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古桥

张爱平

<p>昨天,我们一家驱车到泰安大汶口镇,寻访了大汶河上的明石桥。</p> <p>石桥静静地横卧在大汶河上</p> <p>石桥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3年,故称“明石桥”。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原石桥被大水冲毁,粥店人姜桂松“捐资倡修”,乾隆六年重又建成,故又称“姜公桥”。</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是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也是山东省保留最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桥。</p><p class="ql-block">2013年,国务院公布大汶口古石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明石桥北起大汶口古镇南门,南至宁阳县磁窑镇茶棚村,在古驿道上连接汶河两岸。石桥分南桥和北桥,以桥中点为界,分属于磁窑镇和岱岳区两地。</p><p class="ql-block">大汶河北岸的大汶口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是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因大汶河的滋养,周围拥有肥沃的土地——汶阳田,“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文阳田”。明石桥联通南北促进了汶口经济,使大汶口在明清时期便成为了商贾重镇。</p> <p class="ql-block">石桥北连大汶口古镇南门</p> <p class="ql-block">古镇南门</p> <p class="ql-block">富有的山西商人在大汶口古镇修建了山西会馆,还投资建起小学等。</p> <p class="ql-block">大汶口古镇南门内的山西会馆</p> <p class="ql-block">“山西街小学” 旧址</p> <p class="ql-block">石桥曾是连接大汶河南北两地的主要通道,商旅往来频繁。早年,桥上经常车水马龙,异常拥堵。众多等待过桥的人们在桥南头的小村庄歇息,村里人便搭起棚子买茶水。繁忙季节,村里沿街有许多卖茶水的棚子。久而久之,人们都习惯称小村为茶棚村。随着现代公路桥和铁路桥的发展,古桥不再繁忙,茶棚村的名字却沿用下来。</p> <p>石桥南端的茶棚村牌坊</p> <p class="ql-block">石桥净长221米,呈S形,桥宽2.5米,有65个桥孔。由360余块大型石条组成桥面。石桥的桥墩、桥面都是用泰山石砌成,暴晒不裂,水冲不毁。虽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石桥依然坚固。</p> <p>数百个大铁锔子把大条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p> <p>石桥中间的镇水石龙</p> <p>现在石桥只允许行人和电动车通过,苍老的石桥仍然为方便老百姓生活发挥作用。</p> <p>近几年,北京的公司在大汶口古镇投资修复了一些古民居,开发旅游。</p> <p>修复后的老街、石屋。</p> <p>未修复的古村老街石屋</p> <p class="ql-block">如今,古桥的不远处,上游是繁忙的京沪高铁大桥,白色的高铁列车疾驶而过;下游是老津浦铁路大桥,不时有隆隆的列车通过。苍老的古桥愈显沉静,世事沧桑,古桥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时代巨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