王朝,由于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前1458年至1425年在位)和哈特谢普苏特女王(Hatshepsut,前1479年至前1458年在位)的余荫,埃及人过着富足自在的生活。王国信奉多神教,首都孟菲斯的守护神阿蒙(Amon)神为最高神。因为王朝的强盛,法老也会大量给祭司赏赐,当时阿蒙神祭司势力空前庞大,由于贪财变得十分腐化,而且为了维持神权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古老的樊笼中,否定法老王及其官员、百姓摆脱僵化死板的传统、追求华丽时尚的需求,并试图分享皇家财富和权力。</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祭司的分类。</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据《宗教伦理百科全书》作者布兰克曼解释说,在历史的黎明到来之前,生活在尼罗河谷的所有族群都拥有他们各自的神。随着文明的发展,族群的成员们忙于农业、手工业或管理性的事务,那么侍奉神的任务落到了或者说被委托给一个特殊的人群,这就是古埃及祭司的来历。从大量的铭文资料来看,除了侍奉神的人员外,还有大批从事丧葬事务的人员,他们主持殡葬仪式、掌握冥事法术、管理和承担死者(当然包括国王)死后的祭祀等,这些人被称为丧葬祭司。由此看来,古代埃及祭司群体大致由那些从事神务和丧葬事务的人员即神庙祭司和丧葬祭司两大类构成。在这两类祭司中,主体部分是神庙祭司,他们在古埃及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资料也最为丰富。古埃及人将祭司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的祭司有特殊的职责和特权,其在神庙内外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主要的祭司等级有:净化祭司,是初级祭司,在丧葬仪式和神庙仪式中搬运祭品,在神庙中的活动范围受限制,没有特殊的服饰标志。卡祭司,是低级祭司,在丧葬仪式中搬运食物和其他祭品,一般不在神庙里活动,没有明显的服饰标志,其职位可以世代相传。诵经祭司,是地位稍高的祭司,在神庙和丧葬仪式中阅读宗教文献和咒语等,尤其出现在国王的加冕仪式中,其成员大多来自王室家族,身份标志是手持纸草卷等。塞姆祭司,是高等级祭司,身着豹皮长袍等,在丧葬仪式中主持开口仪式,还在塞德节以及神庙日常献祭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时也称第一祭司,甚至有时还负责管理神庙土地、祭司和手工业者。神的父亲,特殊类型的祭司,其成员多来自王室家庭,与其他祭司一起参与神庙的日常献祭仪式,可以在神庙里直接向神雕像献祭。神的仆人,直译为“祭司”(也称“预言家”),最高级的祭司,拥有强大的经济权力,享有很多特权,主持神庙日常献祭仪式,管理神庙事务(神的仆人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一和第二等级享有最高权力,是神庙的实际管理者,由国王直接任命,可以兼任很多职务,例如廷臣、士兵首领、金库主管、仓库主管、工程主管、贸易主管等等,等级的晋升也由国王决定)。</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阿肯那顿是谁?</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就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阿蒙霍特普四世(</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Amenhotep IV,前1353年—前1335年在位)。</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据说这位法老脸色苍白、身体虚弱,四肢较细、胸腹较肥,巨大且狭长的头颅,眼帘过于下垂,宁静好学、意志坚定,有着极强的个性。他</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是第十八王朝全盛时期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约前1391年至前1353年在位)的儿子,其母亲为提伊王后(Tiy,前1398年—前1338年,古埃及著名的平民王后),出生时间大概在其父在位的第26年(</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唯一的儿子,老来得子)</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了17年(最初3年是与父亲共治)。</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据阿马尔奈文书(Amarnay Instrument,古埃及文献)记载,他在登上王位的第一年就开始推行以太阳神阿顿取代以往阿蒙为首神灵体系的改革,为这他与底比斯的阿蒙祭司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甚至为了彻底摆脱阿蒙祭司而将王国的都城由底比斯(Thebes)迁到他所新建的城市埃赫塔顿(Ekhtaton,也称泰勒阿马尔奈Taylor Amarnay,即现在的埃及阿玛纳Amarna地区),他还把名字从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的仆人”)改为阿肯那顿(意为“阿顿的仆人”或“阿顿光辉的灵魂”)。</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娜芙蒂蒂是谁?</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她是阿肯纳顿的王后,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美丽的人来了”。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希.博哈特1912年在</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阿玛纳地区</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发现了她的举世闻名彩色半身像,让她成为了古挨及最有名、最美丽的王后。她在底比斯的王宫长大,可能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一位名为艾伊(Ay)的宰相的大女儿,并在10岁左右与12岁的阿蒙霍特普四世结婚;她和她的妹妹穆诺洁米(Mudnodjame)从小就是阿顿的崇拜者,这可能影响了阿蒙霍特普四世推进宗教改革的决定。在阿蒙霍特普四世登基后娜芙蒂蒂就与他平起平坐,一起统治王国直到他去世,之后她大概30岁左右从历史记录中消失了。她不但拥有令人惊艳的绝世美貌,也是古埃及历史中最有权力与地位的女性,作为神圣夫妇之一的娜芙蒂蒂是共同摄政王,当她的丈夫正忙于宗教改革和各种建筑改造时,她承担了法老王的责任,她根据传统做出决策、从王宫发布王室法令,包括拥有阿肯纳顿也没有的生杀大权。现保存下来的图像描绘了她对宗教仪式的主持、接待外国政要、主持外交会议,甚至是扮演法老王打击埃及敌人的传统王室角色。关于娜芙蒂蒂的外貌,海勒(Heller)写道,她的身高大约是当时埃及女性平均身高四英尺六英寸,经常衣着暴露(紧身束腰,这是温暖气候下的习惯,正式场合会以传统的服装出现),她可能剃了光头,有时戴着短假发。娜芙蒂蒂是埃及有史以来在寺庙里与纪念碑上出现次数最多的皇后,阿肯那顿在诗歌中这样赞美她,她的美丽是个传奇、他很爱她。</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阿顿是谁?</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阿顿意指太阳光轮本身,原本只是太阳的象征。最早的出现在中王国时期,在《辛努亥的故事》文献上一位国王临终的归宿被描绘为“与太阳结合为一体”,表示太阳的术语就是阿顿,而不是经常使用的拉(Ra)。在新王国时期阿顿被神格化,是一个不甚重要的地方神祗,成为了万神殿中的一员。随着法老们抵制阿蒙祭司集团的扩张,阿顿神的信仰逐渐兴起,在吉萨阿蒙霍特普二世的纪念碑、图特摩斯四世的圣甲虫纪念物上面我们都可以看见阿顿的身影,在阿蒙霍特普三世时,阿顿神比以往更加的频繁出现,包括马勒卡塔(Malcata)的王宫被称为“阿顿的光辉”,为泰伊王后造的游船名叫“阿顿的闪烁”。到了阿肯那顿又将其奉为绝对的、唯一的神,宇宙的创造者。阿顿外形为红色日盘,从圆盘上射出的光束降到人的手上,意为旭日初生、普降恩德,代表着阿顿无处不在,给万事万物带来生机,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一切生命的来源</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在古埃及的神话体系里,最重要的太阳神是拉,他是古王国时期的主神,拉后来与象征法老家族王权的荷鲁斯(Horus),以及随着底比斯崛起成为首都而地位急剧上升的底比斯地方神阿蒙(Amon)合并,这种合并为古埃及人广泛接受。阿蒙霍特普四世简化了这个体系,通过宣传可见的太阳形象阿顿是唯一的神,创造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太阳教,这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已知的世界上第一个一神教</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并与娜芙蒂蒂自称男女大祭司</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一些研究者把阿顿信仰理解为一种含有朴素科学思想的自然主义,其理论的基础在于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根本能源。</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为什么要推行如此剧烈的宗教改革?</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法老希望通过贬低阿蒙神的地位来打击底比斯的阿蒙祭司阶层。阿蒙-拉(Amon-Ra)的信仰出现于十二王朝,由于十八王朝的统治者是来自于底比斯,随着底比斯变成埃及政权的中心,底比斯的主神阿蒙-拉的信仰开始影响全国进入鼎盛期。法老们成功驱逐了希克索人,其后又征服了西亚,将所得财富奴隶土地毫不吝啬的献给阿蒙。到了哈特谢普苏特时期,由于她是摄政太后,夺取王位后急需用宗教渲染她王权神授的合法性,为了得到神庙支持,便将“上下埃及第一先知”的职位一改来自世袭贵族,交给了阿蒙祭司担任,这导致祭司集团脱离了监管並开始染指世俗权力。到了图特摩斯三世继位,因为不是嫡出的王子,所以在得到阿蒙祭司的大力帮助后,在其统治期间也对阿蒙祭司进行大肆封赏,给予更多的特权,祭司们野心也越发膨胀。据记载,当时祭司集团占有了埃及十分之一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军队、经济和行政管理机构,法老王朝逐渐被架空。这样的发展结果必然导致了王权与神权的矛盾,推进宗教改革、遏制阿蒙祭司对于世俗权利的扩张是王庭抗争的唯一出路。</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内容。</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从多神崇拜到宣扬阿顿一神教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击祭司集团势力,加强王权的绝对性,使国王权力的最大化。为了对抗阿蒙神祭司团体,阿肯那顿的父亲拉出了阿顿神的旗帜,当法老远征时,记载是“在阿蒙-阿顿神帮助下杀死了所有敌人。”阿蒙霍特普四世上台后,最初阶段仅仅将阿顿描述为一个类似于阿蒙-拉的“最高神祇”,以使这种新信仰更接近于埃及的传统宗教形式。为了进一步削弱阿蒙祭司的势力,他依靠对阿蒙祭司不满的中小奴隶主贵族,到在位第9年开始宣布阿顿不仅仅是最高的神,而是唯一的神,阿顿造就了一切生命,国王是它唯一的孩子,显示出原始一神教的色彩。</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阿肯那顿宣称,阿顿神要埃及民众不要从混乱的战场、敬神的香火烟雾中寻找神,而要从鲜花绿树、飞翔的天鹅、遨游的群众中去感悟神(之前的阿蒙神喜欢战争,在法老棒击敌人的头颅或割其喉咙时,在于自然灾害中,在不如意的事情上,颂念衪会提供帮助)。阿肯那顿还不许人们给阿顿神塑造具体形象,认为真正的神是无形的。这个新宗教的教义中,太阳摧毁的特质从未被提及,阿顿神充满了“爱的魅力”,阿肯那顿的一首赞美诗中说:“您的光辉普照在广袤的大地上,您用您的爱使人们睁不开双眼。”</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他颁布法令,禁止信仰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这使法老本人(加上娜芙蒂蒂)成为人民与神交流的唯一中介,从而排除了在底比斯的阿蒙祭司。不仅如此,他还下令破坏和关闭全国的阿蒙神庙,没收庙产,清除了所有公共场所和神庙墙壁上的阿蒙字样。其它神庙里所崇拜的众多神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毁。阿蒙霍特普四世在位的第5年开始建造一座新首都埃赫塔顿(意为“阿顿的视线”或</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地平线的阿顿”</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同时他正式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阿肯那顿,作为他的新崇拜的标志。为了彻底同阿蒙祭司集团决裂,新首都还未完工他就把埃及几乎所有的宗教活动都集中到埃赫塔顿。</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埃及学家扎西-哈瓦兹(Dr.Zahi Hawass)在著作里写到,</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埃赫塔顿</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中央建造了一个接待用的宫殿,在那里可以会见官员和外国贵宾,有一条从北面王宫直接通往接待宫的道路,每天阿肯纳顿和娜芙蒂蒂都会驾着轻马车上走过,就像是太阳横越天空。</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各地还为阿顿建造了许多宏大的神庙,包括位于卡纳克的神庙(Karnak Temple),那里原本主要祭祀的是阿蒙神。阿肯那顿也是著名的阿顿颂诗的作者,他编写的《阿顿颂歌》极力赞颂道:“黎明时,您从天边升起,您,阿顿神!在白天照耀着,您赶跑了黑暗,放出光芒,上下埃及每天都在欢乐,人们苏醒了,站起来了,这是您,使他们站起来的。他们洗了身子,穿了衣服,高举双臂来欢迎您。在世界各地,人们劳动了。野兽吃饱了,树木花草盛开了,鸟从巢里飞了出来,展开了翅翼赞仰您!...”据说,这首长篇赞美诗后来深刻影响了《圣经·旧约》中赞颂“耶和华”神的诗篇。由于改革,这一时期的埃及艺术呈现出一种新的特点,常被称为阿马尔奈风格,其特点为取法自然,着重写实。</span></h5> <h5><b style="color: rgb(0, 0, 0);">宗教改革的失败。</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这场改革过于激烈,在没有很好地吻合民情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随着阿肯那顿的死,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尽管阿肯那顿在全国竭力推行对阿顿神的信仰,但仍有很多人没有改变传统的信仰,还是信奉原来的旧神(由于时间短暂、缺乏新的祭司等原因,一神教的宣传只能集中在新首都附近。此外,从功能性、地域性来说,普塔、荷鲁斯、玛特、托特,包括猫神芭斯特、鳄鱼神索贝克等等,都有其阿顿神满足不了的作用)。而且,受到打击的阿蒙祭司们的势力还是很强大,他们利用旧的宗教观念,煽动一些人起来反对宗教改革,企图恢复他们原有的地位。</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管理层的大换血造成很多新兴贵族和奴隶主上台,这些人无论政治能力、权利影响力都无法与先前的祭司相提并论,国家运行效率极大降低,产生了大量民怨。</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最初支持阿肯那顿改革的军人们和中小奴隶主贵族,由于减少了对外的扩张战争,失去了掠夺财富的来源,也渐渐心存不满。当时,甚至还有人想通过暗杀阿肯那顿的方式,阻止这场改革。</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此时的外部社会的赫梯人崛起,摧毁了由胡里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逐渐控制了小亚细亚东部和叙利亚,并和强大的古埃及王国发生了冲突。而阿肯那顿天天对着人类唯一之神、和平之神阿顿唱赞歌,以诗歌代替剑甲、只渴望用爱去统治其不安分的属国,当然就是完全丧失统治权。众多属国纷纷求援得不到回应,要塞相继投降陷落,最后众叛亲离,各类贡品收不上来,建立新的都城耗资又甚多,法老不知道该去哪里筹措资金,国库很快出现亏空,短短几年,埃及从一个世界强国沦落到一个穷国,全盛的十八王朝到此没落。</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阿肯那顿死后,他的儿子图坦卡顿(</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意思是“阿顿的形象”,虽然有各种各样说法,但</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2010年的DNA检测表明他的确是阿肯那顿的儿子</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继承了王位,在阿蒙祭司和大贵族的压力下,</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图坦卡顿即位3年后(前1331年),</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他被迫与阿蒙祭司妥协,终止了宗教改革,重新回复了对阿蒙神的崇拜,归还了阿蒙神庙被没收的财产,并赠予神庙大量新的财产,同时把首都迁回底比斯,他本人也改名为图坦卡蒙(</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意思是“阿蒙的形象”</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图坦卡蒙十八岁就因意外逝世,后来可能是发生了动乱,一个与祭司集团有密切联系的宰相阿伊(Ay,应该就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娜芙蒂蒂的父亲</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与</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霍朗赫布(Horemheb,阿肯那顿在位时的一位将军,他选择拉美西斯一世作为继承人,后者缔造了十九王朝)先后</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成为法老,他们完全回复了旧神的崇拜,</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阿肯那顿被宣布为“罪人”,所有的“阿肯那顿”、</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阿顿”</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字样都从建筑物上被清除</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正像当年阿肯那顿对待“阿蒙”那样。至此,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彻底失败。</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