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心里,徽州不单是一个古老地名,更是一方人间仙境。每当看到“徽州”二字,我眼前便浮现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在这幅画卷里,有青山横斜、溪水蜿蜒,有田畴交错、阡陌纵横,有白墙兀立、檐角高挑。一切都是那么古朴自然,一切都是那么清寂悠远。于是,便有了一个热望,去看看徽州的山,去看看徽州的水。</p> <p class="ql-block"> 去徽州之前,先查询了徽州历史。徽州,古称歙州,位于安徽省境内,唐大历五年(770年)已成建制,辖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祈门、休宁“一府六县”。宋宣和三年(1121年),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徽州之名由此得来。其后数百年间,建制基本未变,形成了独特的徽文化,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区划调整,婺源划归江西上饶,绩溪并入安徽宣城,撤徽州地区设黄山市,古徽州逐渐分崩离析,成为记忆。好在灵山秀水还在,风土人情还在,那片土地依然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我开启了古徽州之旅,第一站江西婺源县。一进入婺源境内,便感受到浓浓的徽文化。山峦之间、溪水之畔,五彩斑斓的秋色里,一户户白墙黑瓦的农家院落牵扯着我的眼球。我对徽文化的最直观印象便是它的建筑,这些建筑与众不同、风格独具,充满了艺术气质。不仅如此,它们仿佛就是为这片山水而生的。只有在这里,才能张扬它们的个性、体现它们的魅力。每当秋叶红艳的时节,总会有许许多多的画家、摄影师趋之若鹜来到这里,用色彩和镜头记录这个无比美丽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婺源为全域旅游,每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值得去走一走,看一看。面对众多诱惑,我选择了两个地点,篁岭和晓起。篁岭是我事前就预备去的,晓起是在一家饭馆里用餐时,一位摄影师推荐给我的。摄影师是个老江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对晓起的秋色赞美有加,说那里的菊花长得特别好,值得去看看。摄影师的眼光都很毒,摄影师说值得去看的地方,一定错不了。而且,晓起还是皇菊原产地,想起饮菊花茶时,皇菊在茶水里如丝如缕绽开的花瓣,更激起了我去晓起看看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晓起离县城四十多公里,是一个山环水绕的小村庄。村子前横着一条小河,河水清澈透明、缓缓流淌。有村妇在河边淘洗衣物,橐橐的捣声清晰可闻。走过一道石拱桥便进入到村子里。斑驳的马头墙、高翘的雕花门廊、凹陷的石板路面,让人仿佛步入到遥远的岁月。在狭窄的通道行走,见到最多的是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菊花门店,每一户门口都摆放着木架,木架上一层层搁着大笸箩,笸箩里晾着刚采摘回来的新鲜皇菊。这是我看到的最干净、最漂亮的菊花,一朵紧挨一朵,大小相同、色泽一致、形状不异,看得出每一朵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门店里有衣着光鲜的年轻女子,笑盈盈地看着从门边经过的游客,有人张望便招呼一声,声音袅袅的,煞是好听。</p> <p class="ql-block"> 晓起村分上村和下村。参观完下村、采买好皇菊后,我们便顺着窄窄的村道路往上村去。上村与下村相距约两里,中间是一大片菊花地,一面靠山,一面临水,黄灿灿的菊花开得满眼都是。几名头戴蓝头巾、身穿蓝花衫的年轻女子臂挎竹篮,正在潜心采摘菊花。她们神情专注,动作轻巧,仿佛在做一件十分经心的事情。花海中央有一块空地,铺了红蓝两色塑胶,颜色十分醒目,估计是筛选菊花用的。摄影师赞美有加的地方应该就是这里了。寻一个合适的角度,把菊花地、采菊女和远处的古村落框进去,便是一幅美得让人心动的图画。</p><p class="ql-block"> 走过菊花地便来到上村。村口生着几棵高大的香樟树,虬枝盘曲,蓊蓊郁郁,十分荫凉。进村有两条路,一条是顺着村道路径直往前走,穿过一座牌坊,再绕过一个凉亭,便进到村子里了。一条是下到小河边,从石墩子跨到河对岸,也可进到村子里。村子不大,静悄悄的,没有店铺,也极少游客,只有一些徽派老屋散落河流两岸,让人感觉到岁月的静谧和苍老。走到村子尽头,一座祠堂静静地立在那儿,高大门窗透露出威严气息。几个小女孩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做着游戏,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笑声洒落河面,顺着河水传出去好远。</p> <p class="ql-block"> 婺源最诱人的是篁岭,篁岭最迷人的是“晒秋”。许多人来婺源游览都是冲着篁岭去的。我们离开晓起后,也匆匆赶往篁岭。篁岭坐落在一处山塆里,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据村人说,在开发成旅游景区前,这里冷清闭塞、无人知晓,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清苦封闭的日子。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封闭,才完好地保存了篁岭的原生态文化,使它如碧玉一般养在大山里,直到几年前人们把它发掘出来,并以“晒秋”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惊讶赞叹、心向往之。</p> <p class="ql-block"> 篁岭坐落在半山坡上,须乘缆车才能到达。进村便是一个小型广场,被浓郁的树荫覆盖。广场布置得十分精巧,有古老的农具,也有各种粮食作物,让人感受到十足的乡土气息。广场朝向村子一边建有看台,可一览整个村落。游客们来到这里,面对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徽派建筑,无不发出一声赞叹,真是太美了!站在这里,你看到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古老的建筑,还有伴随这些古老建筑一起走过来的沧桑岁月,它是屋瓦上落满的尘埃,它是墙头上斑驳的旧迹,它是檐角上漂白的灯笼,它是你逝去已久的梦幻。</p> <p class="ql-block"> 由广场往村子里去,仿佛走进一个古街市。那些风格一致、造型各异的古老民居,一幢紧挨一幢,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心生赞叹。面对这些古旧却不失精美的建筑,我猜想这个村子一定有过值得回忆的过去,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和荣耀。村子里除了密匝匝的房屋,还有不少柿子树,这里一株那里一株,点缀在道路边、墙头下,惹人注目,令人流连。一处墙角边,许多游客围在那儿争相留影,背景是一株红艳的柿子树。柿子树枝丫繁密、硕果累累,在马头墙的映衬下格外亮眼。</p><p class="ql-block"> 到了篁岭,最想看的自然是“晒秋”。“晒秋”就是晾晒秋收后的农作物,这本是一件极普通的农事,有了挖掘和打造,便有了审美意趣。我们按照导路牌的指引,踏着一级级石阶、穿过一条条窄巷,走到村子的最高处。欣赏“晒秋”有两处最佳地点:一处是一户农家。这里视角极好,凭窗而望,由近及远,不仅能看到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还能看到一户户农家窗口外晾晒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经过加工,红的黄的白的,装在圆圆的笸箩里,晾晒在蓝天白云下,和古老的村庄融合在一起,和苍茫的大山融合在一起,色彩艳丽、美妙无比。另一处是专门建造的露天观景平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不仅能俯瞰整个村落,还能在平台上摆出各种造型,把自己融入到美丽的村庄里去。</p><p class="ql-block"> 离开江西婺源,我们直奔安徽黟县宏村。宏村坐落在黄山余脉一片平坦的坝地上,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河水缠绕,因景色太过优美,称作“画里乡村”。这个古村落与晓起、篁岭不同,它不是在漫长岁月中自然形成的原始村落,而是数百年前先人们沿河寻来,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在这儿精心规划、破土筑墙建成的一个小镇子,因为规模宏大,称作宏村。宏村的一街一巷、一筑一景、一草一木,都体现出徽文化精髓,是人们寻找梦里徽州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停车场出来,尚未进入村子,游客们便被一片湖水吸引住了。这湖其实并不特别,但湖面上有了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湖对岸有了高低错落的古村落、湖周围有了沿湖而生的杨柳树,这湖便有了特别的风姿、特别的韵味。湖叫南湖,是宏村的一大景观,也是画家、摄影师们流连徜徉、忘情山水的地方。除了这些艺术家们,还有一些漂亮的女主播,举着手机,一边行走一边拍摄一边讲解,把这片美丽的湖水传播到千里之外、传播到千万人中。游客们更是这里的主角,他们蜂拥而上、沿湖散开,或单独一人、或三五成群地在湖边摆弄身姿,摄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石拱桥上走过,便进入到村子里。村子规模宏大、街巷纵横,让人感觉仿佛走入迷宫。无论是宽街还是窄巷,都古色古香、古风十足。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仅能容一两人通行的小巷,窄窄的、寂寂的、幽幽的,斑驳的墙壁上不时嵌着一个古旧的门廊,翘翘的檐角下挂着几只旧灯笼,或红或黄、或圆或方,充满怀旧情绪。有时也能看见一枝、两枝柿子树从出墙头探出身来,几枚红红的柿子缀挂在空中,便有了诗情、有了画意。</p><p class="ql-block"> 走到村子腹心,一汪清澈的湖水蓦地闯进眼帘。这湖叫月沼,形如半月、水平如镜。月沼倒映着天上白云、周边建筑,光影交错、水色迷离,让游客们心生幻觉,不知此处是天上还是人间。沿湖而行,一栋栋古旧建筑伫立湖边、各具形状。最引人瞩目的是月沼北面的乐叙堂,门廊高大、气宇轩昂。宏村人几乎全都姓汪,这乐叙堂便是汪姓人家祭拜祖先的祠堂,建成于明万历年间,格局恢宏、雕饰精美,令人叹为观止。乐叙堂与门前的月沼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风荷”。如果是盛夏时节来到这里,定能欣赏到风荷胜景。</p><p class="ql-block"> 离开宏村前,我特意去参观了南湖书院。南湖书院位于南湖边上,门口几棵高大的樟树,湖边许多枯败的荷叶,环境清幽、风景宜人,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进入书院内,一幢幢房屋依次排开、比肩而立,让人惊讶书院规模之宏大。院内除了房屋,还有回廊、假山、绿植,都做得十分精致。读过墙上文字,知道南湖书院是徽州古书院代表建筑之一,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个小小的村落,建成这么大一个书院,培养出许多人才,或成为鸿儒大家,或成为红顶商人,可见宏村人的祖先是多么高瞻远瞩、富有睿智。步出书院,渐行渐远,忽听背后有稚童的读书声从岁月深处隐隐传来,悠远而清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