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枢夫子庙(金陵游3)

钟田(田中艾美)

十里秦淮是南京古老的文化渊源之地,历朝商贾云集,景象繁华,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留下三千多首名篇佳作;这里,曾经是绵延一千多年的学宫、书院和科举考试场所,为国家输送过大量经世济国之才。<div>  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宋,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这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是秦淮风光的精华。夫子庙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齐名。<br></div> 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孔庙、学宫与东侧的贡院(通过考试来取士的考场)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 古时候的孔庙有一定的布局形式。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照壁、泮池、聚星亭。 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为中国照壁之最。 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鲁国学宫设于泮水之畔,周朝时“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以后相沿成习。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泮池边的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现修饰完整。 庙门前有“天下文枢”柏木牌坊一座。天下文枢指古代南京是天下文化的中心,也是指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孔庙的所在地 “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柱头皆有云雕,形即华表。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员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栅栏封闭。 入棂星门,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又称戟门。在封建时代,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教谕、训导学教官由大成门进,士子走持敬门,不得逾矩。 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门因名“大成”。门前石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门内两侧分列四块古碑。 虽然孔子学院已经开到世界,外国人还是看不懂我们的老祖宗拱手作揖的手势 巍峨庄严的大成殿高18米,,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现大殿是按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建筑为蓝本修建的。原殿内正中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牌位,两旁配享四亚圣。现殿前有孔子铜像,两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汉白玉像。殿前有宽敞的露台,四周绕以石栏板,它是古时祭祀举行乐舞的地方。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第一学”门坊,包括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 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有宽畅的通道,曾种植几百棵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苍苍。 殿后为“明德堂”,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 中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 尊经阁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阁清嘉庆年间又遭战火破坏。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 诲人不倦—朱熹手迹 御碑 位于学宫东侧的“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虽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能幸存。同治时又重扩建,范围更大,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 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 2011.12.16/20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