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非遗文化,传承匠心精神

红罐凉茶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1月27至12月11日阶段泉州鲤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民间工艺传承提升班学习报道</b></p> <p class="ql-block"><b>2020年</b><b style="font-size: 18px;">11月27日鲤</b><b>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民间工艺传承提升班培训活动记录</b></p><p class="ql-block">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传播,弘扬中国传统工艺,实现传统工艺进校园,加深教师和学生队伍对于传统工艺的了解,切实提高实践能力。10月16日上午,2020年秋季鲤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民间工艺传承提升第四次培训班如期开课。此次培训特别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尧宝刻纸”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丽凤老师为老师们授课。</p><p class="ql-block">课上,黄老师着重讲解了花灯骨架的制作方法。“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黄老师特别要求花灯制作是一项经不起任何马虎的工艺:设计稿一定要做到一毫米误差都不能有,确保上下两片灯面对接,防止花灯开裂坍塌,每一片灯面的尺寸必须是整数。</p><p class="ql-block">黄老师还从造型设计、局部放样、图案镂空设计等方面现场手把手地指导学员们完成“打样”。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指导,领会传统工艺里的大学问。课上,黄老师肯定老师们的设计独具匠心,创意十足,同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进一步指出要注重主题的提炼以及设计与呈现的巧妙融入。</p><p class="ql-block">通过此次培训,参训的全体老师不仅学到了黄老师身上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术,还不禁对她严谨的工匠态度肃然起敬!并希望把传统工艺带进课堂,在孩子们身上种下继承和弘扬传统工艺的种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小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非遗传承学习班有感</b></p><p class="ql-block"> -泉州凌霄中学刘含悦</p><p class="ql-block">&nbsp;泉州花灯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而兴于宋朝,是福建省著名的特色传统工艺品之一,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而其中最具泉州特色的是“无骨灯”和“料丝灯”。“无骨灯”为泉州独创,直接用硬纸连接而成,与一般灯用竹子作骨架的做法不同,而泉州无骨刻纸料丝花灯创始人李尧宝巧妙地将家传刻纸、闽南古建筑油漆画工艺进行结合,并把它运用到无骨架花灯制作上,在纸雕灯片后面镶嵌玻璃细丝,十分具有闽南特色,作为李尧宝的孙女及继承人黄丽凤,严格遵照祖训,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按李尧宝无骨刻纸料丝花灯所必备的四大要素(1.无骨架2.手工镂刻3.三层叠彩绘4.通体镶嵌料丝)为准则,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新颖的喷金三层叠立体彩绘技术,使整盏花灯更加流光溢彩。&nbsp;2008年,李尧宝刻纸被评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黄丽凤老师被评为李尧宝刻纸省级传承人。2018年,她又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泉州李尧宝无骨刻纸料丝花灯历年的获奖经历,标志着泉州李尧宝料丝花灯在全国花灯行业、全国工艺美术界占有一席之地,是引领泉州花灯走出泉州的一个新起点。&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2020年11月27日,本次为期三个月的花灯传统技艺提升班已经进入了末期,距离结束本次花灯培训课程并完成花灯制作进行展览也只剩下两次课程了。上节课黄老师一一指导了我们的设计稿,教大家如何在花灯的骨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与尺寸规格的编排。本次课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延续,这期课黄老师指导我们将花灯模块化并把每个模块以一比一的尺寸规格放大,再进行花纹细化。在指导过程中,黄老师面对五花八门的设计稿神情没有丝毫紊乱,她的心中仿佛有一把尺,面对再繁杂的设计稿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我们被黄老师高超的专业素养与耐心负责的教学精神打动,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对待专业,对待作品永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与极致。对工作高度负责,细致耐心,永不满足,永不懈怠,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也激励我们更加认真投入地学习花灯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花灯是一种艺术,艺术人生,人生艺术。艺术给人以美,给人美的享受,陶冶身心。感谢黄丽凤老师不辞艰辛地把这项优秀的非遗文化带给我们,让我们切身实地的了解它、感受它,也让我们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省电教馆对黄丽凤大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拍摄报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着力创新 任重道远</b></p><p class="ql-block"> <b>——花灯技艺传承实践课程学习心得</b></p><p class="ql-block"> 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王斌华</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27日,我和这次花灯培训班的美术老师一起,第四次参加了黄丽凤老师的民间工艺传承提升培训班,本课黄丽凤老师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着重讲解如何把原来设计 好的花灯草稿按展示倍数放大,并要求每一片都需要留边1.5至1公分,力保花灯制作完黏贴、拼接牢固,要求学员对每一片进行细致地设计纹样并描绘细节,每个图案在描绘的时候要做到主题统一、突出、协调,构图要饱满、有张力,力求整个图案在雕刻后有支撑力,并做成刻纸的形式,如果是对称形式的仅需要设计一半。黄老师对许多同学的设计作品有一定的创新给予了肯定与赞赏,“创作作品不可以依赖模仿,要有创造力。”这是李尧宝常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几代传承人一以贯之的创作原则。</p><p class="ql-block">黄老师告诉同学们,从事刻纸花灯最困难的就是设计,因此,黄在教导同学们的时候非常注重培养设计观念。而她自己也在努力寻求新突破。在刻纸题材上,黄老师一方面很“闽南”,她将惠安女、拍胸舞等具有浓浓闽南风情的元素加入刻纸中,设计了惠女、南音、泉州民俗等系列作品。另一方面兼具现代元素,如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和鸟巢、上海世博会的海宝等。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刻纸的内容,也提高了刻纸趣味。”</p><p class="ql-block">用创新守住传承。这个刻纸花灯世家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每一代传承人因时而变,不断创新,使“李尧宝刻纸花灯”技艺在中国剪纸史上始终散发着闽南艺术的独有风采。目前“李尧宝刻纸花灯”正以“非遗进校园,支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传承着这古老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家传到面向社会传承传播,以一种新的模式将传承的责任继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2月11日非遗魅力经典传承班课程记</b></p><p class="ql-block">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传播,弘扬中国传统工艺,实现传统工艺进校园,加深教师和学生队伍对于传统工艺的了解,切实提高实践能力。12月11日上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丽凤老师如期为我们鲤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授课。</p><p class="ql-block">本次课,黄老师在之前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了花灯的局部放样,先让学员们进行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在骨架的原有基础上四周留出1.5厘米的空间,再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画出黑白效果。若刻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单色刻纸一般有阴刻与阳刻,在定稿的同时需要考虑刻纸的表现形式,黑白图案的连贯性线条连接等。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领会传统工艺里的大学问。课上,黄老师细致讲解了,同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进一步指出要注重主题的提炼以及设计与呈现的巧妙融入。</p><p class="ql-block">学员们虚心学习,聚精会神的聆听老师讲说,将所学与设计的图案有机整合在一起。黄老师耐心手把手进行教学,层层把关,使学员们的设计创意非凡,容易实现。 </p><p class="ql-block"> -陈鹏腾记</p> <p class="ql-block">学员间相互讨论切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非遗传承班-学习心得体会</b></p><p class="ql-block">泉州是东亚文化之都,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这卧虎藏龙之地,有德化工艺陶瓷,有闽南之声南音,还有独特的制灯工艺……文人墨客、工艺大师在这里默默发光发热。10月份有幸能参加黄丽凤大师的制灯培训班,真的收获不少。</p><p class="ql-block">12月10日是第五次上课,黄老师正一个个面批同学们手绘灯笼的稿图,有画四君子,有画鲤鱼跳龙门,还有画古建筑图样的.……真是缤彩纷呈啊!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是感恩黄老师的无私奉献,老师很认真地教,学生很认真地学,我相信展示作品的那天一定特别精彩。 </p><p class="ql-block"> 吴丹默 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花灯制作学习心得</b></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泉外附小&nbsp; 殷桂玲</p><p class="ql-block">当10月份接到通知,参加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民间工艺传承提升培训》,我的内心无以言表地感慨,当年读大学时,我的舍友曾经写过关于“花灯制作”的论文,她还亲访过国家非遗传承人、李尧宝刻纸花灯传承人黄丽凤老师。而今天她将为我们上非遗花灯的制作课程,除了期待,也觉得自己太幸运了!</p><p class="ql-block">10月16日正式开班了,鲤城区进修学校同异副校长、泉州市教科所美术教研员陈德煌老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尧宝刻纸花灯传承人黄丽凤老师、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小红老师、洪子君老师等做了非常正式的开班仪式,进修学校特意布置安排了适合学习与制作的教室。这次开班,有老师们的重视,作为学生我们也满怀热情。虽然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大家也都把课调得妥妥的。两周一次的学习,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课程紧锣密鼓,10月16日,黄丽凤老师作《泉州花灯概述》座谈。10月30日—《泉州花灯的制作技艺》,11月13日—《造型设计、平面转换设计》,11月27日—《细节图案设计、色彩设计》……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也一步步地感受到黄凤丽老师料丝花灯制作的不易。它由各种形式、各种材料、多面式、严谨规格要求、数次小稿改进、多种工艺的结合,甚至需要数十道工序,只有匠心才能做好。它作为国家非遗项目真的是实至名归。黄老师除了引导我们初步掌握泉州花灯制作的前期“工程”,还鼓励我们大胆设计。作为非遗花灯传承人,黄老师阐述了她在传统花灯制作基础上的一些创新,介绍了泉州花灯的独特之处。受黄老师的熏陶,还有分享的素材等,大家的设计多以“闽南文化”、“闽南建筑”等为主。在老师给出的规格比例要求下,同学们也都画出了别出心裁的设计手稿。黄老师几次加班为我们修改手稿,热忱之心,我们深受感动,学习的氛围愈加浓厚,大家互相交流,借鉴方法,彼此欣赏,对后期的作品呈现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感恩遇见!学习未完,后期待续!</p> <p class="ql-block">学习委员精心制作的小模型</p> <p class="ql-block">黄老师细心修改,循循善诱</p> <p class="ql-block">部分学员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课程花絮</span></p> <p class="ql-block"><b>撰稿:</b><b style="font-size: 18px;">郭小红、刘含悦、吴丹默、陈鹏腾、殷桂玲、</b><b>王斌华</b></p><p class="ql-block"><b>摄像:刘</b><b style="font-size: 18px;">鲤榕、郑励颖、林秋红、罗丽香</b></p><p class="ql-block"><b>编辑:洪冠颖、杨思颖</b></p><p class="ql-block"><b>审核:王小红、洪子君</b></p>

花灯

老师

刻纸

传承

李尧宝

黄丽凤

设计

泉州

传统工艺

制作