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教育】拓宽传统文化视野、推进传统文化传承——西安市碑林区实验小学承办“锦灰堆”非遗文化教师培训活动

杨帆

<h3>  “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描来不易得相符。”诗中所描写的,是我国书画史上一种特殊的画种——“锦灰堆”。</h3> <h3>  </h3><h3>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之一,起源于宋元时期的风雅文人画种,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绘画者是宋代钱选。“锦灰堆”是具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作,集绘画、篆刻、全形拓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古香古色、稚气横生、耐人寻味,有人称之为“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极具独特的审美价值。</h3><h3> 作为第三代“锦灰堆”传承人的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会长的封晶,带领团队设计的“锦灰堆”丝绸文创,目前作为入选非遗系列的唯一礼品。</h3><h3>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晶老师作品</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为了提高教师能力素养,拓展教学理念及方式,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西安市碑林区实验小学承办的“锦灰堆教师培训”活动如期开展,封晶老师现场教学,西安市部分学校美术教师汇聚一堂。</h3> <h3>  封老师说,“锦灰堆”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突出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破”字,要画出破碎、翻卷、重叠、玷污、撕裂、火烧和烟熏等古旧样貌,给人以古朴典雅、耐人寻味的感觉。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要善写真、草、隶、篆,能模仿各家字体,善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熟用碑拓、篆刻等绝活。同时,残缺的文字和图案,还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平添了一丝遗憾之美,而这些也是“锦灰堆”艺术的魅力所在。</h3> <h3>  活动第一天,封晶老师为学员们讲授了拓印及书法相关知识,现场示范,作品观摩讲解。</h3> <h3>  学员以瓦当为素材,进行拓印,在学员动手实践拓印与书法时,为学员一一示范,解决难题。</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员作品展示</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学习活动的第二天,封晶老师讲授了各个朝代的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及雕塑艺术,进行“锦灰堆”教学应用案例和环创体验分析!</h3> <h3>  学员们从古代传统文化中体会“锦灰堆”的意义,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素材,进行剪贴与绘制,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锦灰堆”!</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学员作品展示</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经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学习了“锦灰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更丰富的教学知识,将更加积极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