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文苑.纪实散文] ,林双喜 散文:夜护女工,(发表于2017.11.21.《海峡都市报》)

双喜文苑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撰文:林双喜</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编辑/制作:林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图片:源于自拍</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配乐:《往事只能回味》</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夜护女工的记忆</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原创散文)</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口林双喜</b></p><p><br></p><p> 29年前初冬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荔城郊区,有过一次不寻常的夜护女工。</p><p> &nbsp;记得那天是1988年11月18日,当时25岁的我,作为莆田市南兴针织公司《南兴月报》主编兼办公室主任,单位领导交代,我们这些男同胞积极加盟夜护女工的行列。&nbsp;当夜,我们6组12名男管理人员推着自行车,齐刷刷聚集公司门口,由副厂长魏树华带队,分头准备为住厂外夜班后回家的女工保驾护航。晚10点05分,女工们像林中的小鸟叽叽喳喳,雀跃下班出厂。她们在墨黑的夜幕下骑自行车款款在前,而我们这些男的却&nbsp;一一紧随,虔诚护送。</p> <p><br></p><p> 那时,我与保卫科科长负责护送往莆田糖厂方向的女工。她们骑车嘻嘻哈哈领路,我们骑着自行车步步跟随,穿马路转过弯,再前进又绕弯……这中间,女工们像出访的天使,被守护得一路和谐。我俩犹如警卫着首长般丝毫没有放松安全护卫。岂料,护送到最后一程,经郊区糖厂附近一座没有栏杆的古石板桥时,由于我近视加上当晚我骑车搭厂长去城区办事已疲倦,拐弯过桥时,刹那间如电影特技镜头一般人车一起摔落到约5米高的桥下,瞬间天昏地暗,一阵剧痛……造成右股骨骨折与牙齿严重碰落出血。弯弯的月亮下,朦胧里感觉三位哭成一团的女工中,一位叫林燕美的流着泪,拉紧我的手,呜咽中说:“哎呀,这叫我们怎样对你老婆交代啊……”。十分钟许,我疼痛难忍晕厥过去,不知被谁送到市医院救治。</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生有许多精彩,也有不少无奈。命运给我安排了很无奈的一幕。那时我的妻是本单位车间的工人,大儿子还不满两周岁留在沿海老家。好在那一夜出事的桥下水流平缓,摔得奇特,且被及时抢救。生命出现了复苏。苏醒后我和同事们都别有一种滋味悄然爬上心头。我躺在病床上意识到:怎么啦?我昨夜梦到某市一位作家人车突然翻落到石桥下,而今怎么是自己掉落桥下住院呢!</p> <p>&nbsp; 在我工伤住院的163天里,我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同事、亲友以及往昔的同学前来看望,给了我精神莫大的慰藉。尤其是工厂里的一些女工,给我别样的感动,她们不但一回回揣着慰问品到医院来嘘寒问暖,有的还细心送来了我平常喜爱的书刊,让我在那单调难熬的病房时光里,对知识的渴望涛声依旧。于是也激发我在病床上写就的诸如诗歌《春的呼声》等作品,并得以发表。</p><p>&nbsp;&nbsp;&nbsp;&nbsp;&nbsp; 记忆是不能没有的。岁月湍急如流水,夜护女工远去的情景,已成永恒的记忆。现在,我确实记不清当年她们的音容模样。她们如今也该已人到中年。现在的她们过得还好吗?!也许她们早已忘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但我怎样也无法忘怀曾经拥有的那一个冬夜,那一场遭遇,那一片情意……</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载2017年11月21日《海峡都市报》“书香 ”版)</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上图为诗人林双喜与好同学张洪桂(左边)的留影(2008.2.22.摄于涵江)。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俩是莆田埭头一中(现为莆田十一中学)文科班的好同学。近些年来,张洪桂在湖南建工从事路桥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之余,尚能坚持诗文创作,年年都到涵江林双喜的居住地俩人欢聚交流文学创作,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b></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鸣 谢]</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双喜文苑]“美篇”系列推出过程中,得到老同学、好文友张洪桂先生的倾情支持,在此特表谢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u> 注:张洪桂,男,今年56岁,莆田人。系莆田市诗词学会会员,他自小爱好诗词,近年来他有数十首诗词分别在湖北《新周报》、四川《国防时报》、《广州文摘报》、福建《枫叶笺》诗刊、《莆田晚报》、《莆田诗词》等报刊发表。</u></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作家简介:</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林双喜,男,1963年生,祖籍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汀岐村。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老艺协诗委会会员、莆田市诗词学会理事、涵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莆田市广播电视台涵江记者站记者。他18岁在涵江念高中时在《莆田报》发表诗歌处女作,工作之后他曾先</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后担任莆田县荔星诗社社长兼主编、莆田市《南兴月报》主编、涵江区《主力军报》业务主编等。有诗作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并入选有关诗集。著有诗集《爱的边缘》、通讯散文集《握手》等。</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谢谢您关注与欣赏[双喜文苑]“美篇”!</b></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