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冬日暖阳,怀着对美术教学的热忱,带着对课题的思考,2020年12月18日下午,科尔沁区教研室美术学科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规划课题《科尔沁区蒙古族民俗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同频互动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以“实现跨区域教研,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目的,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本次活动由科尔沁区教研室美术教研员陈文梅老师主持。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观摩两节课题优质课,授课教师分别是敖力布皋学校白宇飞老师和木里图学校赵秀廷老师,课题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就课题的继续研究展开了讨论。</p> <p> 敖力布皋学校教师白宇飞执教的课程《蒙古族居舍民俗—蒙古包》,以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导入本节课,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感受到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在辽阔的敕勒平原,千里阴山之下,感受那如天空般的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p> <p> 通过简短的小视频,同学们了解了蒙古包的作用、结构、特征以及寓意,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了解蒙古包,并完成题卡,让同学们有所问、有所思、有所想,在观看过程中感受蒙古族牧民的建造智慧,体会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了解游牧民族神奇的摇篮。</p> <p> 随着逐步的观察学习,同学们对于设计蒙古包也是跃跃欲试,与小伙伴们积极交流,畅谈感想,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合作设计出了形式多样的蒙古包作品。绘画作品蒙古包以拼贴填画的方式进行展示,呈现出草原“那达慕”的精彩盛况,人们在“穹庐毡帐”蒙古包前或跳舞、或赛马,远方的羊群像云朵般漫步在草原上。手工作品精彩纷呈,蒙古包上的纹样粗中有细、刻画入微,同学们都想走进蒙古包去一探究竟。</p> <p> 随后,观摩木里图学校教师赵秀廷老师讲授的《蒙古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观看活泼、诙谐的东汉击鼓说唱俑雕塑,让孩子们对“大笑”的陶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欣赏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也更加想要了解“说、学、逗、唱、弹、拉、演、表”多元化蒙古族的说唱艺术。</p> <p> 看着乌力格尔表演《呼延庆打擂》片断,感受苍茫辽源的草原造就胡尔奇浪漫开阔的艺术气息,他们的表演风格和故事内容或优美如诗,或悬念迭起,令听者全然沉浸在故事之中,忘乎其所以。赵老师也形象的把这种艺术形式概括为“一个人,一把琴,一台戏”。</p> <p> 本节课思路清晰,讲解细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模仿,通过听、看、演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让学生感受乌力格尔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生们也自告奋勇的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用美妙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捏泥人的心路历程。同学之间互相观察、互相学习,更好的将自己所了解的乌力格尔艺术展现在民族特色强烈的作品中。有的泥人盘腿坐在地上,有的在用马头琴拉出悠扬的曲调,泥人作品细致入微,仿佛能够听到乌力格尔说唱艺人的独特的表演风格。</p> <p> 接下来,两位老师分别从教学准备、课堂环节、学生表现、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说课,介绍课程设计思路。课题组成员间展开细致讨论,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疑惑,两位老师也做了详实的解答。</p> <p> 最后,陈文梅老师再次为全体小组成员从终期课题研究规划、教学模式的继续探索做了细致强调,希望老师们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编写课题校本教材,撰写课题相关论文,将教学设计的安排落到实处。为老师们更新了理念,明确了研究方向。</p> <p> 这次同频互动活动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去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为后期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明确了方向。同时还为老师们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的良好互动氛围。相信在陈文梅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我们老师的努力,一定能够快速成长、惠及课堂、滋养学生。今后我们也仍会迈着实践探究的脚步,共同进步和成长,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能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让学生享受美育的熏陶,静待花开,绽放属于他们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