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冷冷午后,暖暖一室,灯光莹莹,墨墨书香。许微老师和她班上的孩子们正沉浸在《古人谈读书》的曼妙课堂中。</p> <p>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p><p> 许老师以谈话导入着手,“你喜欢读书吗?”“我们已经读了几年书了,读了这么几年书,你有什么感受?”接着引入朱熹的诗《观书有感》,进而引出今日课题《古人谈读书》,看看朱熹总结了什么读书方法。导入设计巧妙,无形之中让学生与古人朱熹产生了连接,拉近彼此的距离。</p> <p> 许老师指导学生读古文,不仅读好节奏还要读出古文的韵味,注意音断气不断,老师更是进行范读,让学生跟着读一读。如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解文言的方法,课上进行回顾,让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在学生反馈时老师适时指导学生了解“尝”“急”这些古今异义词。疏通意思之后,学生总结出朱熹的读书方法是:读书有三到,用心读,用眼睛认真看,用口诵读。其中心到最重要。</p> <p> “朱熹是怎样具体说明‘心到’在读书中的重要性的呢?”这一问题?师引导学生找到语句“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让学生辨析这两句话的异同,顺势引导学生明白朱熹是从反、正两方面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的,并进行板书。随后引入朱熹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朱熹取得的成就,并且明白这跟朱熹好读书,读书有方法是分不开的。课文学到这让学生根据板书进行背诵,并强调今后背书都可以借助列提纲或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更快速地背诵文章。课堂安排了小练笔,生活中做别的事也会用到“三到”甚至“四到”。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参照板书和课文,进行仿写。</p> <p> 习文之后许老师还安排了一篇拓展阅读,内容选自《曾国藩家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读、自学,合作疏通文意。然后让学生进行汇报,梳理出课文的重点,即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并进行板书。围绕读书要有志,老师让学生读了孟子、周恩来及曾国藩的志向,另外还读了袁隆平、钱学森、钟南山的志向,让学生谈启发,明白读书树立志向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今后读书的志向。</p> <p> 课毕,五年级组赖华平老师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进行了说课。</p><p> 他指出: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语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p><p> 《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由二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于读书、学习的言论。这节课选自的是第二则文言文,出自于朱熹的《童蒙须知》,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的正确并记忆犹新。</p><p>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新课标强调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用"读ー一思一一议ー一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p><p> 这些环节的设计,在课堂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了文章大意,感悟到了朱熹的读书方法。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为今后孩子们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说课后,各年级语文老师们各抒己见,对许老师这堂课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其中张秋萍老师点明了这堂课朗读方法多样,让古文朗读有滋有味,且课堂呈现很有层次性,借助板书进行背诵,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一节有益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课。其他老师也评价许老师个人教态自然大方,小练笔环节落到了实处,评价有指导性,重视拓展,也有老师建议许老师应该在朗读上多花点时间,朗读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小练笔图片是应该只选取个人弃去团体的。</p> <p> 教学之路,止境无限。欲求好教,先得好研。研之深,教之切。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教研组长许新福在最后指出:读书是语文老师必修的功课。我们应该深修内功,好好学习,外化课堂,造福孩子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