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167efb">江南冬天的脚步较之我的老家,来得要迟。这不,大雪节都过了,气温才有点冬天的意味,但户外依然没有那种冬的肃杀。这让我想起了青少时代的冬天。<br><br>我的老家在大别山的南麓,海拔最高处近千米,平均也有近700米,属于高寒山区。那山不像江南的山,江南山顶上一般不住人家,我们那山,一个山脉连着一个山脉,绵延得不知尽头,民居坐落在山腰或山巅稍微平敞的地方,从山下集市回到家里,得翻山越岭,道路崎岖。直到上个世纪末都还没有通电,没有公路。我的家族在那崇山峻岭间繁衍了20多代。我在老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高中尚未毕业,被村小学找去当了小学代课老师,其时还没18岁,真是大孩教小孩。</font><br> <font color="#167efb">那是上个世纪中页,广大乡村的民众过上了安稳的日子,生活物资虽不丰富,但自在无忧。<br><br>那时的冬天,气温似乎比现在要低,每当这样深冬季节,我那山村,漫山遍野都有是皑皑白雪,屋檐上总是挂着长长的冰棍,形状有如溶洞里的钟乳石,但观感比钟乳石要漂亮得多,晶莹剔透。在见不到阳光的山壑犄角,积雪和凝冰一直要到次年的春末才完全溶化。若是晴好天气,从山下仰望,连绵的山峰有如戴着银色的帽饰。有时被云雾笼罩,山峰时隐时现,恰似文人墨客们笔下的仙乡阆苑。</font><br> <font color="#167efb">置身此环境里的乡民,是无心欣赏这些美景的,他们此季是想方设法抗寒保暖。家家户户在秋收过后农闲时日里,准备好柴薪,有直接砍伐的杂木,有毁林开地挖起的树兜。大雪封山时,大多早上迟起晚上早睡,饭后在灶台前燃烧那些柴兜,男人及串门的客人,围坐在火堆旁,谈天说地。女人们则坐在火桶里或火箩上缝缝补补。由于起得迟睡得早,所以有些人家一天就只吃两餐饭,不仅省下了一餐口粮,又省去了照明用的煤油。粮食不能自给,每年大概要吃两个来月的回销粮;煤油是计划供应,得有煤油票才买得到。因为在床时间长,更因“人多力量大”的宽松政策,五、六十年代乡村出现了生育高峰,一家弟兄姊妹三、四个比比皆是,上十个同胞的家庭也不鲜见。</font> <font color="#167efb">若遇大雪封门,确有急事非得下山,就用毛棕裏住脚,再扎上草绳,柱着棍杖,蹒跚往返。记得有一年,我一位堂伯母去世,我从江南回去吊唁,坐汽车,转小轮,再转两次汽车,然后步行,一番折腾,离家还有7华里没有人烟的最艰难的路,可是天已漆黑,不得已,敲开一家人的门,希望求得一柱火把,继续赶路。喜出望外,开门的竟是我初中时的同学,我们同宗,按辈分他要比我长四辈。他家这是刚建不久的新房,才在这新居里结婚不久。他母亲迎上来,执意不让我走,说不要讲这样冰天雪地,就是暖天,这样夜晚我也不会让你走,上去那段路,沿路又没有人家,就是有火把,有的地方你也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的,一个火把能点几大一会?摔倒了怎么办,遇上野兽怎么办?说得我身上都起了疙瘩,只得随遇而安。晚上老人家做了肉蒸面,这是我们那一带最好的膳食,过年一定有,平时很难得;同学还请他的叔叔(所在村退下来的老支书)做陪,吃面喝酒。乡情之浓,记忆犹新。</font> <font color="#167efb">60年代下页至整个70年代,继学雷锋运动和工业学大庆之后,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没有任何机械,就凭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外加扁担、畚箕、锄头、铁锤等最基本的劳动工具,治沟平地、改良土壤、修渠储水。有许多地方学有成效,改善了缺水的困境,创造出了高产稳产的农田,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大多地方是不顾实际条件而刻板模仿,结果严重破坏了山林资源。除了种田,以外的时间,特别是原来冬闲的季节,学大寨时,各个生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民小组),男女老少,帜旗引路,天刚亮就到达工地。工地上喇叭高扬,旌旗猎猎,只在除夕放半天假。我参加过此时的劳动,冰冻的泥土,坚如顽石,一锄挖下去,手被振得生疼。</font> <font color="#167efb">由于小孩多,经济拮据,买布做衣难上加难,因为买布也得凭布票,没票有钱也买不到。我们现在平时淘汰的旧衣完好无损,只是款式不流行而已,因为现在的衣服布料好,耐磨耐穿。那时的布料,品种单一,又不扎实。大冬天的,衣衫单薄,我的兄长中我记得就曾多年都是一条单裤过冬。我在当代课老师的那几年,学校是一般的瓦屋,不仅没有天花板,窗户也没有玻璃。塑料薄膜其时农村见所未见,用报纸糊上窗户,不几时就百孔千疮。教室四处钻风,同学们鼻涕长流,鼻水滴到桌上,不到两分钟就结成了冰坨坨。</font> <font color="#167efb">我们现在御寒有保暖衣、羊毛衫、羽绒服,品种多多,数量多多;取暖有空调、电火桶、电热毯,家居有,单位有。我曾到一些单位办事,室内开着空调,已是很暖和了,脚下还开着电火桶,相比我少小时的冬天,简直快活似神仙。</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乡亲们手机随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