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感谢小朋友提供的参赛信息,让这些本来是资料性的图片可以公之于众,也让观众能感受到野外工作的艰难甚至危险。</p> <p>2017年12至2018年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文山州文物管理所、广南县文物管理所对大阴洞洞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取得了大量收获,是云南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早期洞穴墓地。</p> <p>大阴洞犹如一个时光隧道,连接起现在和石器时代。</p><p>洞口氳染的蓝光,把我们一瞬间带到了悠远的蛮荒年代…</p> <p>这次的洞穴考古分为三个区域,这是二区全景。在溶洞中的一处厅厦中,埋藏着十多具古人的遗骸。</p> <p>一区是洞穴入口的遗址区,队员们正在布设探方。</p> <p>洞里的照明只能依靠人工光源,昏暗的环境很难分辨土色,就用白灰把已经确认的墓穴框出来。</p> <p>三区,在洞穴的更深处。顺着陡峭屿地下河河岸攀爬进去两百多米的又一个厅厦。</p> <p>对出土的人骨做现场鉴定,并且及时采集数据。</p> <p>把出土的人骨分别打包,准备寄往实验室做更深入细致的检测和分析。</p> <p>三区暗河边的一个墓穴,河岸和河面的高差有二十多米。队员正克服恐高的情绪认真清理。</p> <p>踩着垫板绘图。对墓穴的骨骸和随葬品进行现场绘图,因为墓穴比较密集,怕踩坏别的墓穴,只好站在垫板上。</p> <p>虽然只是一具骨骸,但那神一般的表情在灯光的照射下变得有如金子的雕像。</p> <p>附《考古工地上的民工》</p> <p>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古工地既陌生又神秘。</p><p>而对于在古工地上工作的民工而言,虽然确实是能近距离接触到刚刚出土的文物,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承担着繁重而枯燥的挖掘和搬运土方的工作。</p><p>考古工地因为其特殊性,不能使用机械,因此就需要大量的人工来挖掘和搬运土方。田野里的作业,不论风霜雨雪,酷热严寒,探方里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p> <p>狭窄且闷热异常的墓坑里,依然认真耐心的清理着填土的老汉。2018年5月11日云南省元谋县</p> <p>冬日清晨,地上蒸腾着雾气,民工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016年1月4日云南省昌宁县</p> <p>大雨将至,争取在下雨前多运点土。2020年6月13日云南省耿马县</p> <p>城市化的进程让田野考古变得越来越向城市的边缘地带和偏远地区退缩。兴许,过不了多久,这里就变得高楼林立起来。在一片离城不远的山坡上,洛阳铲队员们正在搜寻着地下的蛛丝马迹。2016年3月4日云南省广南县</p> <p>赤膊抬土的傣族汉子,身上的纹身是傣族的辟邪纹样。2020年6月14日云南省耿马县</p> <p>民工们刚开始到考古工地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些惧怕的心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已经很坦然的与这些千年前的尸骨共处了。2018年8月18日云南省元谋县</p> <p>老太太在清洗出土的陶罐,专注而细致。2018年6月13日云南省元谋县</p> <p>崇山间,留下了一个探测队员孤独的身影。2016年3月18日云南省广南县</p> <p>夕阳从云的缝隙里投射下来,此刻,仿佛米勒的晚钟。2020年6月14日云南省耿马县</p> <p>大雨过后,探方里积满了泥水,一桶桶的把水舀出去。2020年6月17日云南省耿马县</p> <p>您的点赞是创作品动力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