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研学活动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行走的课堂、校外课堂、大自然课堂。</p><p><br></p> <p> 2020年12月19日,在思茅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领导的组织和安排下,中心的诗词班、阅读班、篮球🏀班联合开展“探索古陶文化• 寻觅普茶幽香——第八期云缦茶研学”主题研学体验活动。孩子们带着开心、快乐的心情,踏上了今天的研学之旅!</p><p><br></p> <p> 简单的整队、规范过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秩序地上车,因为我们都是文明的出行者。在旅游大巴上,孩子们兴奋不已,叽叽喳喳的话音不绝于耳。碰到微微有些晕车的同学,老师轻轻的用药油揉捏,对孩子们嘘寒问暖,孩子间嘻哈逗乐,团结互助。《少年》这首歌的加入,让整个车厢里弥漫着快乐又温暖的气息。孩子们一路的欢歌、一路笑语,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目的地。</p> <p> 清晨,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我们到达云缦营茶研学基地。在营地教官的带领下,开展热身活动。</p> <p> 热身活动结束后开始:分小组 ↣ 选队长 ↣ 取队名 ↣ 编口号 ↣ 唱队歌↣ 两队PK。</p> <p> 今天的两个队都特别有意思,一个是“树人队”,口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队歌《少年先锋队》;另一个是“少年队”,口号:“二组二组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队歌是《少年》。</p> <p> 组队结束后,在教官的带领下,孩子们就开启寻觅普茶幽香的体验活动。普洱茶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就已成为皇家贡茶。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同学们了解茶的基础知识和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掌握基本的茶艺技能和礼仪,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跟随营地老师的脚步,孩子们开始学习采茶、制茶。</p><p><br></p> <p> 老师在耐心细致的教孩子们采茶制茶的工艺。</p> <p> 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p> <p> 徒步茶山,又是一次快乐的体验。虽然已经接近12:00了,有的小朋友的肚子已经发出了饥饿的信号,但一到茶山,孩子们又兴奋了,完全忘记了饥饿。在教官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徒步茶山,登高望远,尽收茶山美景。</p> <p> 孩子们从茶山上下来以后,在茶艺老师的带领下,又到茶室学习泡茶的方法。</p><p><br></p> <p> 温杯洁具 ↣ 醒茶 ↣ 泡茶 ↣ 品茗</p> <p> 品完普洱香茗孩子们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欣赏巨型根雕作品。讲解员叔叔用心的讲解着,孩子们仔细的聆听着。口中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被艺术家高超的雕刻艺术折服。</p> <p> 不知不觉中,已到午间,孩子们都饿了,小一点的小朋友,找到老师期盼的问道:“老师,可以吃饭了吗?”幸福惯了的孩子们,现在才知道用餐是多么美妙的事情。</p> <p> 孩子们在用餐之后,利用午休的闲暇时光,安排孩子们进行30分钟的阅读活动。沉浸于书海之中的孩子是幸福的。阅读的孩子有力量,阅读的孩子有未来!</p> <p> 器以载道,器以藏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的发明不仅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更蕴含着国人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审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普洱镇沅古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能体现云南乡土气息的原始韵味。</p> <p> 8大非遗工序:炼泥 ↣ 揉泥 ↣ 拉胚 ↣ 修胚 ↣ 雕刻 ↣ 压光 ↣ 抛光 ↣ 烧制 ↣ 出窑石。</p> <p> 传承中华文化、感受陶瓷之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陶瓷制作,感受陶瓷文化。</p> <p> 大自然总是充满魔力,一个个不起眼的石头也能吸引我们靠近。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喜好,精心挑选石头,用颜料绘下自己喜爱的图案,通过自己的双手,赋予石头鲜活的生命,让石头变成了艺术品。</p><p><br></p> <p> 石头彩绘不仅培养了孩子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使孩子们感受自然,产生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p> <p> “研有所得•学有所获”创设情景让孩子们体验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也是现代教育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和践行。“探索古陶文化 •寻觅普茶幽香”研学活动结合普洱本土特色“普洱茶”和“镇沅黑陶”,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身去体验、感受、探索、发现有关陶瓷的厚重历史和文化,了解普洱茶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又拓宽了视野,同时还在悄无声息中传承了“陶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身体力行的推广普洱的茶文化,成为新时代茶文化的传承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