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洼插队二三事(2)

孙卓

<p><br></p><p> 经营一个家庭不容易,经营一个有9个人的大家庭就更难了!况且这个家庭的成员还是一群最会闯祸的16、17岁的小年轻!经营者也是同样年龄的小青年。</p><p> 这就是我们曹家洼插队知青的家。4男5女,年龄15至17岁。家长是肖志刚和胡丕英。</p><p> 做饭</p><p> 就拿做饭来说,谁来做,会不会做,能否做好,就是家庭的头等大事,第一要务。</p><p> 队长帮我们安顿好住处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做饭了!头一天下了工后,肖志刚就喊大家来开会,研究做饭问题。姬连生首先发言,声称男生不会做饭,拜托女生承担起做饭的工作,胡丕英看着寿天坚说:“不一定所有的男生都不会做饭吧?”肖志刚悄悄踢了寿一脚,寿天坚赶紧说:“不会不会,肯定不会!”,“真的不会?”几个男生异口同声地说“不会!”没办法,胡丕英只好说“既然你们都不会做饭,那么我们女生就只好做了,做什么饭,大家就吃什么饭。另外你们还得把水供上,成不?”几个男生说“成!”。从那以后女生做饭,男生挑水就成了规矩。</p><p> 女生也不是都会做饭,我和何李民就不行,被安排打杂、洗碗。张镐德是火头军,负责拉风箱。只见她头戴草帽,脖子上搭着毛巾,两手抓着风箱杆,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拉,炉子里的火苗也随着一窜一窜的往外冒,她的脸被火苗映得红通通的。胡丕英和王西英是大厨,只见她们利落地将大辫子头上一盘,挽起袖子和面、擀面、蒸馍。.擀面的面是头掺面,蒸馍的面是一箩到底的面。还有吃的油,每月定量的小麦,由队上按时发放。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p><p> 油泼面</p><p> 又该去镇上发信、买日用品了。一大早肖志刚就大喊“出发了,出发了!”我们赶紧整理好需要带的包包,王西英又朝镜子喵了两眼,大家就出发了。到了镇上一切都很顺利,发了信,买了灯油、酱油等就返回了。返回的路上,我们一路走,一路说笑着,只见沟边一簇簇小花,黄的、红的、紫的、色彩斑斓,十分美丽,风一吹,阵阵清香扑鼻而来,王西英说“我们采些花回去吧!”,肖志刚说“你们慢慢采,我们先走了。”待我们采完花,男生早已不见了踪影。胡丕英说“让他们先走,反正他们还要等我们回去才做饭。”于是我们聊着、走着,待到家门口时,一股饭香扑面而来,再推开厨房门只见案板上、锅台上一片狼籍,油瓶子见底了,显然是刚饱餐了一顿大餐,油泼面!不是不会做饭吗?如此短的时间,真是高手!姬连生从男生宿舍门里伸出了半个脑袋嘿嘿一笑,又迅速缩了回去。我们怒不可遏!后来肖志刚多次与队长“促膝谈心”,赢得了队长的同情,预支了粮食、食油,此事才作罢。</p><p> 后来回想起来,正值青春年少长身体的时候,男生的确不够吃,缺乏营养。 </p><p> 挖红薯</p><p> 收获红薯的季节到了,早就听说大荔的红薯又甜又面,为了让大家提前尝鲜,肖志刚率领男生到队上的地里偷挖红薯。下了工后,段林渊通知先不要做饭。傍黑时分,他们4人回来了,姬连生扛了一只桩子(装粮食的口袋),里边装满了红薯!我们喜出望外,一边迅速清洗、开蒸!一边派人守住大门。当晚大家会餐了一顿红薯大餐!我们5个女生吃了满满一盆!真是又干又面!</p><p> 曹家洼的编外成员</p><p> 张嘉驹是曹家洼的编外成员,这一点毋庸质疑。早在1968年12月30日那天他就成为了曹家洼知青的编外人员。记得那天下着大雪,学校操场上人山人海,送行的家长和学生哭的、笑的沸沸腾腾。我和何李民家里没有人来送行,我们早早就爬上带蓬的卡车朝外张望着,不一会儿老师高声喊道“上车了!上车了”姬连生、寿天坚、肖志刚、胡丕英、段林渊、张镐德、等纷纷上了车,胡丕英的姐姐也陪着上了车。</p><p> 不一会儿“曹家洼的知青点名了!”老师大声喊着、数着“1、2、3、4、5、6、7、8、9、10....怎么多了1人?怎么多了1人?”这时人堆中钻出1个脑袋笑着说“老师,我替你把他们送到曹家洼!”“张嘉驹你个捣蛋鬼!你成了曹家洼编外知青了!早去早回!”老师说,张嘉驹伸出手,敬了个礼“是!保证完成任务!”车厢里一阵哄笑。</p><p> 从那以后,凡是曹家洼的事,他都想掺进来。50多年过去了,他和曹家洼的联系更多了,哪里有肖志刚哪里就有张嘉驹,哪里有曹家洼哪里就有张嘉驹。这些年来,曹家洼的任何活动都少不了张嘉驹的参与。</p><p> 肖志刚和张嘉驹上初一时就是一对乒乓球好搭档,曾为68级10班争得了学校双打冠军的荣誉。友谊可以两小无猜,友谊可以拔刀相助,肖志刚的足智多谋也许少不了背后张嘉驹的贡献?据说张嘉驹不仅给4个男生起了外号,“肖志刚(宝宝)寿天坚(猫)段林渊(园园)姬连生(鸡)”还把外号串了起来,“(宝宝)打扫了(猫)拉的(圆圆)的(鸡)屎。”哈哈...真够捣的!</p><p> 可惜寿天坚离我们远去,祝他在天堂里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