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琐语 <p class="ql-block">冬至到了,冬天才真的到来,人们也才能真正地安静下来,思考“吃啥”。按习俗,他们常常会用一顿饺子安慰一下自己一年的辛劳。可是我的生活里,早岁压根没想到冬至也能算个节日,“吃啥”的问题也因贫困很少去思考,更没有奢侈地用饺子打发这个节日,直到上了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上大学前并没对冬至有啥关注,只是在背地理或古诗词时不时见到这个节日。那时穷,穷到连逢年过节都熬煎,所以不管是啥节日都熬一碗瞪眼汤,调一碟本土野菜,蹲在灶台边,狼吞虎咽,热乎一下身子,填饱一下肚子,安慰一下劳苦的心灵。因为过惯了这平平淡淡还带点辛酸的节日,知道冬至也就是生活中的某一天罢了。</p><p class="ql-block">我上大学是在1989年,那时改革开放十年余,家里粮食基本够吃,如果不讲究,衣服以哥传弟的方式轮换,也够穿了。特别是有好心人常捐一些还算干净不破的旧衣服,捡一件合身的穿上,也人模狗样地“洋气”几天。有吃有穿了,也就在乎那些传统节日了。像端午一定要包槲包;八月十五一定要蒸月饼(也可买,那时嫌贵,多自己蒸);冬至这节日也蹦跶出来了,非要让人吃一顿饺子,没荤的也得来顿素的,祭献了祖宗,然后才能让你品味一下半年都没吃过的饺子。那时,我只是认为冬至吃饺子是人富起来的标志而非习俗。</p> <p class="ql-block">冬至吃饺子这种习俗,我到大学里才知道。冬至到了,班长把大家分成小组,男女搭配,在系办公楼的一个大教室里包饺子。刚开始,我犯嘀咕,师范生咋还学包饺子?一位城市的同学听到我的疑问竟哈哈大学说:“你竟不知冬至要吃饺子么?”我说:“吃过,但没听说非吃不可。”后来我那同学讲张仲景回家乡帮乡亲们济困纾寒,大锅煮“采耳”(就是现在的饺子)的故事。并说:“北方吃饺子本是一种生活习惯,冬至节只是给我们了吃上一顿饺子的理由,何况我们还要纪念一下张仲景及我们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我想,中国人含蓄,想吃好东西,在不愿直接说出的情况下,就会说咱们得祭祖献神了,于是就有了祭奠祖和神而自己吃祭品的理由。研究发现,中国的节日最多,多与祭祖和神有关。有些节日,起初是劳动人民劳动经验的积淀,为农事而定的,比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但时间一长,这些节日竟也成了吃的理由。想来,饿出来的普通百姓,创造一个非吃好东西不可的理由,也真还是人之常情。</p><p class="ql-block">当了教师后,工资微薄,要想吃点好东西非要积攒一两月的薪资不可,每个节日,即使给一千个吃好的理由,掏不出钱也还得平平常常地过。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老师工资好像突然涨了,才计划起每个节日都应该吃啥。可是这个时代,每天所吃所喝都和节日无啥差别,吃得好了,反而又忘了哪天是节日了。</p><p class="ql-block">“冬至,吃啥?”这个话题,在越来越富裕的人们那里,逐渐没有答案了,古老的节日习俗就像早晨的残月被富裕的阳光淹埋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