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长型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心态——钟实小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钟家村实验小学

2020年12月18日下午,我校特约邀请陈敏丽主任来我校,开展了以“发展成长型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为主题的教师心理教育讲座。 陈敏丽现任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讲座正式开始前,陈主任邀请石迪文主任上台互动,在陈主任的引导下,在座的所有教职工也两两一组做出相应的动作。大家彼此互相称赞:<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你是未来最优秀的教育者!”</font></b></div> 陈主任的本次讲座主要从三大板块展开:认识成长型思维、厘清成长型思维、发展成长型思维。 <div> “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源于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经典作品《看见成长的自己》。从1978年开始,德韦克教授发起了一项研究,找来一群孩子去完成一系列难度递增的智力拼图……很快,这群孩子形成了两个类型:拥有“<font color="#39b54a">成长型思维</font>”的孩子和拥有“<font color="#167efb">固定型思维</font>”的孩子。</div> 之后近40年里,德韦克一直在论证不同思维模式与成败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而这也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div> 最终发现:<b><font color="#ed2308">思维决定命运</font></b>。</div> 在座老师认真地聆听着陈主任精彩的讲解,不禁也沉浸到德韦克教授有趣的“拼图实验”中,思索与感悟。<div> 随后,陈主任提出重要观点——大脑是可塑的。大脑的改变能力称为大脑的“可塑性”,我们的大脑中约有一千亿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元。</div> 当我们学得越多,神经元之间的通道也就越多。当某一通道经常被用到时,它会变得更加强大。同步发射的神经元会串联在一起,每个人的大脑都能通过锻炼与学习,建立连接并获得成长!<div> 陈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师们展开专业的讲解,在座的老师们纷纷学习记录讲座重要论点。</div>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师们厘清固定性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区别,陈主任将两种思维模式展开对比。 <b>固定型思维</b>会带来短暂的成就,但按部就班,长久以往,难以用开放的心态来拥抱世界。<br> 而具有<b>成长型思维</b>的你会对生活充满热情,走出舒适圈,敢于挑战与探索新鲜事物,较易融入新的环境。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且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要如何正确地评价学生呢?<div> 陈敏丽主任从表扬、批评两个角度,为钟实小的老师们支招。</div> 人们都对成功充满愿景,善于为自己的成功找到充足的理由,能够利用成功人士的事迹激励自己不断前进。<div> 好思维成就好教师,教师的成长型思维也将影响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优秀教师所需要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应越早建立越好。</div><div> 望老师们都能做到终身学习,勇于开拓美好生活的道路。</div> <h5><font color="#333333">总编:陈亮<br>责编:李焰 石迪文<br>图文:钟实宣传 郑萌</font></h5>

思维

成长型

主任

韦克

大脑

老师

模式

教师

钟实

陈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